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及处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探讨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化疗的935例肺结核患者,观察至疗程结束,分析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结果化疗期间135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4.4%,84.4%发生在强化期,经采取护肝、调整方案、延长疗程等措施,治愈率88.9%。结论重视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的早期发现,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抗结核方案,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 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肝功能异常出现和复常时间,及肝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HBV M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早而复常时间较长,且肝损害程度明显重于阴性组(P〈0.05);A组和B组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于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期间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病毒载量指标不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最直接原因,而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抗结核治疗后,病人血脂变化及血脂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0年,入院时肝功能正常患者。血脂情况划为A、B两组。结果 治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37/201例(18.4%),血尿酸异常79/201例(39.3%)。治疗前有血脂异常患者29/201例(14.4%),治疗后64/201例(31.8%)。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值有显著差异。治疗前血脂异常者,肝功异常发生率显著超过血脂正常者。结论 肺结核及抗结核治疗,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加重抗痨治疗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王君和  张彩玉 《内科》2009,4(4):537-539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4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192例患者中,43例肝功能异常,占22.4%。其中12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21例(占48.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3例(占6.9%)。接受抗结核治疗192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18例,其中7例出现肝损害,占38.9%,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停用抗结核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继发性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3LSE/9LE、2HLSE/10HLE、2HRZS(E)/4HR抗痨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分别有6例、12例、1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A组3例为肝功能异常,3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B组有2例出现中度、1例出现重度肝损害;C组2例中度、2例重度肝损害。A组与B、c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含利福平、吡嗪酰胺的化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大,含左氧氟沙星方案能减轻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可作为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投予有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保肝药。结果治疗8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能在活动性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能有效防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各种药物的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2006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628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患者201例,占肺结核患者32%,55~76岁组药物副反应明显高于15~54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5例经护肝、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各种副反应消失,继续原方案化疗,占药物副反应患者的17.4%;因药物副反应而改变最佳治疗方案者113例,占副反应患者56.2%,占就诊肺结核患者18.0%;中断治疗者53例,占副反应患者26.4%,占就诊肺结核患者8.4%。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各种副反应较常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副反应,合理用药,可提高治愈率,有助于控制结核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X^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1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X^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时珠梅 《内科》2011,6(5):443-444
目的观察加用葡醛内酯对免费抗结核组合药治疗HBsAg(-)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治疗111例肺结核患者,按单纯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56例,使用抗结核组合药抗结核,同时加用保肝药葡醛内酯保护肝脏;对照组55例,单用抗结核组合药抗结核,在治疗期间观察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生肝功能异常5例,异常发生率为8.93%,对照组发生肝功能异常13例,异常发生率为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36)。结论葡醛内酯对抗结核组合药治疗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他巴唑引起肝损害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调查1485例应用抗甲状腺药他出发点从患者发生肝损害的情况。56例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炎表现,占3.77%,性别与年龄和肝损害发生率无明显关系。肝损害大多发生于服药后1个月内,为92.9% 。肝损害类型以单项肝功能异常为主,占87.5%,其中单纯ALT升高更为常见,另还有4例为无黄性炎及3例,表现为肝肉胚汁郁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抗结核FDC在全国推广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20112012年,选择甘肃、河北、吉林、四川、山东五省,每省选1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各研究现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新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FDC治疗。共纳入患者5981例,用医学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3.1录入患者个案信息,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异常一致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方案调整方法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功能异常者占14.4%(862/5981),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占2.4%(145/5981),总胆红素异常者占4.0%(241/5981),直接胆红素异常者占11.9%(714/5981)。中、重度肝损伤者占56.1%(484/862)。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在服药1个月内者占57.2%(277/484)。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占10.3%(619/5981),将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与肝功能异常者的率进行比较,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10.3%)与直接胆红素异常发生率(1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82,P〉0.05),但与总胆红素异常(X2=14.3116,P〈0.05)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X2=19.4849,P〈0.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肝损伤患者中23.1%(112/484例)改用散装抗结核药品替换FDC治疗。结论应用抗结核FDC治疗肺结核患者致肝损伤情况不可忽视,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该改用散装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黄正辉  阮连国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6-1898
目的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抗病毒、护肝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组(A组);抗结核+护肝治疗组(B组),观察肝功能情况。结果 B组ALT、AST和T-BIL、HBV-DNA高于A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B组肝功能异常率高于A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B组停药率高于A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轻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抗结核治疗的停药率。  相似文献   

14.
刘红艳  张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45-2046
目的 探讨肺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因素及其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 肺结核治疗期间肝损害除抗结核药物外,还与患者年龄、性别、营养不良、酗酒、肝病史及肺结核本身有关,根据肝损害程度保肝治疗疗效大多较好.结论 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预后佷重要,化疗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HBV感染及肺结核高发区,慢性HBV携带者患肺结核临床较常见,此类患者抗结核化疗时药物选择困难,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乙型肝炎复发或疾病活动,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我院对慢性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时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防治肝功能损害及乙型肝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与HBsAg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损害严重程度与HBsAg的关系。方法对200名用短程化疗方案2HREZ/4HR抗痨期间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HBsAg(+)患者42人,占21%,分为第一组,HBsAg(-)患者158人,占79%,分为第二组;HBsAg(+)患者出现严重肝损者18人,HBsAg(-)患者出现肝损者3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化疗中HBsAg(+)患者比HBsAg(-)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更严重,容易被迫中断抗结核治疗,并且肝功能恢复时间长,故对肺结核病人应加强乙肝病毒的检查,对HBsAg(+)患者应加强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熙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42-1043
目的探讨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于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并与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以及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比例都明显低于预防性保肝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结论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于抗结核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保护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肝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强化治疗期的肝功能改变。方法 对131例肺结核患者强化期肝功能改变进行分析。将131例分为三组,即HBV-M阳性组54例,HBsAb阳性30例,HBV-M阳性组47例。结果 54例HBV-M阳性组肝功能异常24例(44.4%),明显高于HBV-M阴性组(14.9%)和HBsAb阳性组(20%);肺结核病患者肝功能的异常多发生在治疗后第1个月内。结论 在抗结核药物强化期HBV-M阳性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6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0~1998年住院肺结核虱184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04例(32.7%),以肝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血液学异常及胃肠反应为主(82.1%)。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率14.6%,77%的副作用出现于给药的2个月内,血液学异常的50%以上在用药的3个月后出现。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常见,分布较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护肝宁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肝宁片对抗结药物护肝效果。方法抗结核药物方案:6HRZ/3HR。即H0.3,R0.45,Z1.5,每天早晨餐前1h空腹一次服用。并给护肝宁片4片1天3次。连续服用至疗程结束。结果86例初治结核病患者,肝功能损害2例(发生率2.3%)。结论护肝宁片对使用HRZ抗结核治疗期间,其肝功能损害明显减少。据王庆枫报告对368例肺结核患者由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为16.4%,文献指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应用中,肝损害发生率达26%。我们体会:抗结核开始即服用护肝宁片,可明显减少对肝脏的损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