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壁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疝,其疝囊可有完整的或不完整的腹膜上皮.在查体中可触及或影像学检查中可发现切口下的腹壁肌肉筋膜缺损,缺损处可伴有腹腔内脏器的突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1%[1-2],且一旦发生便不能自愈,而且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我们通过复习近年文献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将切口疝的诊治程序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11%[1].腹壁切口疝的形成主要与手术时患者的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有关.全身因素有:高龄、营养差、心肺功能差、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等;局部因素有:腹壁缺损大,缝合有张力、切口感染、腹壁神经肌肉损伤、关腹时麻醉浅肌肉或组织张力大等.其中,切口感染是切口疝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切口发生感染时,切口疝发生率上升至40%左右[2].腹部手术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巨大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部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11%[1] .切口疝是腹内脏器经手术切口所致缺损而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疝.欧洲疝学会将其定义为: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2].切口疝的修补手术复杂,尤其是对于疝环最大距离≥10cm的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是一项较困难的手术[3].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围手术期时间跨度长,病情变化各异,有时候甚至病情变化突然,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围手术期处理应该是从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高度着手,警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非简单的皮肤切口、引流管的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4.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壁切口疝是开腹手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腹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问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欧洲疝学会将腹壁切口疝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60%的切口疝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是由于发生了肠管嵌顿甚至绞窄才发现为切口疝并急诊手术。自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理念后,由于使用补片材料的修补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以及易于操作等优点,此技术在国际上得以迅速开展。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位置的疝,是腹腔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欧洲疝学会[1]的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2] 将切口疝分型为:疝环最大径<3 cm为小型切口疝,3~5 cm为大型切口疝,>5 cm为巨大切口疝.  相似文献   

6.
<正>腹内脏器经自发产生的腹壁缺损突出于体表者为腹壁疝,常见有脐疝、白线疝、腰疝和半月线疝等[1]。腹内脏器通过手术切口所致的腹壁缺损突出于体表者为切口疝,切口疝可以单发或多发,可发生于腹壁任何部位,形态和大小不一[1]。腹壁疝手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住院完成的腹壁疝修补术在增加,从2001年12.65万例到2006年15.42万例。2006年美国住院和门诊  相似文献   

7.
<正>腹壁疝修补术是目前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每年在美国进行的手术达15万例[1]。在过去的十年,由于疾病过程复杂性的增加[2],腹壁疝的治疗方式和修补技术也已经发生着演变。这种演变过程可能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日趋增多的复发性切口疝、肥胖病人增加以及伴有腹壁感染因素和腹壁功能不全的腹壁疝等[3]。一、复杂腹壁疝的定义参考2018版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以及中国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专家共识[4-5],腹壁疝定义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腹腔内容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位置的疝,是腹腔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欧洲疝学会的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1].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 将切口疝分型为:疝环最大径<3 cm为小型切口疝,3~5 cm为大型切口疝,>5 cm为巨大切口疝[2].欧洲疝学会根据腹壁切口疝的大小分型为:小型切口疝(横径或纵径<5 cm),中型切口疝(横径或纵径5~10 cm)和大型切口疝(横径或纵径>10 cm)[1].  相似文献   

9.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医源性腹壁疝,发生率约2%~11%[1],欧洲疝学会将其定义为: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2].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发生便无法逆转且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无自愈的可能.切口疝,尤其是巨大切口疝疝内容物常与疝囊壁粘连,易发生肠梗阻,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切口疝通常发生于接受腹壁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当原切口并发有感染后。有数据统计,腹部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病率波动在2%~11%[1]。巨大切口疝目前定义为腹壁缺损最大直径超过10cm或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的比值〉15%(不论腹壁缺损的最大直径为多少)[2-3]。巨大切口疝的手术修补非常困难,原因是:完全还纳长期脱入疝囊(第二腹腔)内的众多疝内容物,而原腹腔容量可能已经明显缩小,甚至小于第二腹腔。即使完全还纳并勉强完成了缝合修补,又会造成短期内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急剧升高,术后难免不再复发,甚至可能导致致死性的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2013年10月11日收治了1例罕见的腹部巨大切口疝并伴有腹壁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通过主动腹腔减容的方式并采用生物补片修补腹壁缺损,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病人既往经过1次或多次腹部手术、并存影响组织愈合的疾病以及腹膜腔内的严重粘连都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发生局部感染的不利因素[1]。由于手术多需要置入补片,感染一旦发生将非常严重,意味着手术修补切口疝失败,而且由于补片作为异物存在,感染的处理也十分困难,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1感染发生的原因感染发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病人自身的因素,如老年、肥胖、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免疫力低下、贫  相似文献   

12.
巨大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11%[1]。欧洲疝学会将其定义为: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2]。切口疝的修补手术复杂,尤其是修补疝环最大距离≥10cm的巨大切口疝是一项较困难的手术[3],而且围手术期处理不当,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造成病人死亡。近年来,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日臻完善,高科技补片材料的应用,以及围手术期支持治疗,病人的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着重从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的处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D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42-444
腹壁切口疝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而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其发生率可达2%-11%,临床体检可触及原手术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影像学检查(如CT)可有明确显示。腹壁切口疝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虽然采用何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武更合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公认结论,但近年来随着修补材料的不断更新,腹壁切口疝修补技术进展迅速,包括腹腔镜修补术也已开展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结合腹腔镜疝修补术对腹壁切口疝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腹部切口疝是惟一的医源性腹壁疝 ,一般多见于纵切口。老年腹部巨大切口疝 ,多合并心肺功能疾患 ,治疗非常困难。 1995年以来 ,我们共收治 5例老年切口疝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6 0~ 75 ,平均 6 7 5岁 ;体重 6 5~ 80kg ,平均 72 5kg。腹部切口疝发生的原因 :切口感染 3例 ,术后咳嗽、呃逆 2例。腹壁缺损 (横径 )的宽度 3例 15cm ,2例 2 0cm。由于患者年龄大 ,腹壁脂肪厚 ,腹部肌肉及纤维组织薄弱 ,加之长期咳嗽使腹压增高 ,切口疝发生后迅速扩大。2 治疗方法2 1 术前准备 治疗心肺疾病 :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5.
<正>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1%[1]。切口疝是腹内脏器经手术切口所致缺损而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疝。欧洲疝学会将其定义为: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  相似文献   

16.
正腹壁切口疝为腹部切口处筋膜或肌肉组织愈合不良,腹腔内容物经薄弱处突出到皮下而形成的疝。切口疝的发生率2%~11%,且近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腹壁切口疝修补后,仍会有超过40%的病人复发~([1])。切口疝常隐匿发生在术后几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术后2~5年内发病。切口疝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切口疝的手术方式分  相似文献   

17.
造口旁疝是腹腔内器官或组织从造口旁组织薄弱缺损出突出形成的疝,是各种腹部造口手术后常见的后期并发症之一,术后两年内其发生率可高达50%。目前应用人工材料的修补手术被认为是造口旁疝较为理想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较低。由于手术切口旁有污染的造口,切口易被污染引起术后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针对此问题我院手术室就术前造口旁疝患者腹壁的消毒铺巾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现代外科治疗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是很困难的手术 ,在一些特殊的病例中 ,由于患者的全身情况严重恶化使得切口疝无法修补 ,如年老、病态性肥胖及呼吸功能严重紊乱的患者。近年来 ,随着生物材料在疝和腹壁外科的广泛应用 ,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已取得了明显进展。1 定义巨大切口疝的定义通常是根据疝环直径的大小来确定。目前国内外对巨大切口疝的定义不完全一致 ,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切口疝分类法 (2 0 0 1年草案 )中将疝环直径>5cm的疝定为巨大切口疝[1 ] ,Flament等[2 ] 将疝环直径 >1 0cm的疝定为巨大切口疝 ,Schum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8年收治的腹部各类手术33 684例中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64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切口疝修补方法。结果:疝囊组织切除,腹壁分层丝线间断缝合37例;“强生“可吸收线连续缝合24例;腹壁缺损用聚丙烯丝网补片修补2例;Dacron修补腹壁缺损1例。本组64例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1例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2例复发,均为麦氏切口,复发率为3.9%。失访13例。结论:切口疝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和局部因素,特别是感染有关,而与切口的大小、方向、部位等无关。必须改善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治疗伴发的疾病,改进操作技术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腹部再次手术的原因中,腹壁切口疝一直位居前列,近期Strik等~([1])分析一组择期腹部再手术病例中,18%为切口疝。剖腹手术后腹壁切口疝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最新一篇荟萃分析显示腹壁中线切口疝2年发生率为12.8%[2]。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腹壁切口疝唯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腹壁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缝合关闭肌筋膜层缺损以恢复重建腹壁结构的完整。除了较小的腹壁切口疝,通常疝修补术中这个重建过程多少都会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