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V1,V2及背部导联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背部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诊断价值与 V_1、V_2导联相关性及体位变化对背部导联波形影响,本文观察240例正常人和5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患者(正后壁心梗组)V_1、V_2、V_7—V_9导联各波形态、并其中10例和39例正常人仰卧、侧卧背部导联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3.
4.
为评估心电图标准12导联与后背导联(背导)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PAMI)的诊断价值,对经(99m)Tc心肌断层显像确诊的41例PAMI15导联心电图演变与70例正常对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标准12导联中以演进后的Rv2≥0.04s的预测准确度最高(88%);ST段压低有助于早期诊断;Qa(VF)≥0.03s时应注意有无PAMI并存。背导中演进后的Qv8≥0.03s的预测准确度为全部指标之冠(96%);ST段抬高是PAMI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T波倒置较胸导T波直立有意义,亦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指标。总的说来,背导的诊断价值高于标准12导联。 相似文献
5.
袁自理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10):434-435,438
本文讨论关于心肌梗塞心电图 ST 段和 QRS 波改变在估价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作用。结合作者以往的研究发现,综述心肌梗塞心电图的若干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7.
半个多世纪以来,12导联 ECG一直被认为是确定 MI 存在及其部位的标准,然而已有资料证明这种通常使用的诊断 MI 的ECG 标准是相对不敏感的,它在识别下壁 MI的敏感性为28—44%,前壁 MI 的敏感性为43—60%,而向量图(VCG)标准对下壁和前壁 MI 的敏感性分别达82%和95%,从而提示除了目前已确定的 ECG 诊断标准之外,ORS 波形还可以提供诊断 MI 的更多资料。为了提高 ECG 诊断 MI 的敏感性,国内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已综述了一些国内外有关 ECG 诊断 MI 进展 相似文献
8.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系指左心室的后基底部 ,即位于左心室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左心房室沟下部的心肌梗死 ,由右冠状动脉的后侧支、后降支和/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后壁是心室除极的最后部分。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 ,仅使QRS除极的前壁初始向前向量相对增大 ,在常规导联上不会出现异常Q波。如仅注意寻找梗死型Q波 ,而忽视梗死性R波变化 ,又未及时加作背部导联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就有可能被漏诊或误诊 ,从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单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较少见 ,常与下壁、右心室、侧壁心肌梗死伴随存在[1~4]。多部位心肌梗…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由于某些心肌梗塞缺乏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故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贻误治疗。近年来我们遇到20例心电图改变不典型的心肌梗塞,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室性早搏的形态:若在心电图上见到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出现梗塞性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骤,病情险恶。体表心电图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但表现为ST段抬高和异常Q波的典型图形在临床上不到50%,约一半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极易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于1998年2月~2000年7月所见的4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男性,60岁。因心前区疼痛2h入院。图示上、中、下3行为19:00、20:00、21:00时心电监护模拟Ⅱ导联记录,心电图示: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以右冠脉病变发生率最高(91.2%,31/34),左旋支病变和冠脉痉挛仅占一小部分。伴有胸前导联ST段异常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高。其中V1-V3导联呈递减性抬高者预示着合并右室梗塞,且多为右冠脉近端闭塞。而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预示着梗塞累及下后壁,应注意背部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另外本组研究还提示伴有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135例,观察到早期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梗塞面积大、病情重笃。提出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的改变似可作为早期甄别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性,59岁。因突感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继之阵发性胸部刺痛,在当地卫生所查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症处理后仍胸闷,于1990年2月13日入院。BP12.0/8.0kPa(90/60mmHg),心率68次/min,心肺未见异常,LDH及GOT增高。心电图示:T_(Ⅱ、Ⅲ、aVP、v_(1-6))倒置,深达1.3mV,T_(aVR)直立(附图A)。诊断: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经扩冠、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1990年2月16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确诊合并右室梗塞者44例,对11例患者做了血液动力学监测,探讨和验证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ST↑Ⅲ/Ⅱ>1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并证实了ST_(v_2)↓/ST_(aVF)↑≤50%,ST_(aVL)↓/ST_(aVF)↑≤50%及ST_(v_2 v_3)↓/ST_(Ⅱ Ⅲ)↑≤50%,可做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