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认知干预对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2-12/2004-06在沈阳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所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只给予护肝药物治疗,认知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干预。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认知干预组干预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角色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药物干预组(t=12.34,7.19,5.77,4.20,P<0.01)。结论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疗程12周。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ISE)和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IS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07/2003-12沈阳市传染病院5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其中实验组实施干扰素治疗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实施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参照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由患者自己填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5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2年内复发率48%(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79%(22/28)(X^2=5.62,P&;lt;0.05)。康复教育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生活质量8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72.8&;#177;21.6,47.1&;#177;21.1,P&;lt;0.05),躯体疼痛评分(78.8&;#177;14.5,60.0&;#177;18.9,P&;lt;0.05),一般健康评分(65.7&;#177;18、6,48.0&;#177;13.7,P&;lt;0.05),精力评分(68.1&;#177;17.1.54.0&;#177;17.6,P&;lt;0.05),社会功能评分(86.9&;#177;19.6,71.4&;#177;17.0,P&;lt;0.05)、精神健康领域评分(75.9&;#177;17.8,62、8&;#177;16.7,P&;lt;0.05)。结论康复教育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联合用药对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为降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帕金森病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度,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后均维持药物治疗,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家庭支持功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单盲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降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降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 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4.64&;#177;7.82,明显高于治疗前36.26&;#177;7.73和对照组治疗后38.73&;#177;7.61(t=3.56,14.32,P均<0.01);FMA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52.18&;#177;8.61,明显高于治疗前25.14&;#177;8.37和对照组治疗后32.76&;#177;8.47(t=10.54,14.94,P均<0.01);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61.14&;#177;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31.71&;#177;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32.86&;#177;11.96(t=12.63,13.32,P均&;lt;0.01)。结论 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注射法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腹壁皮下注射法,对照组给予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法,并给予相同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注射法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病毒学应答、生化应答情况、外周血象和不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皮下注射法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1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衰治疗,在药物种类、剂量及护理措施不变的前提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两组于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DLI-74)评定其生活质量及测量心率、脉搏及血压。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在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健康维度、身体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在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身体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率、脉搏及血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荣荣 《护理与康复》2009,8(6):459-460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治疗依从性的测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各项测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及运动疗法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带瘤生存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45例在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的患者。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和无远处转移,卡氏功能评分≥60分,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分别在放疗后即刻及放疗后3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查。结果:干预组在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功能差异不明显,躯体放疗后3个月64.21&;#177;26.14、认知放疗后3个月79.11&;#177;19.30、情绪放疗后3个月75.19&;#177;21.30、疲劳放疗后3个月28.14&;#177;22.61及总体生活质量的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显示几乎所有指标都明显提高。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及体育运动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工娱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3个月后采用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量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效果更佳,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观察组评分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照组低的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一般工娱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干预项目,干预周期8~10周.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PSP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个人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干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癫痫患者对服药副作用的担心及长期以来人们对癫痫病的误解、歧视均影响其心理、情绪和行为,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一些发达国家的药物管理机构提出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的效果必须包括生活质量的内容,中国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也已开始。目的:评价广西部分地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设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室和神经心理实验室。对象:2002-03/2003-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儿科门诊和住院癫痫患者78例(癫痫组),年龄8~53岁,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心理干预组39例和非心理干预组39例。同期选择70例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干预: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将美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中的个别项目加以修改,包括7个分项,分别为对发作的担忧、对日常生活满意程度、情绪、精力状态、认知功能、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顾虑、社会功能。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QOLIE31进行评估(第1次评分)。其中心理干预组用电话、通信、印发健康宣教资料及个别指导等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在3个月后重复上述问卷(第2次评分)。主要观察指标:QOLIE31中QOL总分及7个分项评分。结果: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对发作的担心,生活满意度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对用药的担心和社会功能下降(P≤0.001)。经过心理干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lt;0.01);非心理干预组两次评分比较,QOL总分、情绪、用药担心也有提高(P&;lt;0.01或0.05),但对发作的担心、对生活的满意度、精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与第1次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低下,心理干预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疼痛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慧  赵君  姜莉  闫凤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82-7282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与系统的护理干预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0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认知、药物、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r=4.267,P&;lt;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措施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临床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包括心理治疗、音乐疗法和松弛想象训练及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定2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各指标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康复干预能纠正胃癌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认知干预对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sham-tDCS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tDCS联合认知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比较,并采用RBMT-Ⅱ评分、WCST测验来评估观察组左、右病灶侧疗效评估。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评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RBMT-Ⅱ评分、WCST测验、LOTCA评分和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观察组各评定结果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DCS阳极刺激右病灶侧仅完成分类数(Cc)改善优于左病灶侧,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tDCS刺激病灶侧背外侧前额叶联合认知干预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具有协同改善记忆和执行功能的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住院患者评定量表(NOSIE)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康复疗效。结果: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高生活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8.
温燕文  柯文英  张莹  周靖   《护理与康复》2017,16(1):14-16
目的观察现实导向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并给予用药监督、相关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同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现实导向训练,干预时间两组均为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价,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现实导向训练,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DAS)评价两组患者精神状况改善程度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第12w,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BPR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第4w,第8w与第12w,两组患者D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D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可有效地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和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呈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知识教育,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