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氟苯达唑进行化疗,对各组治疗期间的小鼠血清用间接血凝(IHA)、单克隆抗体(McAb)、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循环抗体(CAb)和循环抗原(CAg)。结果表明,除阿苯达唑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在治疗结束时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治疗组的抗体水平下降均不明显。各组治疗结束时,小鼠血清的CAg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检测循环抗原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感染了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小鼠,于吡喹酮(Pra)500mg/kg/d、甲苯达唑(Meb)25mg/kg/d或阿苯达唑(Alb)300mykg/d治疗14天后,取包囊液测定了其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发现吡喹酮组小鼠囊液中有2种氨基酸的浓度高于对照组,有3种氨基酸的浓度低于对照组。而甲苯达唑组和阿苯达唑组囊液中的氨基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各有14种和13种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可干扰细粒棘球蚴囊的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进行实验治疗。5个治疗组对小鼠均能抑制泡球蚴增殖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8.7%,14.3%,70.0%,48.3%和77.0%。吡喹酮经脂质体包裹后,较吡喹酮组疗效明显提高(P<0.01)。各治疗组泡球蚴生发层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吡喹酮脂质体对泡状棘球蚴损伤程度最重。超微结构显示,各治疗组对小鼠泡球蚴组织均有广泛的变化,以阿苯达唑组变化最重,细胞大部分解体。提示各种化疗药物对泡球蚴组织有广泛的细胞内效应。  相似文献   

4.
酶联免疫印渍法检测脑囊虫病人循环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McAb-ELIB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中CAg,并与DABS-ELISA进行了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89.2%和81.1%,40例正常人,30例单纯绦虫病患者及29例包虫病人血清,用McAb-ELIB检测囊虫CAg除1例包虫病患者呈轻度交叉反应外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高特异性与敏感性,对57例接受阿苯达唑治疗的脑囊虫病人,用McAb-ELIB及DABS-ELISA于治疗后1年内检测血清中CAg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出现过敏性皮疹75例分析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徐红秀,葛凌云,杨艳君,邵国林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岩吡喹酮(PQT)及阿苯达唑(ALB)作为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QT治疗慢性血吸虫...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及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囊虫病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及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白求恩医科大学杜军,李淑红,易世红吉林省军区囊虫病院张连三脑囊虫病人血清中存在循环抗原(CAg)已多次被证实[1-3],待异性抗体(CAb)的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囊虫病的诊断,但对其治疗前后这两项检测指...  相似文献   

7.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 ̄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 ̄12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  相似文献   

8.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20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测途径,提供依据。应用改进方法D-IE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时,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在寄生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在寄生虫病治疗中的应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潘孝彰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目前寄生虫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均为广谱药物。吡喹酮(praziquantel)为杂环吡嗪异嗪啉衍生物,我国1975年研制成功,1978年开始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0.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刘宜生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12(2):177本文应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104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36例,男、女各18例,平均年龄14.7岁,阿苯达唑14mg/kg,每日2次口服3天...  相似文献   

11.
用滤纸血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G2B3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BALB/C小鼠血中循环抗原(CAg),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第3天检出CAg,其阳性率为38%,第15天起CAg达高峰,阳性率100%,26~56天CAg维持高水平,第71天CAg滴度下降,以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滤纸血可以代替血清作CAg检测。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G2B3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小鼠血中CAg时,具有简便,敏感和特异的优点,可试用于肺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将受检者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用改进方法解离后,以多克隆、单克隆抗体(PcAb、McAb)及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SEA)作ELISA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原(Ag)及抗体(Ab)。结果表明,检测CIC解离后的Ag(称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一CAg)和Ab(称为非游离性循环抗体,NF一CAb),均显示满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抗SEA一PcAb与抗SEA一McAb和抗CCA一McAb对比检测NF一CAg时,显示相似的检测效果;该法具有诊断病人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价值,且有互补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血清中CIC解离后检测血吸虫特异性的NF一CAg/NF一CAb可望成为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刘宜升,吴云明,杜文平,胡绪铮,吴中兴,陈有贵,郑蔡阳,尤春法,李广悦,拾景美阿苯达唑(Albendazole)治疗肠道线虫病和绦虫病的作用已被公认。在驱治华支睾吸虫(Cs)时因疗程较长,尽管有较满意的疗效,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GACA)水平的影响。方法KatoKatz法粪检确定10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口服5mg/kg、10mg/kg、20mg/kg剂量吡喹酮和安慰剂。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分别检测服药前、后2、8、24和48小时患者血清GACA水平。服药前、后检出率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3个实验组服药后2小时检测血清GACA水平,平均较服药前上升3个滴度,后渐下降;至服药后48小时,血清GACA水平仍高于服药前1个滴度。血清GACA检测敏感性,可由服药前的82.7%提高到服药后2小时的100.0%(P<0.05)。对照组48小时观察期内,血清GACA水平波动在1个滴度范围内,检测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服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均能有效升高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GACA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GACA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基本控制地区7岁以上的人群共847名为检测对象,应用抗日本血吸虫CCA单克隆抗体Ⅲ D10建立的Dot-ELISA检测血虫循环抗原(CAg),以ELISA和IHA检测循环抗体(CAb)。结果CAg的阳性检出率为3.19%,ELISA和IHA检测C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6%和9.45%,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Ag与CAb(ELISA和IHA检测)的联合检出率分别  相似文献   

16.
应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alAlbendazole,L-ABZ)联合西咪替丁(Cimetidine,CMD)治疗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granulosus,E.g.),并比较单纯或联合用药的优劣。经囊减重率、药物浓度监测、病理及超微结构指标观察,结果表明:(1)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效果优于单纯阿苯达唑,尤其联合西米替丁效果更佳(囊减重率95.74%);(2)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具有靶器官作用,可提高肝药浓度(1.5~2倍),使囊组织及囊液有较高浓度有效成分直接发挥抗包虫的作用;(3)西咪替丁可改变阿苯达唑代谢过程,提高药物浓度在小鼠体内分布,具有明显的抗包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GACA)水平的变化。方法 Kato-Katz法粪检确定慢性血吸虫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口服40mg/kg剂量吡喹酮和安慰剂。采用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8,24h和48h血清GACA水平。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出现过敏性休克19例分析郭建勋1周芳1马云祥21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医院(450003)2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本文对我院3700例囊虫病病人服阿苯达唑、吡喹酮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其中服阿苯达唑者1989例,出...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吡喹酮180mg/kg、阿苯达唑90mg/kg及吡喹酮90mg/kg合并阿苯达唑45mg/kg,3d分服,每日3次,分别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患者66例、62例和74例,治后1个月粪检虫卵阴转率依次为98.5%(65/66),61.3%(38/62)和87.8%(65/74);未转阴者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7%,65.0%和97.3%。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组的疗效虽稍逊于吡喹酮治疗组,但其对轻、中度感染者的疗效仍较满意,且药物副反应少而轻,对合并感染钩虫、蛔虫和鞭虫等肠道线虫的患者亦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微小膜壳绦虫病的药物和方法,将 105 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随机分为5 组(包括对照组),分别用吡喹酮 60 m g/kg 顿服、吡喹酮 15 m g/kg 顿服同时伍用阿苯达唑100 m g/d×3d、阿苯达唑200 m g/d×3 d 和吡喹酮15 m g/kg 顿服4 种方法进行治疗。各治疗组的阴转率和对照组的自然阴转率在治疗后 1 周分别为 90.48% 、95.00% 、40.00% 、100% 和 12.5% ;治疗后 1 个月分别为 95.24% 、95.00% 、35.00% 、84.21% 和 20.00% ;治疗后半年为 76.19% 、63.16% 、46.15% 和62.50% (无对照组)。结果表明,小剂量与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的效果均很明显,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病以15 m g/kg 为宜。阿苯达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协同增效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