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肌电控制假手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肌电控制假手的意义肌电控制假手是一种生物电控制的典型的人一机系统,它根据人的意志,利用大脑发给有关肌肉群的生物电脉冲所产生的肌电信号来控制假手的动作。有的还通过装在假手上的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反馈给大脑,来调整假手的动作。人和假手间的信息交换可用下列框图表示: 肌电控制假手的研究涉及仿生学、机械力学、电子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是一门综合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边缘科学。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意义是:  相似文献   

2.
今年八月,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假肢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假肢生产的管理和科研方面的经验。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假肢厂、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师范学院组成的上海肌电控制假手研制小组,应邀出席了会议。上海肌电控制假手研制小组的代表向会议介绍了国内外假肢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向,汇报了研制小组的工作情况,现场表演了新近研制成功的两自由度多通道肌电控制前臂假手模拟装置。这个装置可完成手指的张开闭合和前臂的旋前旋后四个动作,由十二伏的镍镉电池带动,全机仅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和计算了肌电控制假手中的初级传动装置,并由此介绍单自由度肌电控制假手的主要功能指标。所设计的初级传动装置不仅是一个驱动装置和减速装置,其且还是一个过载保护装置。这种传动装置结构紧凑,能获得较大的降速比,不仅对假手制造且对容积大小有较高要求的精密机械仪器传动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思维脑电信号来控制假手动作。采用小波变换对思维脑电信号进行分解,选取合适的子带信号并提取相应能量特征,组成特征向量输入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整个信号处理过程在Lab VIEW软件平台上实现,并利用其串口通信模块输出控制指令来控制假手的张开和闭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外观式样与材料、功能与结构,以及控制与操纵方式三个角度讨论了截肢者日常生活用假手的仿生设计方法。通过对单自由度和多指多自由度典型假手实例进行分析,分析了假手仿生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前臂截肢病人肌电信号特点和部分统计资料,提出采用肌电信号幅度控制的前臂三自由度假手,文中讨论了因肌电信号不稳在电路中采取的措施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英国布拉福德和格林尼治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的仿生学假手,可以完成人类真手85%的功能。这种仿生学假手由残疾人脖子上的收缩肌控制。假手的人造皮肤下共有30个内置微型传感器。仿生学假手每只手有跟真手一样5个手指,每个手指上有6个传感器,按间隔2毫米的距离排列。此外,这些科学家们还在研制一种“神经合成器”。如果这种“神经合成器”研制成功的话,那么将来有一天那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思维脑电信号来控制假手动作。采用小波变换对思维脑电信号进行分解,选取合适的子带信号并提取相应能量特征,组成特征向量输入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整个信号处理过程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实现,并利用其串口通信模块输出控制指令来控制假手的张开和闭合。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几点建议和国际上采用的室内空气污染的测定方法。以加快对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对策和测定技术的研究,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7T08信号处理仪对健康人的腕伸肌和腕屈肌在指伸、指屈、腕伸、腕屈、旋前,旋后六个动作下所发出的肌电信号一一作了频谱分析。并根据频谱图提出了利用两对电极,从两块肌肉上取出两组电信号来控制三自由度前臂假手的方案。具体电路在健康人身上作的试验表明从频率分离来研制肌电假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S Wang  T Hu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7,21(4):195-7, 210
The subject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transplanting a toe to stump, which provides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artificial limb operation. The artificial limb control system is researched and set up. This system controlling five degrees of freedom adopts the micro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uzzy set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increasing technology is available for medical diagnosis, gait laboratory (or movement analysis) techniques have not been commonly used in the assessment of physical handicap. Clearly human gait depends upon the production of muscle work to move the limb forwards. Movement analysis is a new clinical tool which allows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ocesses in both normal and disease states.  相似文献   

13.
Proximity to pollution sources and risk of amphibian limb malform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ause of limb deformities in wild amphibian populations remains unclear, even though the apparent increase in prevalence of this condition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Few studies have simultaneously assessed the effect of multiple exposures on the risk of limb deformities. I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5,264 hylid and ranid metamorphs in 42 Vermont wetlands, we assess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nontraumatic limb malformation. The rate of nontraumatic limb malformation varied by location from 0 to 10.2%. Analysis of a subsample did not demonstrate any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the parasite Ribeiroia. We u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land-use/land-cover data to validate field observations of land use in the proximity of study wetlands. In a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at included land use as well as developmental stage, genus, and water-quality measures, proximity to agricultural land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limb malformation (odds ratio = 2.2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42-3.58; p < 0.001). The overall discriminant power of the statistical model was high (C = 0.79). These findings from one of the largest systematic surveys to date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chemical toxica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phibian limb malformation and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an epidemiologic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仿生智能假肢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多自由度假手、智能膝关节和骨整合假肢为主,介绍了最近几年仿生智能假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并讨论了今后假肢技术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早产是脑发育期的高危因素之一,且胎龄越小风险越高。早期识别其中具有发育障碍的早产儿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窗口。近年来,由于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全身运动评估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可用于高风险早产儿运动障碍的预测和随访。最初的全身运动评估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评估人员进行的一种视知觉的评估技术,没有可以客观进行描述的指标,而今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身运动评估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现在的运动识别即通过计算机化的方法,借助设备捕捉和分析相关的肢体动作,专注于连续的、客观的、定量的评估。本文旨在介绍国外运动识别技术在早产儿评估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期这种客观的评估技术未来在国内得到更多的推广和认可,帮助更多的临床工作者把握早产儿干预的关键窗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的价值及最佳检查时间,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以提高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的检出率. [方法]对18947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对发现有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的孕妇进行追踪随访,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均经引产、X光检查或尸检证实. [结果]超声检查18947例孕妇中,超声诊断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49例,其中致死性侏儒6例,四肢短小4例,肢体屈曲2例,双侧上肢尺桡骨缺如1例,上肢缺如2例,下肢畸形1例,脊术裂9例,脊柱异常弯曲1例,手足多指(趾)2例,马蹄内翻足7例,无颅骨12例(无脑儿8例、露脑4例),部分颅骨缺如(脑膨出)2例.产前超声诊断和产后诊断完全符合.最早检出畸形的孕周为10周.[结论]超声是诊断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的有效方法,部分胎儿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检出时间可提前到12周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话线实时遥测与监护多路心电信号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通过电话线实时遥测与监护多路心电信号的技术,在发射端先传输两个肢体导联的心电信号(Ⅰ、Ⅱ导联),接收端接收到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另四个肢体导联的心电信号,所得的波形与用心电图机直接记录得到的一致,肢体导联信号(34秒)传输完毕,经自动导联切换再传输两路可选胸前导联(34秒)心电信号,监护中心将接收到的心电信号实时动态滚动显示,由心电数据库进行管理,供医生及时诊断与指导治疗,从而实现多路心电信号的实时遥测与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总结MIPPO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康复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7例下肢股骨干骨折病人运用MIPPO技术治疗的患者,在骨愈合早期、中期、后期对患者施行个体化的、循序渐进的、有计划的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有4例出现延迟愈合,其余均在4周复查x光,可见骨折端骨痂生长,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消失,无骨不连,无内固定物松脱及感染,无股四头肌萎缩,无畸形愈合,无惠肢短缩增长。随访13.6个月(4个月~30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3.3%。局部皮肤出现水泡5例;无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易、适应范围广、效果确切美观等特点,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少的优点,术后病人能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RFID技术提高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方法:将RFID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综合利用RFID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定位技术、移动数据采集技术等,设计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结果:设计并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结论: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的信息精度,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总结MIPPO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康复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7例下肢股骨干骨折病人运用MIPPO技术治疗的患者,在骨愈合早期、中期、后期对患者施行个体化的、循序渐进的、有计划的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有4例出现延迟愈合,其余均在4周复查X光,可见骨折端骨痂生长,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消失,无骨不连,无内固定物松脱及感染,无股四头肌萎缩,无畸形愈合,无患肢短缩增长。随访13.6个月(4个月~30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3.3%。局部皮肤出现水泡5例;无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易、适应范围广、效果确切美观等特点,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少的优点,术后病人能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