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王跃中,杨向红,张亚佳(基础医学院实验病理研究室)关键词内皮细胞,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Brdu掺入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观察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1方...  相似文献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容 《重庆医学》2007,36(22):2331-2332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多步骤、多因素决定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干扰因素,无论是组织取材、固定、制片、抗原暴露及修复、液体及抗体的配制、修复温度、显色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为了制作出优良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应得到最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颌下腺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GCT)进行观察。方法 本文用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发现GCT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有一定差异。此外GCT细胞呈生长抑素(SOM)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表明大鼠颌下腺GCT细胞内含有SOM,对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常见肿瘤50例,经包埋、切片后分为2组,分别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操作2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机染色的组织定位准确,染色强度强,背景清晰,未见切片边缘着色现象。而手工染色虽然组织定位准确,但染色强度强弱不一,背景不清晰,存在非特异性染色,切片边缘着色现象较多,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比手工操作染色效果好,易于做到染色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 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较少见而性质不清的全身性淋巴结病,七十年代中间期由Frizzera等最先命名.临床上以发热、皮肤损害、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个别病例伴溶血.病理特点主要以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免疫母细胞增生、小血管呈树枝样增生及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为特征.我院近年来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38例原发性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细胞低度恶性淋巴瘤中k轻链染色阳性14例,λ染色阳性8例,中心母细胞淋巴瘤λ染色阳性1例。L_(26)阳性35例中,B细胞来源者占92.1%(35/38例),T细胞来源者仅3例。讨论了免疫组化对本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及其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阿尔新兰一沙红(Czaba法)双重染色方法对胃癌组织切片标本进行检测。该方法能够在同一张切片上不仅能显示肥大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大小形态,而且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与各种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产物之问的定位关系。对研究肥大细胞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提供了更为可观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及明确肿瘤的来源的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CD117、CD34、SMA、Desmin和S-100抗体的表达。 结果: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CD34、S-100、Desmin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分别为4/14、0/18和12/6。CD117:6例阳性,其中2例局部胞膜阳性细胞,4例梭形细胞胞质阳性;12例阴性。SMA:17例肿瘤细胞呈程度不等的弥漫阳性。18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12例为平滑肌瘤,6例为间质瘤。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食管梭形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术后合理选择分子靶向治疗方案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一种常规技术手段,在病理科疑难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单一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降低了病理诊断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必要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可以帮助确诊。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免疫组织化学和天狼猩红双重染色方法,染色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结核灶内抗酸菌L型检出方法的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安河  张国昌 《农垦医学》1998,20(3):131-133
本文应用Itenfised kinyoun(IK)改良抗酸染色,Ziehl-Neelsen(ZN)经典抗酸染色和Bacillus Calmette Guevin(BC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81例结核病组织切片进行了结核杆菌的检测。结果IK抗酸染色法L型结核菌检出率为67.4%,ZN法为2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抗酸染色法均证明结核灶内主要(67.4%、29.8%)为抗酸菌L型;杆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1例胃癌和胃溃疡切除标本进行了粘液和嗜银、亲银组织化学研究。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分为五种亚型,其中结肠型,尤其是不完全结肠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五种肠化上皮中均可检出嗜银和亲银细胞,但小肠型肠化中嗜银和亲银细胞的数量比结肠型肠化为多。作者认为,研究肠化上皮中包括嗜银和亲银细胞在内的内分泌细胞可能有助于对小肠型和结肠型肠化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对精子形态学评估的异同性及相关性。方法:对80例标本分别涂片两张,利用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分别进行染色,并记录同一标本不同染色方法其正常精子百分率、头部缺陷精子百分率、颈部和中段缺陷精子百分率、尾部缺陷精子百分率、畸形精子形态指数(TZI)、精子畸形指数(SDI)等。结果: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在精子形态评估中,正常形态率、各种类型的缺陷率(头部、颈部与中段、尾部)、畸形精子指数、精子畸形指数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在精子形态评估中具有较为一致的结果;改良巴氏染色法虽经典,但过于繁琐;在病人多且急需出具精子形态学检验报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Diff-Quik染色法作为精子形态评估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生前电击、死后电击及正常的皮肤组织运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染色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电流斑的不同。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非电击对照组,每组各6只。生前电击死组及死后电击组均于电击后即刻取电击处皮肤组织;非电击对照组脱颈处死后即刻取对应部位皮肤组织。三组皮肤组织均行中性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后分别进行Mowory(ABPAS)法、Alcian blue-核固红、HE染色。结果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与非电击对照组皮肤网织层采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核固红法染色均有明显区别;生前电击死组与死后电击组大鼠皮肤网织层采用Mowory(ABPAS)法染色无明显区别,而采用Alcian blue-核固红法染色时生前电击死组网织层染色呈红色,死后电击组网织层染色呈蓝色,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Alcian blue-核固红法较Mowory(ABPAS)法不仅对生前与死后电流斑的鉴定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不典型电流斑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WarthinStarry(WS)银染色与Grams染色在组织学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HE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的病理分型并进行分组;用WS银染色法结合Grams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HP的感染状况,比较两种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结果。结果WS银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5.5%,Grams染色结果阳性率为87.74%,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S银染色与Grams染色在组织学诊断HP感染中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别,Grams染色可用于胃组织石蜡切片中HP感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刚果红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0例HE染色下呈现均质粉染区域的声带息肉、甲状腺髓样癌、淀粉样变肾小球肾炎的标本进行刚果红染色,从而判定其变性的性质是淀粉样变性还是玻璃样变性,进而辅助诊断疾病. 结果 其中21例有淀粉样变性的区域经刚果红染色颜色呈现为红色或砖红色,而9例具有玻璃样变的病例无此颜色变化. 结论 刚果红染色可用于鉴别淀粉样变性与玻璃样变性,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Lyon′s PAS标准法与传统PAS法的比较。方法:用相同组织切片经Lyon′s PAS标准法和传统PAS方法同时染色,观察阳性强度,比较两法的重复性。结果:相同组织切片经Lyon′s PAS法染色阳性产物明显强于传统法,重复性更好。结论:Lyon′s PAS标准法优于传统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冷驯化不同时期中缅树鼩脂肪细胞形态变化,为冷驯化是否可以诱导白色脂肪组织中米色脂肪细胞(beige adipocytes)的产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切片进行对比。结果 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白色脂肪细胞和褐色脂肪细胞形态都明显变小,且褐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表达增加,同时腹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可能已发生褐变,产生一些具有UCP1表达的浅褐色脂肪细胞,即米色脂肪细胞。结论 不同染色切片不仅能够清晰观察到脂肪细胞的形态改变,还能从抗体阳性颜色中观察出UCP1表达变化,为中缅树鼩脂肪组织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染色方法,选择既简单又能客观反映S180肉瘤细胞特征的染色方法。方法使用HE染色法、巴氏染色法及快速染色法对S180肉瘤细胞腹水涂片进行观察。结果快速染色法操作简便;细胞结构最大限度保持原状;细胞质、细胞核、核仁之问色差较大,易于区别,能够最大限度反应细胞原有特征。结论在观察S180肉瘤细胞腹水涂片时,用快速染色法优于HE染色法和巴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20.
CTB染色法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简称CTB)的临床价值。方法:CTB染色、生理盐水涂片法、革兰氏染色涂片法比较。结果:1672份妇科阴道白带涂片标本,采用CTB染色法霉菌和滴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盐水法(P<0.005);CTB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检测肾形双球菌阳性率相近(P>0.05);1672份标本中,CTB染色法共检出阴道加德那菌415例,线索细胞254例,纤毛菌40例,弯曲弧菌形态细菌1例。结论:CTB法与盐水法相比具有检测项目多,方法简便,病原体形态清晰,检出率高,不需特殊设备,可重复读片,快速等优点,是白带中病原体检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