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SaO2、PaO2、PaCO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和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免疫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分为慢阻肺组和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组。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与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PaO2、SaO2水平低于COPD组患者,PaCO2水平高于COPD组患者(P<0.001);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45.23±12.78、956.36±22.19、76.28±6.27,高于COPD组患者;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FVC、MMEF和PEF水平分别为2.24±0.52、2.02±0.48、6.16±0.42,低于COPD组(P<0.001);COPD合并呼衰组患者的IL-18、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4.15±8.04、18.17±3.01、11.55±2.42,高于COPD组(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SaO2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负相关,与肺功能正相关;PaCO2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正相关,与肺功能负相关。结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O2、SaO2水平较低,PaCO2水平较高,且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 5 2例伴有呼吸困难的慢性呼吸衰竭 (简称呼衰 )患者 ,在静息状态下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2 7例 ,肺结核 (肺TB) 2 5例 ,结果表明COPD引起的慢性呼衰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明显高于肺TB引起的慢性呼衰的 ,二者有显著差异P <0 .0 1,而两组患者的氧分压 (PO2 )无差异性P >0 .0 5。结论为 ,按血气分型 ,COPD引起的慢性呼衰属Ⅱ型呼衰 ,即PCO2 升高、PO2 下降。肺TB引起的呼衰属Ⅰ型呼衰 ,既PCO2 正常 ,PO2 降低。具体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5 2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颈、股动脉之间PaO2 的差别与脑损伤以及与颅脑外伤预后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安全、实用的脑氧监测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各型颅脑损伤 4 0例 ,按GCS评分分 4组 ,入院后 6h内同时抽取颈动脉和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在随后 5天做连续动态颈、股动脉PaO2 和PaCO2 监测。全组中 2 6例于入院后同时行双侧脑底部大脑前、中动脉TCD检查。结果 :(1)Ⅰ组及Ⅱ组的颈动脉PaO2 显著低于股动脉PaO2 (P <0 .0 5 ) ;Ⅲ、Ⅳ组颈、股动脉PaO2 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2 )死亡及植物生存组颈动脉PaO2 在连续 5天监测中始终明显低于股动脉PaO2 (P <0 .0 5 ) ;而治愈和致残组没有这种差别。 (3)Ⅰ、Ⅱ组病人有颅内压增高的TCD表现 ,并且颈、股动脉PaO2 差随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流速(Vd)的降低而增加。结论 :随着颅内压增高 ,脑部血流循环淤滞 ,使颈动脉PaO2 显著低于股动脉。因此 ,颈、股动脉PaO2 之差反映了脑颅脑损伤后存在氧的供给不足 ,提示尽管外周血PaO2 正常 ,并不意味着脑部氧供应充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重度 Ⅱ 型呼吸衰竭患者 Pa...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炎、吸氧、祛痰、解痉、充分补液及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等多种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资料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h呼吸频率、心率、PaCO2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PaO2比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及参数,且应在规定时间内拔管及撤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心病不同类型酸碱失衡的SaO2偏移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为78例肺心病患者测定动脉血气,根据酸碱失衡的不同类型分为9组,应用氧离曲线方程计算出标准SaO2,再用血气实测SaO2-标准SaO2,得出SaO2偏移度,对各血气值及SaO2偏移度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值的均数及标准差。结果:呼酸,代酸,呼酸并代酸,代酸并呼碱时SaO2偏移度为负值;呼碱,代碱,呼碱并代酸时SaO2偏移度为正值,结论:临床上计算酸碱失衡紊乱时肺心病患者的SaO2偏移度,判定氧离曲线的偏移状,可正确评估重要脏器的真实氧供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人标准运动前后PaO_2的变化与弥散功能对比王俊梅,徐向阳,王晓萍(山东省胸科医院,济南市250013)弥散功能(DLCO)和运动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被认为是间质性肺病较好的指标。但弥散功能和一般所指的运动试验,所用仪器复杂,价格昂?..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 (AR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 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A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标准治疗组 (ST组 ) :只给予针对病因的标准治疗 ;NPPV组 :在进行标准治疗同时加用NPPV。面罩连接呼吸机 ,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加呼气末正压 (PEEP)。治疗前与治疗后 1h、6h及第 2天后每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 ,并监测生命体征。结果 :NPPV组治疗后 1~ 6h ,PaO2 ,PaCO2 和P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5 ) ,心率和呼吸减慢 (P <0 .0 5 )。ST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心率呼吸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NPPV组治疗的失败率低于ST组 (P <0 .0 5 ) ,平均住院天数短于ST组 (P <0 .0 5 )。结论 :NPPV能迅速改善ARF患者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 ,提高救治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在ARF救治过程中NPPV可作为经过选择的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选择 1997~ 1998年在呼吸内科住院 ,由肺心病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35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6 0~ 70岁。其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照片、心电图等均符合肺心病诊断标准 ,且血气分析报告示 :PaO2 <6 0mmHg、PaCO2 >5 0mmHg ,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本组 35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及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2~ 3L/min) 2 0min ,立即抽动脉血 2ml,用血气分析仪测定PaO2 、PaCO2 。随后用EDP Ⅰ型体外膈肌起搏器对患者进行治疗。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对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次不同程度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功30例次,失败6例。结论: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抢救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熊春燕  鲁保龙  马燕 《吉林医学》2010,31(6):752-752
目的:探讨BiPAP鼻(面)罩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48例,对照组24例用常规治疗;呼吸机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BiPAP通气不利的影响因素,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数表法随机将1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两组患儿均使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实验组患儿给予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儿呼吸支持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氧合指数(OI)、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血酸碱度(pH)及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IgM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需求率、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呼吸支持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需求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OI、PaO_2、SaO_2、pH、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HR、PaCO_2、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PAP联合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动脉血气水平,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2009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病例,均予以常规抢救治疗辅以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R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机械通气4h后HR、RR以及PaCO2、PaO2、SpO2、pH等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6例死亡外,其余均症状缓解出院。结论:机械通气辅助联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度哮喘合并呼衰患者的急诊抢救疗效,降低该病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转归,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兔动脉血气分析值和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健康兔按气腹压力随机均分为3组:气腹压0mmHg组(Ⅰ组)、气腹压10mmHg组(Ⅱ组)和气腹压15mmHg组(Ⅲ组)。每组兔均在不同的压力下接受气腹1h。测定CO2气腹前5min(T0)、CO2气腹后30min(T1)、CO2气腹后60min(T2)的动脉血气分析值和红细胞流变性参数。结果气腹后30~60min,Ⅱ组与Ⅰ组比较,pH、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5),PaCO2、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显著增加(P〈0.05)。Ⅲ组各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PaO2、红细胞压积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O2气腹后,动脉血pH下降、PaCO2升高,红细胞流变性减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