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蓟县地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传染病防治措施,我们对200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5.01/10万,死亡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0.09%,发病率与2002年比较上升了4.40%,死亡率下降了7.69%,病死率下降了10%;传染病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45.54/10万)、痢疾(35.56/10万)和肺结核(33.56/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染疾病发病虽呈下降趋势,但淋病为较2002年多发生病种,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数仍占总发病数的18.67%;2003年发生了2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此结果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统计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数据,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2020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88 649 053例,死亡239 297例,年均发病率为500.149/10万,年均死亡率为1.348/10万。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AAPC(95%CI)分别为-19.9%(-25.9%~-13.5%)和-2.0%(-2.6%~-1.4%),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为6.5%(2.1%~11.0%),呈上升趋势。甲类和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AAPC(95%CI)分别为-2.3%(-10.8%~7.1%)和-2.9%(-21.5%~20.1%),较稳定;乙类传染病为5.5%(3.7%~7.3%),呈上升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死亡率较高的是艾滋病和肺结核。丙类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均集中在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相似文献   

3.
增城市50年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增城市1956~2005年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间序列、自身对照和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及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50年来增城市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552·45/10万,死亡率为3·66/10万,发病前3位为麻疹、疟疾、痢疾。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大多数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性传播疾病自90年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染病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50年代以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6·08%,60~7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9·21%~61·76%,80年代以后则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0·09%~66·78%。50年代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是疟疾、麻疹、痢疾、百日咳、伤寒,而近5年则变为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增城市传染病疫情出现新的特点,防制形势依然严峻,应及时制定科学的防病对策,加强传染病预防和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8~ 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对2008~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41.51/10万;死亡60例,年平均死亡率0.35/10万;病死率0.14%.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二者占发病总数的77.56%.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疟疾、麻疹是沿淮某市传染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龙岗区2001~2010年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方法收集龙岗区2001~2010年急性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岗区2001~2010年共报告急性肠道传染病3种共4 403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72.19%,年平均发病率为276.65/10万,每年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性痢疾是主要影响因素(占74.42%),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10月为发病高峰,散居儿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应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细菌性痢疾是降低该区传染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樊凯  马丽霞  王珊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83-3585
目的探讨新绛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13年新绛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38.39/10万,死亡率为0.89/10万,总死亡率为0.38%。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构成和发病率均大幅度上升。强势病种为乙肝和肺结核。结论 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肠道传染病,实施免疫策略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下降,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发病上升。建议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县近十年(1981~1990年)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1990年全县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14.6/10万,较1980年的1346.7/10万下降76.64%。白喉、脊髓灰质炎和破伤风已连续10年没有发生,1990年无麻疹和百日咳病例。但肠道传染病发病仍较高,1990年肠道传染病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0.91%,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215.8/10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并通过漏报率调查来校正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10 万,校正报告发病率为22.21/10 万.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0.78%),而急性乙肝逐年发病水平下降较慢(下降幅度为25.46%),急性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却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20~40岁之问的中青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乙肝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注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以外的其他途径的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索我县麻疹流行趋势和控制或消除麻疹的策略 ,现将我县 1989~ 1998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本县 1989~ 1998年法定传染病年报、月报 ;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2 结果分析2 .1 流行特征  1989~ 1998年全县共报告麻疹 783例 ,死亡 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41.10 /10万 ,死亡率为 0 .2 5 /10万 ,发病率最高为 1989年达 14 4 .0 0 /10万 ,1990年后发病率持续下降 ,但疫情仍不稳定 ,间隔 1~ 2年仍有局部暴发或流行 ,见表 1。表 1 那坡县 1989~ 1998年麻疹发病与死亡情况年份发病数发病率 ( /10万 )…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掌握青岛铁路地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将青岛铁路地区1956-1995年急性传染病疫情资料划分为4个时期进行分析,40年间共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6879例,死亡122例。发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基本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居多.与计划免疫有关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90年代以来,性病死灰复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率已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1.
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汉地区卫生防病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由解放前的2000/10万下降到1989年的672.5/10万,1989年提前实现了以区县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的目标,使相应的传染病基本得到了控制。近三年来,白喉、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控制在0.1/10万以下,麻疹、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疟疾由七十年代初每年发病七万余人于下降到1989年仅发病200余人。年发病率1/万以下。1986年全市消灭了丝虫病;同年我市城乡开展了“全方位灭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本站1991年至2000年疫情统计资料,简要总结分析了本区10a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10a间本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类传染病26270例,年均发病率为488.81/10万,年均死亡0.47/10万,年均病死率为0.097%,1991年至1997年总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1999年发病率上升,2000年回落。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计17种,其中肠道传染病3种,呼吸道传染病5种,虫媒传染病3种,发病率260.32/10万,164.24/10万,24.99/10万,占总发病构成依次为57.98%、30.93%、5.26%。死亡居首位的是病毒性肝炎,其次为出血热,死亡率分别为0.23/10万,0.13/10万,死亡构成分别为50%,26.92%,可见病毒性肝炎、痢疾是危害本区人民身体健康较严重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移动平均法对我省麻疹发病情况进行预测,为麻疹防控提供参考,为传染病预测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利用黑龙江省2005~2011年麻疹发病数据制定行动阈值,对2012年各周发病数进行预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过去7年麻疹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我省麻疹2005~2006年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发病率为8.97/10万;2007年直线下降,发病率为0.96/10万;2008年发病略有上升,发病率为3.21/10万,比2007年上升234.38%;2009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为2.22/10万,比2008年下降了30.84%;2010年发病达最高峰,是近7年来发病最高的一年,发病率为16.459/10万,比2009年上升642.38%;2011年发病降到最低,发病率为0.151/10万。用2012年发病例数与历年发病例数移动平均数及标准差比较,可预测我省2012~2013年麻疹的发病可能呈现平稳趋势。结论应用传染病疫情的分析预测对麻疹周发病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麻疹提前防控提供依据。该预测法操作简单,预测效果好,并将季节因素考虑进去,是一种实用的传染病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宁夏固原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对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71-2007年37年的疫情资料,按照肠道、呼吸道、虫媒及其它、人畜共患、性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报告年平均发病率2287.22/10万至90年代下降到180.67/10万,2001年以来7年的报告年平均发病略有回升;20世纪70年代呼吸道传染病在占各种传染病中比重为首位,从80年代至今肠道传染病占首位.提示取不同防治策略,强化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畜共患及性病报告发病率上升.今后要继续巩固计划免疫成果,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病例登记资料分析,了解松江区原发性肝癌发病和死亡及生存状况.方法 对2002~2006年松江区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病、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松江区原发性肝癌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27.09/10万,5年年平均死亡率为24.20/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肝癌生存期短,平均生存158天,1年内死亡91.3%.结论 松江区原发性肝癌发病情况比较稳定总体有下降趋势,客观反映了防治肝炎的成效,也提示继续加强对原发性肝癌的早发现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方部队传染病发病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南方某部队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传染病发病数据,应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2002-2013年,南方某部各年度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4.00/万、25.75/万、31.13/万、26.06/万、20.69/万、20.88/万、24.81/万、23.06/万、16.56/万、17.38/万、14.50/万、15.69/万,平均发病率为21.71/万,经秩相关检验,年份与发病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0.818 2,P=0.001 1),表明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按传播途径分类,肠道、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也呈明显下降趋势(rs分别为-0.860 1和-0.902 1,P均0.01)。部队发病居前3位的主要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水痘,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7.76/万、50.21/万和18.44/万。结论南方该部队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应作为该部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宜州市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宜州市2002—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24种33230例,死亡181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29.82/10万和2.82/10万。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保持平稳,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宜州市2002—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肺结核、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郫县2003~2007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规律及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成都市郫县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郫县2003~2007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发生乙、丙类传染病10480例,年均发病率445.34/10万;死亡10例,死亡率为0.21/10万。时间分布:5年间均以夏、秋季发病最多。地区分布:主要以犀浦镇、郫筒镇、红光镇、安靖镇、唐昌镇等5个镇发病最多;人间分布:以婴幼儿、青少年、青壮年发病最多,男多于女。职业分布:均以农民最多,托幼、散居儿童及学生次之;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结论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类为主,丙类传染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年发病人数及年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较2003年相比发病率明显上升(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0~2006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17年来传染病发病谱流行趋势及其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管理学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6年广西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6种(1 730 7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5.42/10万,死亡率1.15/10万,总病死率为0.49%.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与性传播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中的麻疹、白喉、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上升幅度较大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结论:今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中的肺结核、淋病、梅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996-2007年松桃县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分析松桃县12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和发病顺位。结果12年间松桃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20515例,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74.94/10万;死亡21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84/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痢疾、麻疹、伤寒、乙肝(丙肝)和肝炎(甲肝、未分型)6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93.35%;狂犬病死亡居传染病死亡的第一位。结论1996-2007年松桃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痢疾、麻疹、伤寒、乙肝(丙肝)和肝炎(甲肝、未分型)是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狂犬病死亡是传染病死亡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