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的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将60例术前留置尿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24 h开始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后即予拔除尿管,并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比较两组病人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尿路感染情况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尿路感染及尿潴留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排气时间提前,减少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曾凡英 《全科护理》2011,(8):708-708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的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将60例术前留置尿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24 h开始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后即予拔除尿管,并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比较两组病人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尿路感染情况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尿路感染及尿潴留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排气时间提前,减少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呼吸衰竭患者两种拔除尿管方法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呼吸衰竭患者在膀胱充盈与膀胱排空状态下拔除尿管方法的应用比较。方法:将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导尿管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膀胱排空状态下拔除导尿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50例,重新实施导尿术2例,对照组50例患者,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40例,重新实施导尿术10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自主排尿和重新实施导尿术人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膀胱充盈状态拔除尿管有助于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自主排尿。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继发性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最佳时机,为临床早期、安全拔除尿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我科实施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在遵医嘱情况下,A组术后12h拔除尿管,B组术后24h拔除尿管,C组术后48h拔除尿管。比较三组拔管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拔管后24h活动频率、尿路感染发生率、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结果三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B组拔除尿管第一次下床活动后24 h内活动频率明显多于C组(P<0.05);A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最低,其次是B组,C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最高,三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舒适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12~24 h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既不增加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又可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吴燕  杨艳芳 《护理研究》2009,(11):2950-295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120例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的腹部手术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22h开始夹闭尿管,术后50h(拔除PCEA后)拔除尿管,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术后72h~96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病人拔屎管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避免采路感染。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拔尿管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适宜的拔除导尿管时机。方法将142例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的产妇,术后留置尿管开放12h后夹闭,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间断放尿12h,实验组71例:保留膀胱余尿拔除导尿管。对照组71例:放尽膀胱尿液拔除导尿管。比较两组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时间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潴留的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主排尿时间早,尿潴留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可在术后24h留有膀胱余尿拔除尿管,减少尿潴留,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陆文娟 《现代护理》2007,13(6):1504-1505
目的探讨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术后留置导尿不同时间对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影响。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6月我院TVT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24 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术后2 h拔除尿管,观察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拔除尿管4-6 h排尿后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在1.3-3.7 h,对照组拔除尿管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在1.6-3.8 h,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100 ml 43例,≥100 ml 1例。对照组B超下测定的残余尿量〈100 ml 36例,≥100 ml 6例,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有1例尿路感染发生,占2.27%,对照组无尿路感染发生。结论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术后24 h拔除尿管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燕  杨艳芳 《护理研究》2009,23(32):2950-295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120例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的腹部手术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22 h开始夹闭尿管,术后50 h(拔除PCEA后)拔除尿管,协助病人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术后72 h~96 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病人拔尿管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促使病人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避免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9.
拔除尿管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充盈训练后拔除尿管降低排尿障碍和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外伤保留尿管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进行膀胱充盈训练,对照组45例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观察拔管后8h有无排尿障碍。结果:实验组排尿困难5例(占11.11%),其中重新导尿(尿潴留)2例(占4.444%),诱导排尿(排尿障碍)3例(占6.67%);对照组排尿困难21例(占46.67%),其中重新导尿10例(占22.22%),诱导排尿11例(占24.4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除尿管前进行膀胱充盈训练能降低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彭琪  廖灯彬 《华西医学》2014,(9):1730-1732
目的比较老年男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拔除尿管所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寻求和选择术后尿管拔除的有利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5月一8月6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24h内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24h后拔除尿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h内行清洁导尿,安置双腔气囊导尿管。详细记录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在尿潴留、尿道疼痛、膀胱痉挛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488)。结论术后24h内拔除尿管能有效降低尿潴留、尿道疼痛、膀胱痉挛和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利于早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07年进行腹部手术后行PCEA的患者258例,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2006年1-12月未实施护理干预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07年1—12月实施护理干预的13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主要由麻醉师管理,护士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实验组除常规护理指导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即进行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早期处理。观察2组患者发生尿潴留、恶心呕吐、腹胀、皮肤压痕、导管脱落、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PCE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腹胀、排尿障碍、导管脱落、皮肤压痕等PCE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腹部手术后PCEA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和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2007年进行腹部手术后行PCEA的患者258例,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 ,2006年1-12月未实施护理干预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07年1-12月实施护理干预的13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主要由麻醉师管理,护士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实验组除常规护理指导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即进行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早期处理.观察2组患者发生尿潴留、恶心呕吐、腹胀、皮肤压痕、导管脱落、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PCE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恶心呕吐、腹胀、排尿障碍、导管脱落、皮肤压痕等PCE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腹部手术后PCEA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和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胃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手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率、首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及初尿感膀胱容量均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结合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胃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促进尿动力学指标及心理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一科收治的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48、60、72、84、96h共5个研究组,分别于对应时间拔除导尿管,记录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是否存在尿潴留、尿路感染情况等。结果不同组间拔除导尿管后首次解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8,P=0.312),不同拔管时间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3,P=0.004),术后60h组发生尿潴留的风险最低。结论对于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后的中老年患者,术后60h拔除导尿管发生尿潴留的风险最低。拔除前12h撤去镇痛泵,待膀胱充盈时拔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术后持续镇痛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后拔除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9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8)。实验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1h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则有10例发生尿潴留。两组患者排尿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序及数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拔除尿管6~7h,2组患者行残余尿测定,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进而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促使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与尿潴留的关系,并观察输液前后拔除导尿管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腹部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膀胱冲洗组(生理盐水250ml)和非膀胱冲洗组各100例,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输液前拔管组和输液后拔管组各50例,比较各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组首次排尿有效率(91%)明显优于非膀胱冲洗组(73%),膀胱冲洗组输液后拔管者首次排尿有效率(100%)高于输液前拔管者(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且以输液后拔除尿管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Up to 100%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epidural analgesia can experience urinary retentio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dermatomal level of the epidural block, epidural medication, and surgical procedur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in patients who receive thoracic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TPCEA) after thoracotomy. Forty-nin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eceived epidural infusion of ropivacaine 0.2% or mixture of bupivacaine 0.1% with hydromorphone 0.015 mg/mL. Epidural catheter placement level was verified by chest X-rays.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were removed between 12 and 48 h after surgery when no longer required for fluid monitoring. Four hours later, patients were assessed for urinary retention using bladder ultrasound. Residual bladder volume was recorded, and urinary retention was defined as an inability to void or a bladder volume of greater than 600 mL at 4 h. Twenty-four hours after the catheter removal, patien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before and after its removal. Five participants (~10%) with epidural catheters between T3 and T5 with bupivacaine/hydromorphone epidural solution were recatheterized. No associa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catheter level, drug type, infusion rate, and urinary retention. Although 76% of patients did not report any physical discomfort with the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66% felt relief after its removal and 18% did not ambulate with the inserted urinary catheter.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rine retention was low (10%), indicating that unless required for other purposes,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may be removed between 12 and 48 h after surgery while receiving TPCEA.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尿路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9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方法,干预组采用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指南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和Wong-Bake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比较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排尿时尿路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15.4%(8/52),低于对照组的32.7%(1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Wong-Baker疼痛评分(2.38±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4.08±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同时减轻排尿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