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葛坚 《眼科》2014,23(1):4-5
 眼科整合图像处理方法是基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自动视野计检查,整合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系统、不同的眼压计测量、视觉电生理检测等各种技术,在“国际眼科图像协会(ISIE)”推动下,被眼科医师广泛用于诊断、随访、疗效观察等的辅助检查技术。青光眼整合图像处理平台FORUM软件整合了上述形态学及功能检查的数据,从整体评估青光眼损伤,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重建立每台仪器正常值数据库,重视“标准化”检查方法、不同仪器检查结果差异及个体与组间一致性,分析特异性及敏感性,提高这些检查手段的可重复性。(眼科,2014,23:4-5)  相似文献   

2.
《国际眼科纵览》2014,38(4):288-288
《眼科》杂志2014年“健康眼压与健康眼表”研究专题征文活动通知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患者需要终生接受眼保健服务,降眼压药物治疗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目前青光眼药物种类繁多,由于药物保存、预防污染等方面的考虑,多数抗青光眼药物均含有不同类型及浓度的防腐剂。因此对于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与眼表健康的关系值得关注及研究。为提高国内眼科同行对青光眼用药与眼表健康方面的认识及提高青光眼临床诊治水平,《眼科》杂志从2014年1月起将进行征集有关“健康眼压与健康眼表”专题研究论文的活动。征文内容要求与青光眼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青光眼治疗与眼表健康相关的论文,体裁可为论著、病例报告、病例讨论、图片病例等,论著性文稿要求具有较好的研究设计,病例报告等文稿要求有较好的图片证据,不接受综述性文稿。截稿日期:2014年11月31日。来稿请登录《眼科》杂志网站(www.j\|bio.net),按要求进行在线投稿,文章请注明“健康眼压与健康眼表”征文,免收审稿费。活动结束时,将择优在《眼科》杂志发表,同时在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支持下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十名。欢迎广大眼科工作者积极投稿!
(《眼科》杂志编委会)  相似文献   

3.
任泽钦 《眼科》2020,29(2):87-89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高眼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个“连续体”。本文基于病理生理学,探讨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眼压与视神经损害的关系,认为视盘筛板是上述关系及其“连续体”概念的中间环节,眼压和筛板共同构成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始动因素。(眼科,2020, 29: 87-89)  相似文献   

4.
《眼科》2015,24(4):0-00
本期以远程眼科学为重点报道内容。远程医疗包括远程眼科属于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在远程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眼科多数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影像学检测,眼科影像检测多无创、快捷、图像小而便于互联网甚至是移动终端传输。徐亮等在“互联网医疗是眼科发展不容忽视的机遇”述评中提出,为保证眼科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质量及安全性,需对眼科互联网医疗的具体内容、应用范畴以及各种眼科影像检测方法及互联网传输的标准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互联网医疗为眼科学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机遇,但互联网医疗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传统诊疗,眼科互联网医疗是对传统眼科诊疗服务有益的补充及发展。张琪等在“远程眼科阅片筛查疾病谱初步分析”一文中,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3-4月来自54家不同地域基层医院远程传输的1192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目前远程眼科阅片筛查诊断中,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眼部表现主要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见的眼病主要是白内障、黄斑前膜、病理性近视、青光眼等。这些疾病在50岁以上者更常见,且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患者中更常见。提示目前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慢病有效防治的迫切性,并且在50岁之前即应重视这些疾病的防控以利于防止其器官并发症发生。此外,广泛开展白内障防盲手术目前仍是各级医院眼科十分重要的任务。苏炳男等在“远程眼科阅片服务中基层医院上传图像的质量评估分析”一文中,回顾性分析了38家基层医院传输的158例患者资料的质量。结果显示,46.8%的患者资料存在至少一种质量缺陷,其中眼底像位置不正、眼底像模糊时缺少外眼像以及眼底像黄斑区暗影是较常见的质量缺陷。提示在远程眼科培训内容的宽度、深度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规范,这些质量缺陷通过提高远程眼科参与者的责任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以及必要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有望得到改进,从而提高远程眼科服务质量。
 本期还刊登了眼科其他领域的一些研究结果,欢迎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眼科》2014,23(1):0
本期以青光眼诊治作为重点报道内容。近年来,具有更高安全性、更符合眼生理结构的微创青光眼手术(如Schlemm管切开及扩张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Schlemm管成形术,房角镜引导下经前房小梁网高频电刀消融术,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等)逐渐兴起,其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为此请王宁利教授撰写了述评,强调如何将这些高端手术技术适宜化,使之能够在我国基层医院开展是今后面临的挑战。相应地陈霄雅等为此撰写了微创青光眼手术新进展的综述,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几种微创青光眼手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本期刊登了王怀洲等撰写的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结果以及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效果一年随访,王华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内窥镜指导下的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初步疗效等几篇与微创青光眼手术相关的论著,这些研究尽管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但均属于在中国大陆较早开展的微创青光眼手术研究,其结果与经验可供国内眼科同道借鉴。葛坚教授在“客观评价青光眼整合图像处理方法”述评中指出,青光眼整合图像处理平台可在整合青光眼相关形态学及功能检查资料的同时,整体评估青光眼损伤,但应注意建立各种仪器正常值数据库,重视按标准化方法检查,注意不同仪器检查结果差异及个体与组间一致性分析。李建军、徐亮在“青光眼损害程度分级诊断的意义”一文述评中,介绍了美国青光眼协会基于ICD-9的青光眼分期诊断编码标准,强调对青光眼损害分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学意义,它有利于对患者区别治疗与评价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有利于改善医患交流,有利于卫生主管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制定合理的青光眼防治政策与付费标准。本期还刊登了“北京眼病研究”中对40岁以上人群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10年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房角及相关结构构型的差异,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视频诱导的视疲劳实验研究等论著,值得读者关注。此外,2014年本刊在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辟了“青光眼防治公益专栏”,该栏目将就青光眼群体防治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公众关心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撰文研讨,本期首先刊登了“在人群中筛查青光眼的意义及实施方案”一文。欢迎广大读者对本期内容进行商榷、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浙江省中东部三级乙等医院眼科住院患者中开放性眼外伤的分布特征、致伤原因及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台州市眼科医院住院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22例(1022眼)。 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外伤原因、部位、类型以及预后等。 主要指标 患者基本信息、视力、外伤原因及类型。结果 眼外伤的主要人群为21~50岁的男性务工者,占69.8%;外伤部位以I区(角膜区域)和Ⅱ区(角膜缘外5 mm内巩膜区域)外伤为主,占90%;“工业生产”致伤为眼外伤的主要原因,占71.6%;外伤部位与预后视力相关;“眼内异物留存、伤及玻璃体及视网膜”是发生眼内感染的正相关因素。结论  开放性眼外伤以青壮年男性务工者多见,“工业生产”致伤为眼外伤的主要原因,视力预后与外伤的部位、是否眼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建军  徐亮  杨桦  王亚星  王爽 《眼科》2012,21(1):34-38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视神经形态学变化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平均年龄(47.5±18.5)岁的青光眼患者57例57眼。方法 通过“同仁眼科电子病历系统”检索由本文第一作者在上述时间连续实施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眼底数码照相的青光眼患者。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配准法闪烁比较同一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底像,对视神经及后极部眼底形态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指标 手术前、后眼底像显示的视神经形态学改变。结果 57眼中,术后视杯缩小者43眼(75.4%),视杯明显缩小者30眼(52.6%)。视杯缩小者与视杯无变化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3.7±18.7)岁、(59.7±13.6)岁(t=-3.0,P=0.009)。视杯缩小者中慢性青光眼占95.3%(41眼)。术后视盘血管位置变化(主要是鼻侧血管向心性移位)者43眼(75.4%),其与术后视杯缩小呈显著相关性(r=0.775,P=0.000)。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血管直径变化者29眼(50.9%)。出现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者13眼(22.8%)。结论 成年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随着眼压的降低出现视杯缩小及相应的视盘血管位置与直径变化较为普遍,这种变化在年轻患者更为突出。(眼科,2012,21:34-38)  相似文献   

8.
《眼科》2019,28(4):0
本期以眼底病诊治研究作为重点报道内容。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期发表了周楠、魏文斌撰写的“中国眼科影像技术70年的发展”一文,文中回顾了建国至今中国眼科影像技术7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眼部超声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眼底照相机、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再到CT与MRI的应用,这些眼科影像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眼科学科的整体发展、对中国眼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期述评栏目刊出了李毅斌撰写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的策略和发展方向”,文中对目前抗VEGF治疗DR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抗VEGF时代DR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梳理,强调抗VEGF治疗和全视网膜光凝(PRP)不是轻、中度非增生性DR(NPDR)的治疗选择,对于重度NPDR和非高危增生性DR(PDR),抗VEGF治疗的价值仍存在争议,预防DR进展导致严重视力丧失的早期激光PRP仍是可供选择的、重要的治疗方法,抗VEGF时代有必要对重度NPDR和非高危PDR的激光光凝方案进行适度改良或适度延迟。本文刊出了曾惠阳等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27例27眼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一年疗效结果,认为对其采用3+PRN策略进行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一年证实安全有效。王娟等“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征”一文认为,CMVR多发于Allo-HSCT后晚期,对Allo-HSCT后血清CMV-DNA持续阳性或全身抗病毒治疗后转阴的患儿需定期筛查眼底。莫静等“OCTA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诊断价值的研究”认为,OCTA能够高敏感高特异性地判定病理性近视性CNV,但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的判断与FFA一致性中等。李静等“影响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通过对69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认为患者术后视力主要与术前视力相关,合理的早期手术干预是维持黄斑前膜患者良好视力的有效方式。冯丙岂等的“两个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一文发现,2个成骨不全家系分别是由于COL1A1基因c.2329delG和c.725G>T突变导致,结果为丰富COL1A1基因突变谱、为研究成骨不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提供了依据。焦璇等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减轻眼部疼痛的效果”一文中提出,重度NPDR及 PDR 患者PRP激光治疗前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有助于减轻术中眼痛症状。本期刊登的其他研究结果也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游玉霞  李建军  徐亮  马科 《眼科》2013,22(1):42-44
目的 分析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RP合并青光眼患者37例(62眼)及未合并青光眼的RP患者109例(215眼)。方法 对上述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结合门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主要指标 青光眼类型,矫正视力及眼压。结果 37例(62眼)RP合并青光眼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18眼,29.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34眼,54.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例(10眼,16.1%)。RP合并青光眼及未合并青光眼者盲眼(视力<0.05)比例分别为58.9%和33.6%(P=0.000)。RP合并青光眼者的平均眼压(23.1±14.0)mm Hg。结论 此回顾性研究中RP合并的青光眼多为原发性闭角型,且视力损害加重。(眼科,2013, 22:42-44)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9岁,因“右眼上睑肿物生长8个月余”于2020 年8 月26 日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否认家族中传染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既往6年前因“声带肿物”行手术治疗,2 年半前因“右下肢静脉血栓”行手术治疗。患者8个多月前出现右上侧“牙齿碎片”脱落,当时无疼痛等不适,时隔20 d先后出现右侧鼻唇沟疼痛和右眼上睑红肿,上眼睑中央可扪及“水泡”样肿物,并逐渐增大,无眼疼、视力下降、复视等不适。数日后右眼红肿加重,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右眼眶蜂窝织炎”,给予“头孢呋辛酯片、肿痛安胶囊”口服,“普拉洛芬滴眼液、加替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治疗。患者用药后症状好转,肿物明显缩小。2个月前患者出现进食时右上颌“牙齿酸痛”,无其他不适,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右上颌“牙周脓肿”,给予局部脓肿引流治疗后行“牙修补”。1 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进食时“牙齿酸痛”,同时伴右眼上睑红肿及上睑局部肿物增大,自觉视力略有下降,无其他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结膜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患者至我院就诊时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4,眼压20 mmHg(1 mmHg=0.133 kPa),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溢出。右眼上眼睑膨隆,睑板上方可扪及椭圆形肿物,上达眶上缘,界清,活动度较差,无压痛。翻转上睑可见睑板上方穹隆结膜下淡蓝色囊性肿物,水平达睑板全长(见图1),结膜无明显充血。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于2020 年8 月28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眼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紧贴于穹隆结膜下,将其仔细分离后完整剥离。肿物大小约2.0 cm×1.0 cm×0.6 cm,呈囊性,半透明,表面可见血管分布,囊内可见透明液体(见图2)。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纤维组织囊壁内衬单层柱状上皮,无异型,符合良性囊肿(见图3),诊断为副泪腺潴留囊肿。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5例共9只眼,使用了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或激光虹膜周切后联合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随访观察3~16个月,对其视力及眼压、眼底及视野等进行了监测.结果 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5例患者共9只眼在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0~20mmHg之间,视力无下降,视野及眼底杯/盘比无进展.结论 使用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地方法,避免了小梁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眼部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tanoprost on the trealment of nanophthalmos combined angle closure glaucoma. Methods Clinical case series. From June 2009 to July 2010, in 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and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five patients (9 eyes) diagnosed as nanophtalmos combined with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ere treated with latanoprost eye drops and followed up 3 to 16 months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included visual acuity, IOP, fundus examination and visual field examination. Results In 9 eyes, the IOP was controlled under normal level. The visual acuity, fundus examination and visual field examination did not vary from the baseline.Conclusions Latanoprost eye drops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nanophthalmos combined with angle closure glauc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远程眼科会诊平台对青光眼患者检出率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建立远程眼科会诊中心,收集远程会诊中心患者和基础眼病筛查者。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同期在北京进行的基础眼病筛查中青光眼的检出率,评价眼科会诊平台对青光眼检出效果的作用,并分析"青光眼"诊断的患者中早期青光眼所占的比例。 结果远程会诊平台共收集493 221例患者。其中,检索"青光眼"诊断患者11 538例,占2.34%;可疑青光眼者2174例,占0.44%;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诊断的检出率为2.78%。其中,早期青光眼诊断在所有"青光眼"诊断中的构成比为12.50%。同一时期在北京某机关进行眼病筛查者20 861例,青光眼诊断检出417例,占1.79%;可疑青光眼诊断检出33例,占0.16%;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诊断检出率为1.95%。其中,早期青光眼诊断在青光眼诊断中的构成比为33.60%。两种方式青光眼检出率比较,经Pearson χ2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P>0.05)。 结论应用互联网技术及眼科影像诊断标准,通过远程眼科会诊平台,可实现与基础眼病筛查对青光眼检出等同的效果,且可以实现以信息技术流动代替患者或医师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社区青光眼筛查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建军  徐亮  王爽  杨桦  郑远远  陈长喜  安莹  李杨 《眼科》2009,18(1):24-28
目的探讨社区青光眼筛查模式的可行性。设计人群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东城区社区≥50岁居民6886人。方法2007年9月~2008年4月在北京市东城区18个社区进行青光眼为主的眼病筛查。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在进行视力检查及简单问卷后,在社区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非散瞳眼底数码照相。眼底图像不清楚者,用眼底照相机照眼前节照片。图像上传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数据库,由专业人员集中阅片。可疑青光眼的诊断主要依据视乳头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形态学改变,并转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主要指标可疑青光眼的患病率。结果发现可疑青光眼405例(5.88%),男性占38%,平均年龄(71.0±7.8)岁。50~59、60~69、70~79、80岁以上者分别占8.O%、24.O%、56.6%、11.4%。经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后诊断青光眼146例,占可疑青光眼的36.05%,占筛查总人数的2.12%,其中87例(59.59%)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此外,筛查出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289例(4.2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57例(8.09%);其他眼病375例(5.45%)。结论以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为基础的社区青光眼筛查模式是可行的。它可以实现对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等多种致盲性眼病联合筛查。组织实施及人员培训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DLC)治疗化学烧伤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联合治疗的化学烧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进行TDLC,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复查。分析比较患者TDLC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的种数,记录TDLC术后并发症。结果 TDLC术前12只眼眼压均高于正常,术后眼压下降者占66.7%,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DLC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为3.08种,术后末次随访时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为3.00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LC术后7只眼最佳矫正视力不变,5只眼视力下降。TDLC术后末次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TDLC对化学烧伤继发性青光眼的眼压控制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diopathic uveal effusion syndrome (IUES) and to identify effective surgical modalities for its treatment.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ed clinical data of 33 eyes from 26 patients with IUES a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Records of eye examinations, ocular ultrasound, ocular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and follow-up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f 26 patients, 17 (65.4%) were male and 9 (34.6%) were female. The average age of disease onset was 46.8y (range: 22-64y). Seven patients (26.9%) showed retinal detachment in both eyes at presentation. B-ultrasound showed the presence of retinal detachment in one eye or both eyes. All patients had binocular ciliary leakage and detachment. Eye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underwent four-quadrantic partial-thickness sclerectomy and sclerostomy. Subretinal fluid resolution was achieved within 6m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three eyes and was resolved with re-operation. CONCLUSION: Ophthalmic ultrasound and UBM, among others, can be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IUES. Sclerectomy and sclerostomy are surgical modalities that can successfully treat the disease. Some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recurrence after surgery; reoperation remain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m. Long-term follow-up is essential in such settings.  相似文献   

16.
齐越  陈虹  唐炘 《眼科》2011,20(1):44-49
目的探讨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小样本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年龄13~32岁的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晚期患者3例。方法 2例为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采取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Ahmed阀植入术或直视下眼内睫状体光凝术。1例为人工晶状体(IOL)眼继发闭角型青光眼,采取Ahmed阀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主要指标眼压。结果术后随访4~6个月。采取Ahmed阀植入术联合手术的2例患者不用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采取眼内睫状体光凝术的1例患者局部用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稳定控制在21 mm Hg以下。1例术后早期发生严重脉络膜脱离,1例术后早期出现恶性青光眼,经保守治疗恢复。结论本文有限的病例结果提示,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采用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或眼内睫状体光凝术可有效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患病率 ,评价POAG的筛查方法。方法 于 2 0 0 1年 6~ 10月 ,采取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 ,对北京市区北部 5个社区和北京郊区南端 3个自然村的 4 0岁以上人群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青光眼筛查的现场检查项目包括矫正视力、验光、倍频视野计检测、非接触眼压计测定、VanHerick法评估周边前房深度、眼底照相。凡可疑青光眼及青光眼患者均进行青光眼标准检查 ,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Octopus自动视野计的阈值视野检查、眼底立体照相。结果 农村及城市实查人数分别为 1980人和 2 4 71人 ,共计 4 4 5 1人 ,应答率分别为 79 5 8%和 87 13%。男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97%和 2 0 7% ,女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0 4 %和 1 4 2 %。POAG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上升曲线呈指数变化。诊断的青光眼患者中 ,约 5 0 %初次测定眼压 <2 1mmHg (1mmHg =0 133kPa)。本调查中新发现的POAG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占 92 30 %和 87 30 % ;POAG单眼致盲率在农村和城市分别为 15 4 0 %和 10 90 %。结论 采用眼底照相对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所检出的青光眼患病率高于国内以往的研究结果 ,与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12-2016年我国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章的整体情况。设计 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对象  2012-2016年中文的青光眼相关文献。方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联合检索2012-2016年我国的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论文数量及年代、发文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词云和聚类分析,以归纳青光眼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指标 文献的年份分布、作者单位分布、作者分布、所属期刊分布、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青光眼相关中文论文8332篇,自2014年起文献发表呈下降趋势(1707篇,1781篇,1698篇,1611篇,1535篇)。发表文章数量前三的单位是北京同仁医院(205篇)、中山眼科中心(109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78篇)。发表文章前三的作者是王宁利(65篇)、李建军(37篇)、孙兴怀(30篇)。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国际眼科杂志(622篇)。近五年青光眼研究的热点是晶状体与青光眼的关系及青白联合手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及白内障手术在抗青光眼中的应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及临床护理、抗青光眼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手术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相干光断层扫描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结论 文献计量学分析可有效归纳我国青光眼相关文章发表的大体状况,我国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章发表有下降趋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仍是近五年我国眼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及比较北京市和宁城县人群中的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意识水平,以探索有效的眼病宣教方式。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和内蒙古宁城县医院的206名非眼科住院患者及家属。方法问卷调查。听说过青光眼或白内障病名者定义为有青光眼或白内障意识,至少能说出一个青光眼或白内障症状者定义为有青光眼或白内障知识。分析比较两种疾病间、城乡间眼病意识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主要指标有青光眼或白内障意识、知识的率。结果有青光眼意识者占全部的74.76%,在北京及宁城分别占90.38%、58.82%(P=0.000)。有白内障意识者占全部的92.94%,在北京及宁城分别占97.12%、86.36%(P=0.008)。有青光眼知识者占有青光眼意识者的48.7%,占全部的36.41%。有白内障知识者占有白内障意识者的59.50%,占全部的55.29%。青光眼、白内障之间及城乡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青光眼或白内障的意识程度有关。最主要信息来源是听周围人谈论及通过电视节目。50.97%的人会主动学习青光眼或白内障相关知识,主要通过书籍(66%)及与医护人员交流(43%)。仅15.53%的人表示将参加医院举办的知识讲座。结论我国人群中青光眼意识和知识水平还比较低,对白内障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好于青光眼;且城乡之间存在差别,这与文化程度差异有关。需要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来提高青光眼或白内障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AIM: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1 patients (11 eye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a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07 to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initial symptoms of 11 patients included vision loss (6 eyes), atrophia bulbi (1 eye), proptosis (2 eyes), and leukocoria (2 eyes). Most patients suffered with corneal opacity, anterior chamber flare and hyphema. Iris neovascularization and synechia, complicated cataract, and secondary glaucoma occurred in several cases. Three patients even had lens subluxation and retinal detachment. B-scan ultrasonography showed vitreous opacity and a medium-high uneven echo mass in the eyeball.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examination showed a spherical or hemispherical ciliary body mass with uneven internal echoes and irregular cystic spaces. All of the 11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malignant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by pathological evidence. In this study, 6 patients had enucleation (2 patients had systemic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and the other 5 patients had local tumor resection (1 patient had plaque radiotherapy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is a rare intraocular tumor and may be easily confused with retinoblastoma. Analyzing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is use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and can make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bet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