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蒸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86-787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达,环境因响结核分枝杆菌变异的因素越来越多,病人的不规则治疗,导致耐药性的不断增多,肺结核又死灰复燃呈流行趋势,耐多药肺结核已成为超级癌症。为了能够控制肺结核的进一步蔓延和传播,我国已经在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建立了结核病核实验室的痰涂片工作,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了痰培养工作。在开展培养工作期间,以及与同级开展培养工作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多次交流来看,个别地方工作人员感染结核杆菌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结核病实验室的防护和安全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才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感染,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予结核病的现代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探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预防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改善实验室的防护措施,使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福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58-1259
随着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设实验课进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它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基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果防范措施不力,将会造成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感染、或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污染环境、殃及社会。因此,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状况,研究探索实验室安全防护对策,防止实验室感染、环境污染,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不但可以防止自身感染SARS病毒 ,而且还可增强社会公众的信心 ,减少恐慌。按照卫生部的要求 ,合格的医院都建立了规范的发热门诊 ,并在发热门诊内建立了独立的分诊室、诊断室、检验室、放射科等诊治场所 ,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率 ,卓有成效地阻断了SARS的流行。笔者以在发热门诊检验室的工作经历 ,对发热门诊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与同道交流。1相关知识的学习医务人员都要掌握和掌握《传…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医院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中潜在的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对检测人员进行良好的防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医院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实现安全检测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等)的临床实验室,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工作、轻安全"、"重检测、轻防护"、"重效益、轻管理"等问题。未把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放到重要位置,忽视生物安全防护,致使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成为生物安全隐患的多发地。因此强化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与SARS作斗争的过程中,我院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隔离措施,创造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佳绩。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实验室人员的消毒隔离情况报告如下。 1 进行岗前培训 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作好防护,以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春季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流行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人员非典病毒感染传播事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危害,这给各类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再次敲响警钟。笔者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多年,每天都与各类病原微生物接触,深知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至今,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生物危害的标本,其中接触最多的是血液.血液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近年来HBV、HCV、HIV、梅毒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给接触血液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带来了极大威胁.在此就临床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生物危害的标本,其中接触最多的是血液。血液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近年来HBV、HCV、HIV、梅毒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给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GLP实验室员工的职业安全。方法通过分析GLP实验室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建立积极的防护对策。结果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员工的职业危害。结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是保障GLP实验室研究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血清学实验室是一个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场所,检验工作者应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重视实验室安全防护。1血清学实验室的危害因素 1.1精神方面压力 血液是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杆菌等传染源血液标本除了通过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13.
曹仲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93-1194
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要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甚至排泄物接触。随着乙肝、艾滋病、结核病、性病等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威胁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在工作中增强预防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充分重视实验室消毒工作是预防实验室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强基层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预防教育,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措施;如何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标准化水平,以保证检验科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就实验室常见的事故、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16.
董莉 《中国医药研究》2004,2(6):109-109
目的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查找在医院存在的多种潜在危险,找出原因,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整改和总结;措施: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结果 医院的特殊环境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结论 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注意职业防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韩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477-478
<正>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简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三种方式。HIV主要侵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本病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一线临床护士接触HI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用自制问卷随机对60名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60名外科护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和机械损伤的认知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91.67%,其他依次为化学物理因素影响、药物影响、心理社会压力等.结论 了解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做好日常防护工作,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用自制问卷随机对60名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60名外科护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和机械损伤的认知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91.67%,其他依次为化学物理因素影响、药物影响、心理社会压力等。结论了解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做好日常防护工作,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氚及其标记化合物已成为军事、工业、农业、医学以及各个科学研究领域里重要的研究工具,如何安全使用氚实验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氚的性质、氚的防护、氚污染的处理以及氚废物的处理等,使研究人员了解和掌握氚的相关知识,以保证实验室及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