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对心房颤动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3%~5%,房颤合并脑卒中致死致残率高,预后不良。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房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大提高,是房颤的最大危害之一,有报告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1次或1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Framingham研究发现,因房颤而发生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由50~59岁的1·5%增加到80~89岁的23·5%。房颤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中未接受抗栓治疗的房颤患者脑卒中韩雅玲,女。沈阳军区的发生率平均每年4·5%。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对照的4~5倍,而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对照的17倍。马长生等在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研究中发现,房颤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与国外发生…  相似文献   

4.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脏病学界仍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据统计,正常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率为1%,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人群的5~7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是房颤致残致死的最重要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疾病谱的变化,房颤  相似文献   

5.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普通人群中,房颤患病率约为0.4%~1.0%,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房颤的超过7%。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91%房颤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至少有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而合理有效的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得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 ,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 0 89%。国内外研究显示 ,16 0 %~2 1 5 %的脑卒中由房颤导致的血栓脱落引起 ,非瓣膜病房颤所并发的脑卒中比例占心源性脑卒中的 5 0 0 %~ 6 7 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 >4 % [2 ] ,而脑卒中引起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 5 0 %左右。因此如何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利用华法林抗凝进行药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可有效预防房颤脑卒中发生的治疗手段。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抗凝治疗可将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2 /3,死…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目前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0.5%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1],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而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提出房颤患病率已升高到1%~2%,很多房颤患者因无症状而未获得诊断,使得房颤检出率偏低[2]。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占所有脑卒中的1/6,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3]。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现就房颤抗凝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现对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1老年房颤的流行病学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房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恶性肿瘤合并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相关指南鲜有评价恶性肿瘤合并房颤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的推荐意见, 更无指导这类患者如何抗凝治疗。本文重点介绍恶性肿瘤合并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的评价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栓塞事件中85%是脑卒中[1]。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当[2]。房颤患者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严重[3]。根据美国2014 AHA/ACC/美国心律协会房颤管理指南,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健康人群的5倍,年龄越大,脑卒中风险越大,房颤相关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严重,其30d内病死率较不合并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最大心血管"流行病"之一。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升高。不同类型的房颤脑卒中的风险相似。房颤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预防脑卒中,改善患者预后。左心耳因其特殊形态及结构是房颤血栓形成最主要的部位,同时也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区域之一。采用消融技术(射频和冷冻球囊消融)消除引发房颤的触发器和/或改变心律失常的基质以终止房颤,同时联合较新的左心耳封堵技术彻底去除血栓根源,预防脑栓塞成为目前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新的指南与共识均将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列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消融技术联合左心耳封堵防治房颤栓塞临床研究有关进展,供临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房颤、脑卒中、房颤合并脑卒中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评估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否为非瓣膜房颤合并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非瓣膜房颤病人50名,脑卒中病人50例,合并脑卒中的非瓣膜房颤病人48例,正常人群50例,采用美国 AU5400循环酶法测定 Hcy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房颤组、脑卒中组、房颤合并脑卒中组 Hcy水平升高( P <0.05)。房颤合并脑卒中组 Hcy水平高于房颤组( P <0.05);房颤合并脑卒中组 Hcy水平较脑卒中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 Hcy>17μm o l/L为阳性标准,房颤合并脑卒中组与房颤组 Hcy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cy明显升高的房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 Hcy不升高房颤病人的4.12倍。结论房颤合并脑卒中病人 Hcy明显升高,Hcy升高是预测房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源性脑血管栓塞的重病因,急性期病死率很高。10%的房颤脑卒中为致死性,高龄老人尤其预后差,恢复期致残程度重。80—89岁老年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接近25%,占同年龄段脑卒中的36%;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房颤脑卒中患者大多由于左心房的附壁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所致,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由此而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脑卒中 )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 ,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 17.6倍 ;而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 ,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 5 .6倍[1] 。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包括 :既往有动脉血栓栓塞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房扩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肥厚、颈动脉疾病、女性大于 75岁 ,等等。此外 ,Igarashi等[2 ] 于 1998年报告脂蛋白(a…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  相似文献   

17.
朱晓庆  陈韬  沈娟  郭军 《中国循环杂志》2023,(12):1305-13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切相关。房颤具有隐匿性与阵发性,其漏诊率极高,超过半数的漏诊患者面临缺血性脑卒中的中高风险。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房颤患病率持续增加。预测模型是筛选房颤高风险人群的有效工具,针对该人群的密集监测可以提高房颤检出率,随后的积极预防措施能够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本文总结了传统的回归模型分析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模型在房颤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心衰越来越多,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临床问题.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管栓塞的危险,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非房颤患者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1].房颤使心排出量下降,长期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可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1].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2].因此,对房颤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