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 《现代保健》2012,(5):23-24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比较5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患儿基本治愈后,融合功能和远、近立体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中,应重视双眼视觉的检查和训练,以巩固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正常学龄前儿童立体视及不等像进行检测及临床评估,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立体视发育和双眼不等像的情况。方法:利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及不等像检查软件对2所幼儿园100名视力正常的3~6岁儿童进行立体视及不等像检查,并与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片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24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进行立体视及不等像的检测。结果:正常学龄前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立体视锐度逐渐增高,5岁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而不等像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着弱视程度的增高,立体视锐度降低,不等像增高;随着屈光参差度数增加,立体视锐度降低,不等像值增高。结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及不等像检查软件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软件,不仅可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还可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厦门市儿童立体视觉发育情况及相关因素对立体视觉的影响,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金贵昌等研制的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测卡,对3 891名3~5岁中班儿童立体视觉进行检测.[结果]①52.76%正常视力儿童为中心凹立体视,其余为黄斑立体视;②屈光不正组儿童中心凹立体视为33.87%;③斜视、弱视组患儿中心凹立体视最差,仅9.8%;而周边立体视者占52.11%.[结论]①屈光不正影响儿童立体视的发育,及时发现和尽早进行光学矫正,为患儿创造一个正常的视环境对立体视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②斜视弱视严重妨碍立体视觉的形成,早期治疗斜视弱视是获得立体视觉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与治疗开始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治疗的屈光不正性中度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状况及其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近立体图检查法和同视机对138例同龄屈光不正性中度弱视儿童检测其近立体视觉、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觉。【结果】治愈组与未治愈组的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觉定性结果、近立体视锐度分别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辐辏和分开范围分别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呈负的直线相关(r1=-0.562,r=-0.454,P均<0.05)。近立体视锐度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呈正的直线相关(r=0.752,P<0.05)。治愈组与未治愈组的弱视治疗开始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儿童双眼视功能比未治愈的明显提高。弱视治疗开始年龄越早,其双眼视觉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屈光性质的弱视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方法对182名弱视儿童利用立体视检查图表进行立体视锐度检查,从不同类型及不同屈光性质的弱视对立体视锐度影响进统计学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弱视儿童立体视锐度未达正常水平,异常立体视者占75.82%。屈光不正远视性弱视立体视锐度较差。结论弱视儿童立体视锐度明显低于立体视锐度正常值。对弱视儿童进行弱视训练同时,应进行立体视训练。  相似文献   

6.
肖信  刘伟民  林泉  赵武校  王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46-1548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169例(266眼)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治疗,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4~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87.6%;4~8岁各年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双眼性屈光参差弱视疗效优于单眼弱视型屈光参差患者。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治疗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是否双眼弱视是视知觉学习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建议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立体视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立体视觉恢复状况及其与不同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立体图检查法对治疗后的234例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中度弱视患儿和100例同龄正常儿童进行近立体视觉检测;用同视机对弱视患儿作远立体视觉定性检查。【结果】弱视治愈组的近立体视锐度比未治愈组好,但仍比正常对照组差(均为P<0.01)。弱视治愈近视组的近立体视觉最好,远视组次之,其次是混合性散光组,屈光参差组最差(P<0.05)。治愈组中具远立体视者47例(48%),未治愈组为49例(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愈组开始治疗年龄较未治愈组小(P<0.05)。【结论】弱视治愈后患儿的立体视觉比未治愈患儿好,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仍未完善。弱视儿童应尽早行相关治疗,并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双眼视功能检查和训练,以促进其立体视功能的进一步提高。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近立体视觉因为屈光状态的不同其恢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弱视是危害少年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由于条件限制,导致学龄前期的儿童不能及时做视力检查或检查不准确,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单眼或双眼有弱视,因而错过了孩子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双眼视发育一般在6—8岁基本趋于完善,因此在幼儿时期家长应该为孩子进行准确的视力检查。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剥夺性弱视、遮盖性弱视。患儿被确诊为弱视后,应佩戴矫正镜,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治疗。  相似文献   

9.
弱视是指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0.9。造成弱视的病因主要包括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治疗弱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单眼视力,而是恢复双眼视觉,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弱视患病率较高,约3%~4%。我国约有3亿儿童,估计弱视儿童在10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0.
弱视是指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0.9.造成弱视的病因主要包括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治疗弱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单眼视力,而是恢复双眼视觉,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弱视患病率较高,约3%~4%.我国约有3亿儿童,估计弱视儿童在10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偏振分视的立体视模型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储备情况,为防治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异常儿童,分为对照组(22例,44眼,屈光不正但矫正视力正常)、屈光不正组(25例,5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组(21例,2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使用双...  相似文献   

12.
视力是判断眼科疾病的重要依据。诊断弱视是以双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致矫正视0.8或双眼视力的差异2行者列为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异常,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同所造成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视力低下的一种眼病。然而儿童5岁前是视觉发育的重要阶段。正确认识此阶段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直接关系到弱视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等一系列问题。1弱视分类弱视有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弱视。从表面看,以上五种都是弱视,但发病机制方面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在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效果以及患者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接受治疗的40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患儿在治疗展开前与治疗展开后的视觉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以及融合功能等相关方面的情况较治疗之前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改善了患儿长期存在的不良视觉状态。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严重影响患儿的融合以及立体视觉的健康发展状态,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患儿的双眼视觉的训练恢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治疗弱势患儿的最终目的,提高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系统(VTS)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对屈光异常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屈光异常弱视患儿,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VTS4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及BCVA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重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4~5岁组基本治愈率、 BCVA、立体视重建率均高于6~10岁组(P <0.05)。结论 VTS4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可提高屈光异常弱视患儿的视力,可促进患儿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邓人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04-4305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儿童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前来就诊的41例单眼弱视儿童眼配镜、遮盖健眼、精细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疗法、光刷疗法、眼屈光系统锻炼、双眼同视、融合、立体功能训练和穴位推拿等用来刺激和强化训练使用弱视眼,追踪观测2年以上,进行临床资料统计。结果:单眼弱视以左眼弱视为多;轻中度远视年均下降屈光度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远视年均下降屈光度有统计学意义,远视程度高屈光度年均下降快。结论:在弱视综合治疗后,单眼弱视患眼仅在视近时戴镜使用,对能否预防日后近视的出现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3~7岁儿童弱视屈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 3~7岁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择 3~7岁弱视儿童 187例 313眼, 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 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 187例 313眼弱视儿童视网膜检影, 远视性屈光不正 289眼,占 92 33%; 近视性屈光不正 12眼, 占 3 83%。斜视 75例, 占 40 11%。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3~7岁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 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学者调查认为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3%。全国儿童2亿余人,按此估算.儿童弱视患者达数百万之众。因此,广泛开展儿童弱视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艰巨任务。儿童处于视力发育阶段.眼屈光状态与用眼习惯对其视力发育影响极大。对弱视来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弱视病例的90%以上是由限屈光因素所致,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学龄前儿童则以远视及远视散光居多。在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若得不到及早矫正,势必阻碍视力发育.进而导致弱视。弱视患者不仅视力限度低下,而且无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8.
王春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66-4867
目的:了解弱视儿童双眼单视功能情况,为弱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267例弱视儿童用同视机进行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对各类型弱视及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无双眼单视功能96例,占35.96%,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116例,无双眼单视功能18例,占15.52%;屈光参差性弱视58例,无双眼单视功能26例,占44.83%;斜视性弱视87例,无双眼单视功能46例,占52.87%;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其他6例,无双眼单视功能6例,占100.00%。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无双眼单视功能者相比较,差异显著;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无双眼单视功能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4~6岁组204例,无双眼单视功能者72例,占35.29%;6~12岁组52例,无双眼单视功能者24例,占38.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弱视儿童的双眼单视功能与弱视类型有关,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9.
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611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3~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72.3%,有效率为88.4%;3~8岁儿童各年龄段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性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中心注视弱视眼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和注视性质与视知觉学习疗效密切相关;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目前我国弱视儿童在1200万以上,这是个十分惊人的数字。所谓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自幼视力很差,眼睛外表及眼底检查又无明显异常,验光也提不高视力的眼病。形成原因中先天因素居多,如视网膜、视神经,甚至视中枢先天发育不良。或出生时受过产伤累及视觉器官,影响视力发育而造成,此类弱视称先天性弱视;另一类废用性弱视大多由屈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