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RDS应用机械通气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ICU 2001-06~2006-06共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8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救治成功2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均符合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诱发疾病:严重感染16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例,多发性创伤8例,中毒2例。2结果本组进入ICU后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平均带机时间19d。无创面罩通气4例,经口、鼻气管插管25例,经气管切开9例。采用俯卧全通气治疗12例,有效8例。最终抢救成功22例,死亡16例。3讨论3.1参数的设置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决定了大量肺泡发生水肿和萎缩,使…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ICU科2003-02~2006-02无创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4~75(平均45)岁.急性发病后7~48 h入院,均以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起病.本组于病后24~72 h出现呼吸窘迫症状.  相似文献   

3.
黄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428-5429
我科2002-08~2006-08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19例,对其早期行机械通气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 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7例,轻残2例,中残2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核心方案是充分的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治疗原发病。目前多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俯卧位通气及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辅助方法。我科自2006-08/2008共收治确诊的ARDS患者12例,其中6例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本文仅对这些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1-88(平均49)岁。原发病为严重创伤2例,大手术后并发症1例,严重感染3例。有3例曾误诊为急性肺栓塞,但证据不足,最后诊断为ARDS。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ARDS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龄心肌梗死和反复心肌梗死患比例的明显增多以及伴有2型糖尿病患比例的明显上升,同时老年性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增加了AMI患的救治难度和AMI的急性期病死率。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8-01~2004-10共收治AMI合并ARDS12例,应用机械通气给予抢救,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54-2455
我科2000—03/2006—05运用机械通气治疗36例骨盆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ARDS诊断标准,男27例,女9例;年龄16~71(平均35.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挤压伤5例;人院时均行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骨盆骨折,其中26例合并四肢骨折,10例为单纯骨盆骨折,本组均无胸部损伤、颅脑损伤等合并伤。36例中伴休克者22例。  相似文献   

8.
不同镇静条件对ARDS机械通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丙酚或复合芬太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ICU 2005-10/2009-05收治ARDS机械通气患者50例,分两组持续泵注镇静剂,P组异丙酚1.5~3.0mg/kg,F组异丙酚1.5~3.0 mg/kg+芬太尼5~10μg/kg,观察镇静效果及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F组镇静效果及镇静剂用量与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RDS临床效果。方法 ARDS患儿21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B组11例采用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高PEEP)。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48 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 ARDS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其治愈率高,病死率低,并发症少,故应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过程中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方法分析18例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6例(88.9%)氧和改善明显,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策略,简单有效,但在实施过程中须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患者的死亡因素。【方法】收集确诊ALI/ARDS患者103例,男74例,女29例,根据d28结局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机械通气相关因素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结果】生存组61例,死亡组42例,病死率40.8%,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气道压力(PEE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理想公斤体质量潮气量(Vt/kg)等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25、0.657。以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1分、SOFA评分8分为预测死亡的截点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43、0.639,0.595、0.574,0.643、0.615。【结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是评价A L I/ARDS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能确定潮气量(VT)及PEEP能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外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ICU(SICU)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我院自2000-05~2003-11SICU共收治15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肺复张策略(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与既往同类病例比较,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01/2008-03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有17例氧合状况明显改善(81%),4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治疗中加强观察及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ARDS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天平 《急诊医学》2000,9(1):61-6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护理及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例ARDS患者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和对卧位改变的忍耐力,制定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各管道、皮肤及组织的护理,采取俯卧位每次1~4h,每日2~3次,疗程2~5d,定时改变体位。[结果]3例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 P <0.05),最终撤离呼吸机,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熟练掌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体位,是保证治疗安全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苗成林  王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90-7491
目的总结和探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可控因素。方法将2007-01-2009-12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53例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2-16次/min,FiO230%-60%,初始参数:呼气压4 cm H2O,吸气压8-10 cm H2O,初始PEEP 3-5cm H2O。观察治疗前12 h2、4 h、48 h和结束时血气变化。结果通气前12 h、24 h、48 h,结束时,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0.01),pH值改善(P〈0.05)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快,痊愈率高,无一例气管插管。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妥善调整可控因素可提高NIPPV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to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01/2008-01我科收治的3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进行心电、呼吸、血气的动态观察。结果:32例中27例治愈,5例死亡,病死率13.9%。结论:重视动态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作好机械通气及患者呼吸道护理,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19.
武新慧  胡振杰  赵钗  张玉想 《临床荟萃》2006,21(22):1660-1663
机械通气应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机械通气技术应用的差别可直接影响危重病患者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吸机不断更新换代,通气新模式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在肺部的表现,是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肺部损伤为主要表现,也可以继发其他器官功能损伤而表现为MODS。ARDS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50%以上。当前机  相似文献   

20.
蹇华胜  毕敏 《急诊医学》1995,4(4):219-219
应用HP M1165A组合式心电监护系统,M1020A脉搏氧饱和度手指探头和Siemens900C呼吸机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脉搏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SpO2/FiO2)变化。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时ARDS的SpO2及SpO2/FiO2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小时时相点SpO2/FiO2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提示2例小时相点的Sp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