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高轴区的长期透明。  相似文献   

2.
囊袋内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毕宏生,蔡婉婷,王兴荣,张建华,刘力,吴秀英目前,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良好方法。然而,该手术对角膜内皮和色素膜组织仍有一定的损害。为减轻或避免这些损伤,近些年来一种新型术式即囊袋...  相似文献   

3.
信封式截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6例72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袋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剪刀式撕囊技术,平均随访时间11.4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在老年性白内障占94.4%(34/36),外伤性白内障占92.9%(13/14),先天性白内障占83.3%(5/6),并发性白内障占68.9%(11/16),作者对临床效果及截囊撕囊技术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囊袋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完全居中的、大小适宜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利用囊袋夹持固定法(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完全植入囊袋内而2个袢位于前囊前表面)使人工晶状体达到稳定的囊袋固定,以处理白内障手术中发生的后囊破裂。分别对接受囊袋夹持法的13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平均视力大于等于0.5的患者17眼(85%),夹持于囊袋的人工晶状体能够保持良好、稳定的居中位置,后囊破裂的大小稳定,所有术眼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相关的葡萄膜反应。结论在后囊破裂较大,无法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时,可以利用前囊撕囊孔进行囊袋内夹持固定法固定人工晶状体。良好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不仅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而且是囊袋夹持法固定人工晶状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采用的白内障摘除术多数采用现代囊外摘除法,由于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使用同轴双腔管抽吸晶体皮质以及先进的前囊切开方法,手术并发症已大大减少。为了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将98例(103只眼)在单纯现代囊外摘除术中发生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98例中,男性37例,女性创例。平均年龄55岁(44~86岁)。其中双眼5例,共103只眼。晶体前囊切开的方法:开罐式前囊切开100只眼,信封式前囊切开1只眼,术前先用Nd:YAG激光破囊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71只眼,先天性白内障15只眼,并发性白内障10只眼,外伤性白内障5只…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术后囊破裂的研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内障现代囊外术中后囊破损的发生原因、特点及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取采用此术式的各类白内障631眼。统计后囊破裂发生在各类白内障中的机率及手术各步骤的有关情况。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78眼(12.72%)。主要原因为截囊过大过深,婉核时通道过小,抽吸皮质时撕脱前囊,损伤悬韧带或直接损伤后囊。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对术后视力功能恢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屠永芳 《眼科新进展》2002,22(2):123-124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29例2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术后随访3个月-2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2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眼底可见,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以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50眼:术后1mo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mo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mo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lmo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3mo周边部后囊膜浑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mo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浑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手术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效果。方法 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过程中行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的62例(62眼)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62例(62眼)在手术过程中未行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的定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晶状体后囊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发现在两组后囊中央部浑浊同级别比较中,观察组:对照组:0级者为37:8(x^2=29.334,P〈0.01),1级者为17:30(x^2=5.791,P=0.016),2级者为5:13(x^2=4.159,P=0.041),3级和4级者为3:11(x^2=5.153,P=0.023),观察组后囊无浑浊的例数明显增多,各级后囊浑浊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嵌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晶状体后囊中央部浑浊程度在一定时间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陈刚  雷方 《眼科研究》1996,14(1):39-41
对白内障83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前囊截开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施行罐式截囊,连续撕囊及线形截囊。术后随访观察12-24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开罐组28%,撕囊组15%,线形截囊组7%。与开罐组相比,线形截囊组与其差异有显著性,撕囊组与其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囊抛光对预防术后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方法,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及未行前囊膜抛光两组病例并发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前囊膜抛光组246例(246眼),发生前囊膜皱缩综合征2眼(发生率0.81%);前囊膜未抛光组192例(192眼),发生前囊膜皱缩综合征8眼(发生率4.17%)。两组前囊膜皱缩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436,P〈0.05)。前囊膜抛光组前囊膜皱缩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前囊膜抛光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中行前囊膜抛光是预防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和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混38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结论 后囊连续形撕囊是处理后囊浑浊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缺乏激光治疗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对预防术后后囊混浊(PCO)的作用。方法 对365例(426只眼)白内障行常规囊外摘除后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65例(426只眼)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术后随访2~3年后囊混浊未见发生。结论 在白内障囊外摘出后对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是可行的,它避免了后囊混浊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30眼)幼儿先天性白内障采用一期后囊环形撕囊。结果术后术眼均达到视轴区透明。结论一期后囊环形撕囊可有效地预防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1年9月至1996年10月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450眼,其中36眼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合并玻璃体脱出16眼,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991年9月至1996年10月共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450眼,男218眼,女232眼,先天性白内障18眼,外伤性白内障6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1眼,代谢性白内障8眼,老年性白内障321眼,年龄最小11岁,最大89岁。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在球周麻醉和压迫降压达到充分麻醉和满意的低眼压状态下进行。制作以12点为中心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宽6mm,角膜缘后2-3mm作宽约3-4mm的1/2板层巩膜隧道式切口至角膜…  相似文献   

16.
张晓  黄薇  江文  黄玲 《眼科研究》2004,22(1):76-76
小儿白内障是视力障碍和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应早期手术治疗。但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很高,过去采用后囊切开或激光切开术以获得视轴透明区,但受到设备的限制。自1999年4月我院对27例儿童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破裂类型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对106例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片及术中处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外伤性白内障22例术前已存在后囊的裂孔、裂孔边缘较厚,在晶体皮质抽吸过程中无扩大或玻璃体脱出,并顺利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84例为老年性白内障术中新鲜形成的后囊破裂,其边缘较薄,术中有扩大的趋势,其中47例(56%)经处理后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损伤,本文对后囊破裂的术中处理,粘弹剂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混浊发生率。方法对185例(234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和102例(109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进行6月~3年(平均26月)随访,观察其后囊混浊情况。结果前者234眼中有89眼(38%)发生后囊混浊,后者109眼中有18眼(17%)发生后囊混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能降低后囊混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及外伤性白内障前后囊粘连患者进行囊袋重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4例无晶体眼、6例外伤性白内障前后囊粘连患者施行囊袋重建术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分析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10例均成功地重建囊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对此类病例,如果后囊缺损直径〈5.5mm,重建囊袋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魏勇  才娜  李宇  邵彦 《眼科新进展》2004,24(5):371-371
环形连续撕囊术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使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成为可能。但对不能辨认或辨认困难的囊膜,环形连续撕囊术几乎不可能完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囊膜染色剂的使用,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性,使过去非常困难的白内障手术变得相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