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葡萄糖和醛固酮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液及醛固酮干预24h后,采用水溶性磷酸化四唑盐(WS T-1)、溴尿苷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同步测定细胞的代谢活性和DNA合成。结果低糖组WST-1和BrdU两种方法测得的A_(450/690)值分别为0.270±0.016,0.206±0.018。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细胞的代谢活性[WS T-1:(0.385±0.028)vs(0.417±0.034)]和DNA合成[BrdU:(0.270±0.029)vs(0.279±0.045)]均显著增加(P〈0.01),两高糖组间细胞的代谢活性和DNA合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糖培养时,醛固酮(10~(-7)mol/L)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WST-1:0.317±0.023,P〈0.01;BrdU:0.235±0.018,P=0.019)。高糖培养时,醛固酮的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P〉0.05)。在不同糖浓度,螺内酯均能显著抑制醛固酮引起的细胞代谢活性增强(P〈0.05),但对DNA合成的抑制并不明显(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葡萄糖和醛固酮对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有交互作用(P=0.012)。结论葡萄糖及醛固酮均可促进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当以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时,醛固酮的刺激增殖作用可被掩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揭示螺内酯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进行新西兰白兔心脏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测定细胞计数,细胞活性(WST-1分解)和DNA合成(BrdU掺入),并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等以表示细胞增殖。结果:不同浓度的螺内酯(2.5×10-7~5×10-5mol/L)分别作用1、3、7 d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并呈剂量-时间-效应(P<0.01)。细胞经不同浓度螺内酯(2.5×10-7~5×10-5mol/L)作用1 d后,DNA合成、活细胞代谢活性和细胞周期的DNA合成期(S) DNA合成后期(G2) 分裂期(M)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干预体外培养的人心房成纤维细胞,研究β受体在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体外循环患者右心耳组织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实验分4组,对照组(CON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ISO+阿替洛尔组(ISO+ATE组)、ISO+卡维地洛组(ISO+CAR组);干预后检测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细胞增殖、β受体mRNA及pPKAR2蛋白的表达。结果:1,ISO+CAR组和ISO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1-3%和33.8%,P〈0.01;其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6.32±1.30“g/ml和8.68±1.80μg/ml,P〈0.01;2,D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p2AR/GAPDH在IsO+CAR和ISO组分别为0.52和066,P〈0.0l;而ATE+ISO组和ISO组分别为:0.63和0.66,P〉0.05。3,pPKA蛋白表达:ISO+CAR组同ISO组相比,pPKAR2/D.actin分别是0.60和0.81,P〈0.01。结论:ISO能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心房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非选择性B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其机制与D2AR-pPKAR2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醛固酮对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外膜,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醛固酮(ALD)10^-8~10^-6mol/L、ALl)+螺内酯以及ALD+RU486进行孵育,此外在给予脂多糖激活血管外膜iNOS/NO的情况下,观察以上各组药物刺激后iNOS/NO系统的变化。与上述药物共同孵育6h后通过Griess法测定相对稳定的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代表NO的产生量,采用[^3H]-L-精氨酸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iNOS活性。结果(1)NOx产生的变化:ALD刺激后血管外膜NOx生成无明显变化。用螺内酯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后,高浓度ALD组(10~~10^-6mol/L)血管外膜NOx产生呈下降趋势(P〈0.05)。用RU486拮抗糖皮质激素受体后随ALD浓度增加NOx生成量也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脂多糖刺激后上述趋势更为明显。(2)iNOS活性的变化:ALD刺激后iNOS活性无明显变化,螺内酯刺激后血管外膜iNOS活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RU486刺激后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同时给予脂多糖刺激后,螺内酯+ALD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下降(P〈0.01),ALD+RU486组血管外膜iNOS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ALD主要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两种途径直接影响血管外膜iNOS/NO系统,醛固酮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能够诱导iNOS激活、刺激NO产生,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iNOS/NO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2%氧条件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液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情况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下肢骨获取MSCs进行培养,收集培养3、6、9、24h培养液,用其刺激成年Wistar大鼠的心肌成纤维细胞30h,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情况。结果经3、6、9h的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量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分别增加23%(P〈0.01)、44%(P〈0.01)和31%(P〈0.01),而24h组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SCs低氧条件培养液可以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肾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在48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出36只,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模型,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模型组(模型组,自来水灌胃+饮用1%盐水),高血压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2mg/(kg&#183;d)灌胃+饮用1%盐水],高血压螺内酯组[螺内酯组,螺内酯20mg/(kg&#183;d)灌胃+饮用1%盐水];其余12只进入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自来水灌胃+饮用自来水)。8周后超声检测肾动脉及肾内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阻力指数(RI)和血流速度并比较各组的差异;12周后颈动脉插管法测量血压及病理学方法测定肾内动脉的血管重构指标。结果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均使高血压大鼠的肾动脉RI、肾内动脉RI、血管内膜中膜厚度与管腔内腔的比值(M/L)及肾动脉内中膜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P〈0.01~0.05),螺内酯上述作用比培哚普利更明显,螺内酯还能使高血压大鼠内中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虽然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使高血压大鼠肾动脉及肾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肾内动脉面积增加(P〈0.01~0.05),螺内酯能更进一步降低肾动脉RI、M/L和内中膜纤维化比率(P〈0.01~0.05)。结论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动脉重塑,在改善动脉重塑方面螺内酯效果比培哚普利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心力衰竭犬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7)、起搏组(n=7)和螺内酯组(n=7)。采用心室快速起搏建立心力衰竭犬模型。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后不起搏;起搏组和螺内酯组以220次/min快速起搏心室6周;螺内酯组起搏前1周给予螺内酯至起搏后6周。通过缝置于左、右心房的4对电极测定房颤诱发次数及持续时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房、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Masson染色测定心房胶原容积分数,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蛋白含量。结果(1)心室快速起搏6周后,起搏组犬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1),螺内酯组房颤诱发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起搏组犬左心室最大容积(LVVmax)及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显著增加(P〈0.01),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螺内酯组犬LVVmax、LAVmax显著缩小(P〈0.01),LAEF及LVEF显著升高(P〈0.01)。(3)与假手术组相比,起搏组犬心房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TGF-β1、PDGF、MMP-9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起搏组相比,螺内酯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TGF-β1、PDGF、MMP-9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螺内酯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后房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房肌PDGF、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清Ⅰ型前胶原(proeollagenⅠ.PCI)端肽.Ⅱ型前胶原(PCⅡ)端肽含量的影响,探讨螺内酯能否抑制AMI后胶原合成以及阻抑AMI后早期左室重塑。方法:44例AMI未经静脉溶栓或溶栓未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1例.螺内酯组17例,卡托普利组1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44倒患者发病后1周、4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Ⅱ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NP)含量.超声心电图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问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室重量。结果:①AMI后4周.螺内酯组血清PINP,PinNP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Ⅰ/Ⅲ高于常规治疗且与卡托普利组无明显差异;②螺内酯组治疗21天后其血清PⅠNP,PⅢNP及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下降.而Ⅰ/Ⅲ比值升高(P〈0.05);③AMI后28天血清PinNP含量与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711、P〈0.01.r=0.480、P〈0.01)。结论:螺内酯可以抑制AMI后PCⅠ、PCⅡ合成,从而减轻左室重量.抑制一已、室腔扩张,阻抑AMI后早期左室重塑,其效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大鼠GMCs置于低糖、高糖及高糖+不同浓度螺内酯中传代培养,并以此分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各组大鼠GMCs增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TGF-β1、FN分泌情况。结果高糖培养组大鼠GMCs增殖明显高于低糖培养组(P〈0.05)。加入螺内酯后,GMCs增殖受到抑制,与低糖、高糖组比较P〈0.05或〈0.01,且随着螺内酯剂量增加细胞增殖抑制递增。螺内酯可明显减少TGF-β1、FN的分泌(P〈0.05或〈0.01),并随浓度增高、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结论高糖能刺激大鼠GMCs增殖;螺内酯能抑制大鼠GMCs增殖,并可抑制TGF-β1、FN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桔抗剂影响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和螺内酯组,每组均6只。AMI对照组和螺内酯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AMI模型,螺内酯组用螺内酯进行治疗。应用RT-PCR方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MMP-2 mRNA、TIMP-2 mRNA,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2、TIMP-2的蛋白表达。观察分析第2、7、14、21天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MMP-2、MMP-2 mRNA和TIMP-2、TIMP-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AMI组比较,螺内酯组MMP-2、MMP-2 mRNA表达在第7、14天及21天时分别降低17%、27%、29%和30%、33%、43%(P均〈0.01);TIMP-2、TIMp-2 mRNA表达在第7、14天及21天时分别降低了14%、27%、35%和14%、25%、34%(P均〈0.01)。结论: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MMP-2、TIMP-2转录及表达活性增高,螺内酯能显著降低非梗死区MMP-2、TIMP-2转录及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C(Vc)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培养,移植到脑梗死大鼠体内后,在脑内的存活情况。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按培养液中加入的不同因子分为4组:对照组、Vc组(50μg/m1)、bFGF组(1μg/L)以及Vc+bFGF组(50μg/ml Vc和1μg/L bFGF),在体外对BMSCs进行培养并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T丁比色法分别于培养第1、2、3、5和7天,测定细胞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96h后的细胞周期。②采用线栓法制备20只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联合Vc+bFGF培养的BMSCs移植组(10只)和对照BMSCs移植组(10只)。将相应组别的BMSCs细胞移植人脑梗死24h后的大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第1、2和3周,制备大鼠脑组织切片并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形态学观察显示,Vc+bFGF组的BMSCs增殖最快,对照组则相对缓慢。②各组细胞的A值于培养第2天开始增加,Vc组和bFGF组在第3天达到高峰(F=728.52和F=197.18,P〈0.05),Vc+bFGF组在第5天达到高峰(F=1771.32,P〈0.05),第7天均有所下降。第2天起,bFGF组、Vc组与bFGF+Vc组的A值均高于对照组;第3天起,Vc+bFGF组高于Vc组与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c组、bFGF组与Vc+bFGF组细胞处于增殖期(s+G2+M期)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MSCs移植后第2周,联合Vc+bFGF培养的B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第3周两组阳性细胞计数均有下降,但前者仍较后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周围。结论Vc与bFGF均可促进大鼠BMSCs的增殖,二者联用较单用其一的效果更好;脑梗死大鼠移植增殖培养后的BMSCs,其在脑组织中的成活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及螺内酯对Goldblatt鼠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N)、缬沙坦组(V)、螺内酯组(S)、缬沙坦及螺内酯组(S+V组)和假手术组(C组)。术后第10周,用放免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结果:术后10周N组大鼠血压、收缩期经线室壁应力(MES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较C组明显升高(P0.01)。与N组相比V组和S+V组血压、MESS、LVPWd及IVSd均明显低于N组(P0.05);S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N组AngⅡ和ALD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1),S组ALD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V组及S+V组ALD低于N组(P0.05)。S组、V组及S+V组AngⅡ含量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在Goldblatt鼠模型中,压力负荷及RAAS系统对左心室肥厚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缬沙坦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螺内酯可以部分地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Gax基因对低氧性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s)增殖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ax基因调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作用与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大鼠肺动脉,用酶消化法获取PAECs并进行原代培养;PAECs分4组:未转染常氧对照组(常氧组)、未转染低氧处理组(低氧组)、Ad—SGal转染再行低氧处理组(Ad—SGal+低氧组)、Ad—Gax转染再行低氧处理组(Ad—Gax+低氧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2.5%O2)1h、3h、6h和12h各时相点,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PAECs增殖;使用RT—PCR和Wea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AECs中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PAECs的3H-TdR掺入量:与常氧组同时相点比较,低氧组和Ad—pGaJ+低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1),在低氧6h达最大值;Ad.Gax+低氧组与常氧组同时相点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与低氧组比较却均明显降低(P〈0.01、P〈0.05),到低氧6h降幅最大;②在低氧处理6h,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和Ad—BGal+低氧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与低氧组或Ad—BGal+低氧组比较,Ad—Gax+低氧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皆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氧早期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加速,而此时增强Gax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随着低氧时间的不断延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此时增强内皮细胞中Gax基因表达却又促进细胞增殖,以此来维持细胞的数量。结论Gax基因对维持内皮细胞数量的稳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Gax基因的表达能下调低氧诱导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与Gax基因抑制低氧性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左室功能与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和临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120例CHF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螺内酯组(66例,螺内酯20mg/d),CHF常规治疗对照组(54例);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内酯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CHF常规治疗对照组的9.25%,P〈0.05;与CHF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治疗3月后LVMI[(340.7±68.3)g/m2比(179.6±33.3)g/m2]、BNP[(366.15±23.36)pg/ml比(330.38±11.56)pg/ml]水平显著降低,LVEF[(34.11±2.71)%比(46.2±3.9)%]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醛固酮拮抗剂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方法 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SNB19),给予甲状腺激素(主要为T4,100 nmol/L)、四碘甲腺乙酸(tetraiodothyroacetic acid,Tetrac,100 n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2.5 μmol/L)作用后,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D1(PKD1)、磷酸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3-(4,5)-2-唑噻-(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4干预组磷酸化PKD1、磷酸化HDAC5、磷酸化ERK1/2水平均增加(P均<0.05),Tetrac干预组及PKC抑制剂干预组磷酸化PKD1、磷酸化HDAC5、磷酸化ERK1/2水平均降低(P均<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4干预组VEGF浓度升高[(56.763±2.611) ng/L vs.(36.597±0.933) ng/L,P<0.05],Tetrac+T4干预组VEGF浓度降低[(22.215±1.531) ng/L vs.(36.597±0.933) ng/L,P<0.05].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4干预组OD值较高[(0.333±0.020)vs.(0.243±0.006),P<0.05],Tetrac干预组OD值较低[(0.060±0.016) vs.(0.243±0.006),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通过结合整合素αvβ3,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激活PKC/PKD1/HDAC5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Clopidogrel)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GES-1单层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氯吡格雷24 h干预组、氯吡格雷48 h干预组、氯吡格雷72 h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细胞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吡格雷24 h干预组、氯吡格雷48 h干预组、氯吡格雷72 h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后三组的Occludin表达下降.结论 在GES-1细胞模型中,氯吡格雷可能通过降低Occludin的表达,从而损伤GES-1细胞.  相似文献   

17.
内皮祖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生物学行为,以了解其在HCC侵袭和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40例肝癌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流式计量外周血CD133+/CD34+双阳性细胞。并同时分离培养EPCs,7天后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即侵袭能力),细胞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结果:HCC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加,并且他们外周血中的EPCs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及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可能在肝癌的生长和侵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32例)和螺内酯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另加螺内酯20mg,2次/d,观察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螺内酯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后BNP、LVEDd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螺内酯组血浆BNP浓度由(839±67)ng/L降至(359±51)ng/L(P0.01),LVEDd由(66.01±3.7)mm降至(59.1±2.4)mm(P0.05),LVEF由(36±1.2)%升至(49±5.9)%(P0.01),且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太白楤木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白槐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太白槐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NIH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替代模型,常规培养,秋水仙碱、齐墩果酸及太白槐木中药血清作用于细胞,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各组药物血清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A)的生成;电镜下观察药物血清对NIH3T3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太白槌木、齐墩果酸、秋水仙碱血清组细胞均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显著抑制HA的合成,降低NIH3T3细胞培养上清中H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太白格木中药血清可显著抑制NIH3T3细胞增殖和细胞外HA的合成,并可通过诱导HSC细胞凋亡来达到减少细胞数目、促进纤维化的逆转,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脑创伤模型组(TBI组)、EPO治疗组(T+E组)、G-CSF治疗组(T+G组)、EPO和G-CSF联合治疗组(T+E+G组),然后再按照1、3、5、7、14 d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用Feeney法制备脑创伤模型,各治疗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立即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 d。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5、7、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单标及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增殖细胞数量及其分化方向。各组大鼠mNSS评分、血液学指标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 (1)各治疗组在用药后5、7、14 d时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P0.05),T+E+G组mNSS评分又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2)T+E+G组从第3天开始创伤周围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于7 d时达高峰;对比各组7 d时脑组织BrdU/NeuN和BrdU/GFAP双阳性细胞数,T+E+G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两单独治疗组也明显高于Sham组和TBI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EPO和G-CSF能明显改善TBI后大鼠神经功能症状,促进创伤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再生,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