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内镜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EGP患者随机分成A组(先药物后微波治疗组)和B组(药物+微波治疗组),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54例患者43例Hp阳性,37.0%(20/54)的患者发现肠上皮化生。A组:单纯药物治疗仅有11.5%(3/26)的患者糜烂性病变消失,而应用微波治疗后,95.7%的患者隆起糜烂性病变消失;B组:隆起糜烂性病变治愈率达92.9%(26/28),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有5例出现轻微上腹胀或上腹隐痛,但均在术后1周内消失。共治疗隆起性病灶246个。结论EGP的发病与Hp感染有关,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微波联合抗Hp治疗EGP不仅疗效确实,而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
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抑酸及电凝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4例无明显伴同病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接受泰胃美治疗4周,并比较治疗前后内镜及临床症状变化,对临床症状进行统一记分。对抑酸治疗后隆起病灶持续不退者14例进行电凝治疗。结果:在观察病例中,腹痛占68.2%,腹胀、上腹不适占84%。泰胃美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症状与胃粘膜糜烂有关,与隆起性病变无关。电凝治疗后半月,隆起性病灶消失,胃粘膜光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p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先予抗Hp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呋喃唑酮0.1g,每日2次口服)治疗1周。1周后治疗组56例予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2次、龙血竭胶囊4粒/次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替普瑞酮50mg/次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口服。对照组54例予奥美拉唑20mg/次每日2次,饭前半小时口服。2组均4周为1疗程,停药1月后判断疗效,复查胃镜、检测Hp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胃镜下疗效评分和胃黏膜炎症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胃脘痛、饱胀、烧心、泛酸、嗳气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p根除率83.9%,对照组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替普瑞酮、龙血竭联合抗Hp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高频电凝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15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从1999年3月~2003年3月期间检出胃炎8126例,其中隆起糜烂性胃炎538例,占6.6%。在对隆起糜烂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先用药物治疗一个疗程(4周)156例患者仍有上消化道症状,占29%,遂对156例患者行高频电凝术。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变化趋势,分析IFN-γ/IL-4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7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CU治疗的预后分为存活组(成功治疗并转出ICU,n=52)与病死组(ICU住院期间死亡,n=23).分别取两组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FN-γ、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记录并比较入院第1、3、5天两组患者血清IFN-γ、IL-4及IFN-γ/IL-4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IFN-γ/IL-4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第3、5天IFN-γ水平均低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水平低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5天IFN-γ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5天IL-4水平高于第1、3天;病死组患者第3、5天IL-4水平高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水平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5天IL-4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3、5天IFN-γ/IL-4水平低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IL-4水平低于第3天;病死组患者第3、5天IL-4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5天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天IFN-γ/IL-4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IFN-γ/IL-4组存活率明显低于高IFN-γ/IL-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IFN-γ和IL-4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及发展,检测IFN-γ/IL-4水平的变化对评估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2008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CEG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其中幽门螺杆茵(Hp)阳性者79例.Hp阳性者均给予Hp根除三联治疗:雷贝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苯酰甲硝唑0.64 g,每日2次口服,治疗7 d.治疗组予口服康复新液10 ml/次,每日3次,疗程8周;对照组口服硫糖铝片0.5 g,3次/d,每日3次,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74%,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显效率56.52%,总有效率82.6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康复新液用于治疗CEG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对慢性糜烂性胃炎 (CEG)自然病程的影响。 方法 选择胃镜证实的CEG病人92例 ,均有Hp感染 (胃粘膜Giemsa染色和14 C 尿素呼吸试验二项均阳性 )。予奥美拉唑 2 0mg ,bid ;羟氨苄青霉素75 0mg ,bid ;甲硝唑 40 0mg ,tid ,疗程 2周。疗程结束后 4周复查胃镜和Hp ,糜烂愈合者分为A组 (Hp根除组 )和B组 (Hp未根除组 )进入随访阶段 ,随访观察 2年。结果 糜烂愈合 83例 ( 90 .2 % ) ,Hp根除 75例 ( 81.5 % ) ;Hp根除的糜烂愈合率 90 .7% ( 68/ 75 )与Hp未根除的愈合率 88.2 % ( 15 / 17)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A组第 1、2年糜烂复发率分别为 10 .4%和 3 0 .8% ,均显著低于B组的 66.7%和 86.7% (P <0 .0 0 5 )。结论 根除Hp并不能提高CEG的愈合率 ,但可显著减少其复发率。根除Hp有可能改变CEG的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9.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建军  冯敬 《临床荟萃》2005,20(16):923-924
隆起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 protuberans,EGP)是一种具有特殊病变形态的慢性胃炎,又称为疣状胃炎、痘疮样胃炎,研究表明其病因与消化不良、消化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并发现有癌变倾向。临床发现单纯药物治疗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内镜下隆起糜烂改变不明显,甚至可以长期存在,为胃炎的复发提供了病理基础。我们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方法治疗EGP,旨在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EGP的临床及病理改变,并与单纯药物治疗做对比,从而找到有效的治疗EG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67-1069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对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胃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糜烂性胃炎Hp阳性患者91例,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道微生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含量较治疗前高,大肠杆菌含量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略低于对照组的1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糜烂性胃炎Hp阳性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胃肠道微生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正>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糜烂性胃炎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特征为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伴有一过性浅表溃疡的发生及胃黏膜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和呕血,间歇性出血多见,出血时常伴有上腹触痛或隐痛,大量出血可出现晕厥、休克、贫血等[1]。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于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无规律性腹痛、泛酸、嗳气、饭后腹胀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慢性糜烂性胃炎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肺间质纤维化(PIF)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PIF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病情改善者为有效组(62例),病情未改善者为无效组(18例).检测及比较各组肺功能及I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行内镜下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心理状况和手术时间。结果: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内镜下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术前实施术前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儿童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HBV宫内感染21例及宫内未感染25例脐血IFN-γ、Ⅱ-4并追踪检测其1周岁时外周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指标及IFN-γ、IL-4水平.结果 出生时,宫内感染组及未感染组IFN-γ[(12.23±2.41)与(12.91±2.38)ng/L]及IL-4[(21.37±2.13)与(21.14±2.15)ng/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儿童1岁时HBsAg阳性,抗HBs≤10 mIU,免疫失败.宫内未感染组及免疫有效组IFN-γ水平增加高于免疫失败组[(39.05±6.92)、(36.21±6.45)、(23.40±4.1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IL-4增加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6 ±9.01)、(28.53±8.49)、(26.51±4.67)ng/L,P>0.05].结论 新生儿细胞因子水平低下,1岁时1型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可能是宫内感染HBV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世界范围内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升高。全世界大约有2.35亿哮喘患儿,每年因哮喘而死亡的病人数高达万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糜烂性胃炎(E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Hp阳性EG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APC辅助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Hp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APC辅助Hp阳性EG,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青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观察根除Hp治疗对其的影响,以探讨Hp在溃疡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Hp感染30例,非Hp感染25例)溃疡患者血清IL-2和IL-4的含量,比较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其含量的差异,对Hp阳性者进行以洛赛克为中心的三联根除治疗,比较Hp根除前、后及Hp根除者和未根除者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Hp感染者血清IL-4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P<0.01),Hp根除后明显高于根除前(P<0.001),Hp未根除者前后无变化(P>0.05),Hp根除者明显高于未根除者(P<0.05),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Hp未根除组(P<0.05)。而IL-2在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除Hp治疗对其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Hp感染后IL-4分泌减少引起的TH2弱势应答为本地区Hp相关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免疫致病机制,对Hp阳性的溃疡患者进行根除Hp治疗可调节优势免疫应答类型和TH1/TH2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NF-γ)的浓度,研究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3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中IL-4及INF-γ浓度.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4明显高于对照组[(5.3±3.2)、(8.8±3.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于急性期时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2占优势,Th1受抑制.  相似文献   

19.
刘莉  苏胜偶  张雪坤  杨世金 《临床荟萃》2007,22(24):1768-1771
目的观察Graves病(G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动态变化,探讨GD患者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离方向,及性激素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未治的Graves病患者80例为治疗组,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2周后均临床缓解,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应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水平;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女性GD患者治疗前血清E2、LH、FSH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后均接近正常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血清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后IL-4水平下降,而IFN-γ水平升高,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E2水平是影响IL-4及IFN-γ水平的独立因素,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IL-4与IFN-γ水平是相互的独立因素,呈负相关。结论初发未治的GD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治疗前可能以Th2免疫反应为主,治疗后向Th1免疫反应漂移,雌激素可能在Th1/Th2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儿血清ECP、IL-4及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测定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4、IFN-γ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