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一侧纹状体内定向注射6-OHDA,建立早期帕金森病的大鼠模型.对照组只建立模型,不给CoQ10,研究组术前一周开始预服CoQ10,连用5周,手术4周后采用Nissl染色和TUNEL法观察黑质病理变化.结果 研究组黑质凋亡细胞数(31.75±2.99)与对照组(43.50±6.56)比较明显减少(P<0.05),Niststl染色结构得到改善.结论 COQ10能有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古丁(NI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LPS组(L组)、NIC组(N组)和NIC+α7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7)阻断剂α-银环蛇毒素组(α-BTX)(M组)分别腹腔注射PBS、NIC和NIC与α-BTX,连续4周,并于2周末一次性黑质内注射LPS。对照组(C组)均给予PBS。4周末进行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试验,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果:4组大鼠旋转实验阳性率及30min内旋转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9,P=0.006;F=54.681,P〈0.001),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1.541,P〈0.001)。与N组相比,L组及M组旋转实验阳性率降低,旋转圈数减少(P〈0.05),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减少(P〈0.05)。N组Iba1阳性细胞多呈静止期的形态;L组与M组细胞形态相似,大多呈活化期的形态。结论:NIC可能通过nAChR-α7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LPS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用于帕金森病防治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采用生化、TUNEL、电镜的方法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后1、7、14、21d黑质细胞自由基(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凋亡数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观察使用银杏叶提取物(EGb组)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在大鼠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PD组、EGb组大鼠黑质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凋亡数随时间增加而升高,PD组大鼠各指标均高于EGb组(P<0.05),PD组黑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符合典型的凋亡改变。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帕金森病发病,银杏叶能有效减轻大鼠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黑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帕宁汤剂对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MPTP偏侧纹状两点输注法构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随机将大鼠分成模型组,美多巴组,抗帕宁汤高、中、低剂量组.并将假手术组归为对照组,灌胃治疗1个月.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诱导行为变化和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结果 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黑质内注射LPS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应用Res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通过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κB(NF-κB)等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Res对DA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结果 对照组大鼠无行为学变化,PD组大鼠平均旋转圈数为(196.90±9.52)圈,Res组为(106.57±7.89)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较大,突起明显;PD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1),甚至消失,神经元胞体萎缩,突起亦不清晰。Res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与PD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形态变化亦不明显。NF-κB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黑质仅见少数NF-κB阳性细胞,无明显核转位现象;PD组黑质NF-κB阳性细胞较多,胞质呈黄褐色,部分细胞核也着色,有明显核转位现象;与PD组相比,Res组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OX-42)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多呈静止的“分枝样”状态,PD组多为激活状态,呈典型的“阿米巴样”;Res组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与PD组相比明显减少,形态介于静止和激活状态之间。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组TH蛋白表达减少,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PD组相比,Res组TH蛋白表达增加,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Res可对LPS所致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起防护作用,具有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神经生化学和组织学两组,各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6只;(2)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3)依达拉奉组24只,依达拉奉又分为0.3mg/kg14d组6只,1mg/kg14d组6只,3mg/kg14d组6只及3mg/kg28d组6只4个亚组。采用6-OHDA立体定位下注入SD大鼠左侧前脑内侧束制备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和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3mg/kg14d)呈剂量依赖性减少APO诱发的6-OHDA大鼠帕金森病模型旋转次数(火0.叭),并能改善大鼠自发行为学变化。依达拉奉(3mg/kgl4d.28d)阻止了6-OHDA导致的大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和谷胱甘肽的减少(P〈0.05o结论:依达拉奉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依达拉奉改善6-OHDA损伤早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脱失。  相似文献   

7.
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取SD大鼠90只,将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脯结果稳定,旋转圈 >210r /30min,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除旋转行为外,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③随机选取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改变。结论: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 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向帕金森病人仍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探讨雌激素对帕金森病防治的可能性.方法:对成年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于大鼠中脑黑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黑质TH(酷氨羟化酶)阳性神经元进行标记、记数;同时,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观测.结果:在没有给予雌激素的卵巢大鼠组,阿朴吗啡(APO) 诱导的旋转次数与其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与其他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对雌性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除了经过雌激素受体途径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帕金森病(PD)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以6-OHDA部分损毁内侧前脑束的方法建立类似于人类PD早期的大鼠模型,通过电生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D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电活动和形态学的改变,以及EGb对其的影响。结果 PD组SNc、VTA区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染色变浅,形状不规则,DA残存神经元百分比明显降低;给予EGb后,随剂量增加损伤侧SNc、VTA区TH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变深,形状规则,DA神经元残存数量明显升高,以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PD组大鼠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放电频率虽低于PD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大鼠的DA神经元放电形式均表现为规则放电、爆发式放电和不规则放电3种,其中PD大鼠爆发式放电比率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大鼠爆发式放电比率低于PD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 PD状态下,SNc的DA神经元电活动增强;EGb能够减少PD大鼠SNc DA神经元的丢失,部分抑制PD大鼠的电活动,对PD大鼠DA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型电压门控型Ca2+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对急性铁负载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铁负载组以及硝苯地平干预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铁含量测定等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水平及铁含量.结果 急性铁负载组大鼠黑质TH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尾状核、壳核中DA含量减少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迄今为止,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与家族性PD有关的基因位点已经发现了13个,其中鉴定并报道有突变的有6个:α-SYN(PARK1/4)、Parkin(PARK2)、UCHL1(PARK5)、PINK1(PARK6)、DJ-1(PARK7)和LRRK2(PARK8)。果蝇因其遗传学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果蝇神经系统DA的合成与人类类似,同时果蝇的DA系统也参与了运动控制,因此,目前普遍认为,果蝇DA神经元的死亡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与PD发病的情况具有可比性。果蝇含有Parkin,PINK1、DJ-1和LRRK2等PD发病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PD模型。文中综述了目前以果蝇模型为主要方法研究P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毁损大鼠行为学和形态学变化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寻找一种能敏感反应DA毁损程度的行为学指标。方法利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Nc),特异毁损DA能神经元,采用开野实验和阿朴吗啡(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行为学变化;利用Nissl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时间点黑质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1d约50%黑质DA神经元丢失,21d毁损比近90%;开野实验中旋转、探究、后肢站立和穿梭行为在术后1d即有显著改变,与毁损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471、-0.719、-0.589、-0.594,P〈0.01),在3d、5d时有恢复倾向,修饰行为与毁损程度无相关性(r=-0.227,P〉0.05)。术后7d大鼠出现APO诱导旋转行为,14d转速〉7圈/min,与毁损程度呈正相关(r=0.942,P〈0.01),没有改善迹象。结论开野实验可作为评价黑质毁损程度的敏感行为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toxie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on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of substantia nigra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 disease, LPS was stereotaxically infused into substantia nigra (SN). At different dosages and different time points with 5μg LPS, the damage of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SN was observed by using tyrosine-hydroxylase (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4 days after injection of 0.1μg to 10μg LPS into the rat SN, TH-positive (TH ) neurons in the SN were decreased by 5%, 15%, 20%, 45%, 96% and 99% respectively. After injection of 5μg LP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s, TH^ neurons began to decrease at 3rd day and obviously decrease at 14^th day, only 5% of total cells, and almost disappeared 30 days later.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PS could induce the degenera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N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和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变化,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用于PD的诊断和病理生理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50例PD与4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双侧黑质、纹状体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含量,比较NAA/Cr、Cho/Cr、NAA/Cho比值。结果 PD患者黑质NAA/Cr比值较正常组小(〈0.05),两组NAA/Cho、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纹状体NAA/Cho、NAA/Cr、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NAA/Cr降低是评估PD患者神经元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作为无创性研究PD病理生理过程和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提示脑神部电刺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藉此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然而,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的保护效果和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元凋亡进展之间的关系仍不知道.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致密部报销效应及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选择大鼠丘脑底核(STN)作为靶点,植入双侧大鼠脑深部刺激电极,给予高频电刺激,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刺激后情况;通过尼氏染色及末端标记法,观察黑质致密部神经元的变化情况;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的方法,分析电刺激对黑质神经元兴奋性功能改变情况,探讨电刺激对黑质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结果: 与假刺激组相比,刺激组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P<0.05). 正常大鼠及PD模型大鼠患侧均可观察到黑质致密部神经元自发放电,正常大鼠SNc神经元平均自发放电频率(40.65±11.08)Hz略高于PD模型大鼠患侧残存SNc神经元(36.71±9.23)Hz。电刺激PD大鼠STN时,同侧SNc神经元以兴奋性增高为主,若同时给予微电泳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SN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明显减少,而GLu受体阻断剂(MK-801)使SNc神经元的神经元兴奋性变化不明显。 结论: 高频刺激STN有保护帕金森老大鼠SNc神经元的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可能与SNc区神经递质的分布和代谢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内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Lau法制作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和免疫印迹法,观察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及腹侧中脑(包括VTA和SN)iNOS、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iNOS抑制剂AG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PD小鼠出现PD典型的行为学表现,腹侧中脑TH含量下降约77%,同时i-NOS含量大幅度升高。经iNOS抑制剂AG处理的PD小鼠行为表现明显减轻,腹侧中脑TH含量仅下降约41%,腹侧中脑iNOS含量也较模型组明显为低。结论:iNOS的表达与PD模型小鼠黑质内DA能神经元的丢失有关;AG可能对PD模型小鼠黑质内DA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脑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猴脑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2只恒河猴经右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PD模型猴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偏侧PD模型猴MPTP注射侧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均呈病理性改变: 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部分空泡化、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囊腔扩张、脂褐素增多,星形胶质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MPTP注射侧对侧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未发现异常变化. 结论: 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的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黑质-纹状体-黑质环路功能障碍,是引发PD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Wistar大鼠纹状体定向注射TaClo后其行为学改变及黑质中cox-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将TaClo注射到大鼠纹状体,对照组注射聚乙二醇。于注射后第7、14、21、28天比较两组平均日饮水量、活动总时间、活动总路程及活动轨迹的差异,取脑用于cox-2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实验组纹状体注射TaClo后逐渐出现帕金森病(PD)行为表现,饮水减少;实验组平均日饮水量少于对照组(t=4.83,P<0.05);实验组平均活动路程明显少于对照组(t=14.32,P<0.01);两组平均活动时间无差异,实验组随时间推移活动减少,活动区域趋向于中间位置;黑质cox-2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TCE的代谢产物TaClo可以导致PD的行为学改变,其机制是通过cox-2介导的黑质的炎症反应导致PD。  相似文献   

19.
Parkinson disease(PD) is a neurodegenerative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melanin-containing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compacta (SNpc ) and a reduction in striataldopamine.The cause of PD remains unknown,but itis related to genetic,environmentalfactors,etc.Someevidence[1] indicated that multiple mechanisms wereinvolved in the pathogenic procedure of PD,such asoxidative stress,susceptibility to neurotoxin,excitingamine acid toxicity,immune factorand apoptosis,etc.In immune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去卵巢(OVX)大鼠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6-OHDA制备的OVX PD模型大鼠,侧脑室给予genistein或(17-β-estradiol)17-β雌二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Bcl-2蛋白.Perls铁染色检测SN铁含量.结果 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可明显减少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在损毁侧SN,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能促进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genistein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降低SN铁含量及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6-OHDA所致PD模型大鼠SN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