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细胞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及病理组织的影响,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艾灸模型大鼠肾俞、足三里穴,分析比较大鼠的后肢踝关节病理切片的变化及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跖围明显肿胀(P〈0.01),滑膜层数增加,软骨受炎细胞侵蚀,血清ICAM-1的含量明显升高。艾灸治疗后跖围明显减小(P〈0.01),滑膜层数有减少的趋势,关节软骨未见病理性损伤,血清ICAM—1的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艾灸具有抑制大鼠病变关节滑膜炎症与增生,改善炎性细胞对软骨的侵蚀,预防关节骨膜病变,延缓病理进程的作用;艾灸能抑制血清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产生,阻抑血管翳生成,可能是艾灸温经通络治疗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在胶原2佐剂型关节炎(CIA)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性肺损害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组、CIA模型组各8只,向CIA模型组动物尾根部皮内注射Ⅱ型胶原(CⅡ)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混合乳化液0.2 mL致炎,制造类风湿关节炎CIA动物模型,致炎4周后,动物取材,计算肺系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液细胞因子IL-1、IL-6含量,用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CIA模型组大鼠肺系数显著升高,肺组织匀浆液中细胞因子IL-1、IL-6含量水平明显升高,与生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示细胞因子IL-1、IL-6可能参与了RA发病,同时与RA继发肺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及中药补肾活血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建立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中药补肾活血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郁组和类风关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类风关组、抑郁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中药补肾活血解郁方能降低其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铺灸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铺灸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形成从大鼠模型,造模3d后,药物组给予旭痹颗粒治疗,铺灸组给予铺灸治疗。观察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足趾肿胀度(趾围)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股静脉采血,以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及IL-10含量。结果铺灸可减轻从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效果优于旭痹颗粒组(P〈0.05);显著提高从大鼠血清IL-10水平(P〈0.05),降低血清IL-1、TNF—α水平(P〈0.05)。结论铺灸对从大鼠具有一定疗效,抑制IL-1、TNF-α的产生,提高IL-10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平  王文佳  韩洁  田维毅  蔡琨  俞琦 《河南中医》2010,30(11):1063-1065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8的影响,探讨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机制。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灌胃造模的方法建立H.Pylori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六君子汤灌胃治疗,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心脏采血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胃粘膜的形态学变化,参照悉尼分类系统进行评估。血液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5r.K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IL-2、IL-8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胃粘膜炎症评分比较:模型组与其余各组,尤其是正常组和六君子汤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IL-2含量下降,IL-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六君子汤大剂量组IL-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组IL-8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其中六君子汤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六君子汤通过升高H.Pylor/相关性胃炎小鼠血清IL-2含量,降低血清IL-8水平,调整细胞因子间的网络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胃粘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AA大鼠模型,于模型复制第12天开始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51.2,25.6,12.8 g·kg-1),连续12 d,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跖肿胀度及血清IL-1β、IL-6的含量明显增加(P < 0.05,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各组足跖肿胀度明显减小,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 < 0.05,P < 0.01),其中以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P < 0.01),与雷公藤多苷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能抑制A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其作用与降低AA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IL-4、IL-10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雪亮  肖金鱼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02+1127-1102,1127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血清中的水平。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根据X线片及组织病理学的特点证实造模成功。用ELISA法检测AA大鼠模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含有少量的IL-4、L-10,提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IL-4、IL-10的分泌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仅、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O.05,P〈O.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仅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0.
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和IL-1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完全弗氏佐剂关节局部注射造成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AA),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火针组。检测比较火针治疗后各组血清皮质醇、IL-1β的含量,及大鼠关节肿胀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关节肿胀度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治疗后火针组血清皮质醇升高,IL-1β降低,两者分别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与正常组对比无差异(P〉0.05)。火针组大鼠关节肿胀度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火针可以降低AA大鼠关节肿胀度,火针对血清皮质醇、IL-1β的调节可能是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内在机制之一,火针降低AA大鼠关节肿胀度亦可能与该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跖关节中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艾灸的局部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弗氏完全佐剂的模型复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艾灸组、CO2激光组六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完全弗氏佐剂(CF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的表达,探讨小柴胡汤(XCH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SPF级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牛Ⅱ型胶原制备大鼠类风湿关节炎CFA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XCHT低剂量组、XCHT中剂量组、XCHT高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组。造模后分别按照药物干预方案, 2 mL/次,日3次灌胃,实验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关节炎状态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的含量。结果大鼠随着小柴胡汤剂量的增加,一般状态及关节炎状态改善。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检测方面,随着小柴胡汤剂量的增大,其表达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中及高剂量统计结果显示P<0.01,降低很显著。结论本研究显示小柴胡汤随着剂量的增加,可以改善CFA大鼠的一般状态及关节炎状态。小柴胡汤能够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CSF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延缓骨破坏,为中药方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艾灸组大鼠通过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弗氏完全佐剂的造模方法制备AA模型。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肾俞”,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21 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评分;干预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0水平。结果: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升高(P<0.01),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降低(P<0.05),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IL-10水平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 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赤雹根总皂苷(TSTR)对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的影响,探讨赤雹根总皂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赤雹根总皂苷40,80,160 mg/kg,雷公藤多苷12 mg/kg,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均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1天。计算大鼠足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足跖组织NF-κB p65蛋白及足跖组织和脾脏IL-6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足跖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大鼠足跖部NF-κB p65mRNA、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大鼠组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L-6含量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足跖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抑制NF-κB和IL-6的表达是赤雹根总皂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荒生  杨照华  王进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14-2215
目的:观察痹痛定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正清风痛宁治疗组、痹痛定胶囊小剂量治疗组、痹痛定胶囊中剂量治疗组、痹痛定胶囊大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痹痛定胶囊治疗组的IL-1β、TNF-α显著降低(P〈0.01),并与正清风痛宁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痹痛定胶囊与正清风痛宁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痹痛定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β、TNF-α),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寒痹康汤(HBKT)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的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牛II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4水平。结果:寒痹康汤能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1β、提高IL-4水平,作用与甲氨蝶呤相当。结论:寒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提高IL-4的水平,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Rat)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痛风舒组)、西药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及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尿酸钠(MSU)联合氧嗪酸钾(OXO)诱导大鼠AGA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IL-1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L-2、IL-16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IL-2、IL-16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1);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与中药复方低、高剂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利湿法中药复方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2、IL-16的表达,对防治AGA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免疫调控角度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为1d、3d、7d三个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1d、3d时间点,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P〈0.05,P〈O.01)。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B、IL-6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1D、IL-6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