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让儿保医生对儿童心理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对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心理门诊开设以来的365名儿童就诊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4∶1,就诊年龄集中在6~12岁.就诊儿童以家住城镇及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占多.不同年龄的儿童就诊原因不同,小于6岁组的儿童主要就诊原因为行为问题、精神发育迟滞、健康咨询等;6~12岁组的儿童则以精神发育迟滞、多动、健康咨询、学习困难为主.就诊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学龄期就诊的患儿较多.结论:要想全面了解儿童心理问题,必须提高儿童家长的认识能力.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大力宣传和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和推广儿童心理障碍的防治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从儿童做起,是很多心理障碍病人以极其痛苦的代价换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一切关心祖国未来的父母亲、医务人员、教师、健康教育者和心理学者们都要认真对待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研究室主任翁晖亮医师积多年儿科临床和儿童心理咨询的经验,编著了《怎样使你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孩子心中的秘密》一书,详细介绍了儿童心理和行为方面知识、对“问题儿童”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纠正的方法和关于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值得广大家长、幼教人员、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阅读。作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病因,排除儿科器质性急性腹痛,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疾病的认识能力,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2005~2008年到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腹痛患儿3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因素可能与不良的精神刺激、环境压力关系密切.结论 儿童急性腹痛可能与儿科急腹症无显著关系,而与不良的精神刺激和环境压力因素有关,心理干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刘宇春  杜雪平  丁静  丁兰  武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目的 了解0~3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3-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280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结论 0~3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市级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工作开展初期的临床特点及后续工作方向。方法分析本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初建3年资料,发现其中的规律。结果 3年间共建立儿童病历993份。所建病历数逐年明显增长;来诊儿童年龄范围广,涉及9个月~18岁6个月的多个年龄段;来源地有本地区的,也有外地区的;就诊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多种多样,其中以多动障碍、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教养咨询和情绪问题为多。结论设立地区性的儿童心理行为专科是必要的,其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今后应重点关注常见多发心理行为问题诊治以及心理亚健康儿童的心理保健,建立咨询-诊断-治疗-再咨询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并进一步开展心理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6.
牟红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79-179
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 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有人对13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36.97%的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空间小,缺少玩耍同伴,家长凡事包办代替、过分溺爱孩子,而抑制了儿童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儿童得不到身心锻炼的机会。加之家长缺乏相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且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纠正,久之就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和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干预的措施是提高父母素质,创造家庭健康环境氛围和儿童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咨询工作不可避免的成为儿童保健门诊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本院儿保心理门诊2000年3月~2001年10月接待的226例病例作一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儿童时期心理问题的临床特点,以供儿童心理咨询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登记,对1995年1月起12800、1999年1月起12800例门诊病人的精神类疾病就诊情况及病种分布进行分析,对儿童精神卫生需求进行初步探讨。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   查阅我院儿科门诊日志,以首次就诊为准,按儿科门诊登记病例序号分别从1995年1月1日起、1999年1月1日起各取12800例。   二、 方法   对1995年和1999年各128000例门诊病人给于统计和分析,分躯体各部位疾病和精神类疾病二大类,按就诊多少排序。精神类疾病分类诊断根据CCMD—Ⅱ—R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9.
浅谈儿科陪护家长的心理活动及对策青海省儿生医院郑庆,王守磊儿科工作有其独持的双重性,在诊断治疗为息儿服务的同时,还需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心理需求,儿童患病求医行为完全取决于家长的选择,一个患儿孪涉诸多亲瞩,他们具有多种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在社会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杨梅  江长勇  沈海英  胡薇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2057-2061
背景 儿童口腔患龋率高,事态严峻。而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对于群体性的口腔保健服务供给不足。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全面、持续、协调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后续推进及儿童龋齿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分层选取成都市武侯区内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进行儿童保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偶然抽样方法,采集其基本信息、儿童及家长口腔情况和保健干预情况、口腔就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签约服务意愿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11份,实际回收3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4%。39.6%(120/303)的儿童发生过口腔疾病问题,11.6%(35/303)的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或涂氟预防措施,36.3%(110/303)的儿童接受过儿童口腔卫生指导,68.3%(207/303)的儿童家长有意愿接受儿童口腔保健签约服务。孩子是否曾经做过窝沟封闭或者涂氟等预防措施、是否接受过专业口腔卫生指导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不同情况的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孩子是否做过窝沟封闭或者涂氟等预防措施是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童做过窝沟封闭或者涂氟等预防措施的家庭、接受过专业口腔卫生指导的家庭及家长具备口腔健康知识的家庭,更愿意签约儿童口腔保健服务。大力持续深入开展学校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儿童健康管理与学校卫生工作,以健康教育与预防性门诊干预为主,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签约服务,覆盖全龄儿童,进一步降低患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0例正常儿童作配对研究,采用Achenbach行为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儿童心理行为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食挑食、父母婚姻关系、学习环境对肥胖儿童的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霞  白雪萍 《海南医学》2005,16(10):142-144,37
目的 是给广大家长早期教育儿童提供心理学依据。注意孕期情绪及劳动保护。从生命萌发之始,就培育健康的心身和完善的性格。从根本上预防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变态心理、行为适应不良等的发生。方法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父母因素。包括父母关系不和,两地分居,对子女教育方式,文化和程度及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其次为家庭子女数和父母孕期居住情况;儿童照顾者与孕期情绪及劳动保护也有一定影响。结论 家庭环境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对他们知识的掌握、经验积累、能力发展、个性培养乃至才能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广泛而多方面的,但多数是可以控制和进行预防的。家庭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家庭就构成了儿童身心发育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提高人口素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必须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市儿童心理卫生现状,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群体调查和门诊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心理问题有年龄的差别,婴幼儿组以睡眠和语言发育障碍为主;学龄期和青少年则以行为和情绪障碍为主。小学儿童恐怖、冲动倾向最多,社交焦虑其次,以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为主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44.96%,严重率达9.75%。中学生以多动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为多,前者男多于女,后者女多于男,发生率为51.23%。结论:儿童心理偏离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生率如此之高,需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加强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干预和治疗水平是医务人员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130名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理门诊就诊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30名心理门诊就诊的独生子女进行测试.结果:就诊的独生子女的SCL-90症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SCL-90常模(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分:父母温暖理解(FF1、MF1)、父亲过度保护(FF6)显著低于EMBU常模(P<0.01);父母严厉惩罚(FF2、MF4)、过度干涉(FF3、MF2)、拒绝否认( FF5、MF3)显著高于EMBU常模(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心理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现象的发生率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了解其家长的相应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表为工具,对初中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重点初中与重点初中比较,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精神卫生问题较多;产业工人家长较教师家长有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P<0·05);有逆反心理现象的学生家长与无逆反心理现象的学生家SCL-90因子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为68·56%,其自身及家长均有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留守经历为切入口,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以期从实证角度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安庆市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并综合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与父母团聚频率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双方均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超过1年、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小学及以前、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在1年以下、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初中以上、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内的学生(P < 0.01)。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的影响,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2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父母84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干预后家长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和精神病症等9个方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波及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童的口腔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对儿童的口腔与全身健康至关重要。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阻断病原经口腔的传播途径,家长应居家培养孩子保持手卫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引导、监督或帮助儿童养成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出现口腔疾病及急危重症情况。出现口腔非急症家长可协助儿童采取含漱等一些措施缓解症状,待疫情过后择期治疗;出现急性牙髓根尖周炎、牙外伤、口腔颌面部感染等口腔急症,家长和患儿应做好个人防护后及时到口腔诊疗机构就诊。在疫情期间儿童口腔急症的处理应按照目前国内外口腔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指南和文献,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