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孢霉素A对损伤大鼠脊髓BCL-X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BCL-X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D大鼠分脊髓T9全横断(SCT)组和SCT后给予CSA处理组(每组13只动物),CSA处理后7 d处死动物.其中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确定BCL-XL在脊髓的定位分布.另8只动物用RT-PCR技术确定BCL-XL在损伤脊髓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CT组比较(0.74±0.08),CSA处理导致BCL-XL在损伤脊髓的表达(0.85±0.11)明显上调(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CL-XL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神经元.结论 CSA能有效上调损伤脊髓BCL-XL的表达,提示CSA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BCL-XL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处理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骨骼肌RAF-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分SCT组(T9横断),和SCT后给予环孢霉素A处理组.脊髓横断组用环孢霉素A处理(1 mg/200 g)7 d后处死动物.取后肢骨骼肌用免疫组化染色(n=5)确定RAF-1 mRNA在后肢骨骼肌的定位分布.RT-PCR技术检测RAF-1 mRNA在损伤脊髓大鼠后肢骨骼肌的表达变化(n=8).结果与手术组比较(0.95±0.13),环孢霉素A处理(0.75±0.14)导致RAF-1 mRNA在损伤脊髓大鼠后肢骨骼肌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RAF-1蛋白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结论环孢霉素A处理能有效下调脊髓损伤大鼠后肢骨骼肌RAF-1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运动行为和大脑运动皮质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全横断(SCT,T9)模型.分假手术组、SCT组、NSC移植组,每组13只动物.其中每组8只动物于NSC移植后7d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C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β-actin作内参照).另5只动物于NSC移植后16周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在MC的细胞定位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21±0)分],大鼠SCT 16周时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为[(5.16±1.19)分];而脊髓内NSC移植组BBB评分为[(7.58±0.99)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在MC运动神经元表达,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细胞浆.SCT导致MC区Caspsse-3蛋白表达(0.89+0.12)较假手术组(0.61+0.10)明显上调(P<0.05),而NSC移植明显降低MC区Caspase-3表达水平(0.76+0.11)(P<0.05).结论 NSC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下调皮质运动区Caspase-3表达水平,并促进SCT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尾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SCT)术后1d、3d、7d、14d、21d、28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13只,其余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各取5只大鼠于0、7、14、21、28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评分)后,于28d处死大鼠,取脊髓尾端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分析,观察BDNF mRNA和蛋白在脊髓尾端的表达和分布;剩余每组各时间点取8只大鼠脊髓尾端组织用于RT-PCR检测BDNFmRNA含量变化。结果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于术后14d至28d增加较前一时间点明显(P<0.05);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示BDNF mRNA及其免疫产物定位于神经元胞浆和突起;RT-PCR示SCT术后各时点BDNF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SCT术后14d时BDNFmRNA水平高于术后1d和3d(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脊髓28dBDNF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随时间呈现一定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完全脊髓横断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横断伤组、挫伤组、对照组,每组7只.显露T12脊髓,横断组用尖刀将其完全横断.挫伤组150克·厘米力(gcf)冲击致伤.对照组仅显露脊髓,不做特殊处理.在不同时间对各组大鼠行行为学(BBB)评分及组织学评价.结果:横断组大鼠后肢功能评分在损伤后3~4周趋于稳定,损伤后4周时BBB评分为(5.14±0.80)分;挫伤组后肢功能评分进行性增高,4周时BBB评分达到(11.21±2.21)分;对照组2周左右恢复正常.横断组大鼠组织学观察见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神经丝(NF)免疫组化染色未见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结论:通过完全脊髓横断可以制备出稳定性好、一致性高的脊髓损伤模型.完全脊髓横断后,损伤恢复3~4周左右趋于稳定,可作为慢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后在体内的存活情况和对脊髓横断伤的修复作用。方法4月龄SD大鼠,体质量250g左右。显露T9段脊髓,完全横行切断脊髓。A组(20只)在损伤远近端注射由成年SD大鼠嗅球分离、培养、纯化的OECs,B组(20只)在相同位置注射DMEM培养液,C组(10只)单纯做T9节段的椎板减压。术后观察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每2周测定1次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共12周。术后3个月取损伤段及其临近脊髓标本,做HE染色、嗜银染色、抗NF和p75免疫组化染色。利用p75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OECs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手术后4周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在各个时间段BBB运动功能得分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01)。A、B组都有神经纤维进入损伤区,在损伤近端,神经纤维数量A组显著多于B组(P〈0.001),但都显著少于相应节段的C组(P〈0.001)。经过p75免疫组化的OECs存在于脊髓损伤段周围,最远可到距离损伤区边缘1.0cm处。脊髓损伤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与运动功能恢复成正相关(P〈0.01)。结论OECs移植具有明显促进脊髓横断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高位损伤致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 hyperreflexia,DH)大鼠膀胱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量的变化和组织学改变及其与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关系.方法26只SD雌性大鼠分实验组16只,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于第10胸椎剪断脊髓,4周后作膀胱尿动力学检测,筛选出脊髓损伤伴DH大鼠,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膀胱上NGF的表达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学变化.结果脊髓高位损伤大鼠模型实验组16只,死亡4只,产生DH的12只(100%).NGF在两组大鼠膀胱的上皮和逼尿肌上均有表达,上皮表达在包膜,逼尿肌表达在包浆.实验组DH大鼠膀胱的上皮和逼尿肌NGF平均光密度值(0.358±0.011),(0.217±0.01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上皮和逼尿肌NGF平均光密度值(0.183±0.012,0.058±0.006)(P〈0.05).HE和Massom染色显示脊髓高位损伤后DH大鼠膀胱的逼尿肌和移行上皮均增生.结论脊髓高位损伤后的DH症状与膀胱上皮和逼尿肌上的NGF表达量升高密切相关,可能是其产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同时组织学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防使用米诺环素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脊髓横断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每组10只大鼠。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大鼠术前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mg/kg)。各组大鼠于术后1、7、14、21d应用改良Tarlov评分和BBB评分方法对大鼠后肢行为功能进行评价。第22d将所有实验大鼠处死后取损伤段脊髓,行HE染色。结果:术后第1d,脊髓横断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大鼠Tarlov评分障碍率、BB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术后第7d到第21dTarlov评分障碍率明显低于脊髓横断模型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横断模型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脊髓横断模型组大鼠脊髓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大鼠脊髓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预防使用米诺环素可明显促进胸段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6只)、损伤组(B组=36只)和损伤后米诺环素治疗组(C组=36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B组和C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B组和C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72h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标本,A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表达.结果:脊髓损伤早期损伤脊髓取材免疫组化镜检后发现A组大鼠脊髓TNF-α呈弱阳性表达;B组和C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组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A组高(P<0.05),而C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C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早期组织中TNF-α的表达,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刺激对脊髓全横断(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在T9、T10间行SCT,随机分为电针(EA)组、对照组,每组9只小鼠。EA组于术后第1d开始电针刺激至第13d结束,对照组仅做SCT。术后28d时,取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皮质运动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蛋白和mRNA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皮质运动区神经元。EA组、对照组皮质运动区BDNF蛋白表达分别为(1973.41±194.71)pg/mg、(1615.22±137.21)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N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督脉电针刺激能够有效增加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BDNF蛋白表达,这有助于揭示电针刺激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草药金腰带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行为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挫伤组(SCI组)、脊髓挫伤后金腰带治疗组〔每日1次胃内灌服金腰带50mg/(kg.d),共7次〕。各组大鼠均在术后(0d、3d、10d、28d)进行后肢行为学评价(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3d,每组取8只大鼠麻醉后取损伤脊髓T10液氮中保存,采用[3 H]MK-801放射性配基分析法测定NMDA受体亲和力(Kd)和最大结合数量(Bmax);取术后28d组大鼠损伤脊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DNF在脊髓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 BBB评分SCI组大鼠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金腰带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SCI组(P均<0.05)。SCI后13d,脊髓内NMDA受体Bmax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金腰带组较SCI组减少(P<0.05);SCI后28d损伤处脊髓腹角、背角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金腰带治疗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较SCI组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金腰带治疗能有效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增加脊髓组织中BDNF的表达和通过影响脊髓NMDA受体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对SCI有一定的治疗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后损伤处脊髓血小板衍化生长因-7-(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以探讨脊髓损伤过程中PDGF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并制作相关模型,观察脊髓损伤24h和7d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及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UTHSCSA Image Tools 3.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各张切片单位面积(mm^2)内PDGF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光密度:BIO-RAD软件Quantityone测定并用相对灰度值表示PDGF蛋白的表达量: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24h后,两组大鼠均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BBB功能评分分别为(0.7±0.4)、(0.7±0.5)分: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大鼠恢复为(6.7±1.2)分,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仅恢复为(3.9±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运动自如,术后24h和7d评分均为(21.0±0.0)分,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h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部位白质中可见肿胀的轴突和大量空泡。灰质中存在极少量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7d后损伤范围确定,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其中糖尿病脊髓损伤组的空洞大于脊髓损伤组,并且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PDGF阳性表达部位为星形胶质细胞,术后24h、7d假手术对照组PDGF表达少,没有太大的变化:24h后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损伤部位的PDGF表达增多,且脊髓损伤组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在Western blot检测中,假手术对照组在两个时段均仅有少量PDGF蛋白表达,24h后脊髓损伤组PDGF表达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高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结论糖尿病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大鼠,PDGF表达量亦明显减少,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加重脊髓的损伤以及抑制其损伤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3组,其中损伤组和药物治疗组各50只,分5个时间点(8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处死;假损伤组10只,于手术后14天处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损伤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损伤后脊髓组织iNOS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iNOS蛋白表达对大鼠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27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9只。大鼠麻醉清醒后,实验组20 mg/kg番茄红素玉米油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玉米油灌胃,每天1次,共14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采用斜板试验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术后7 d,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Atg 5的表达水平。结果 斜板试验结果显示,术后1、3、7、14 d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14 d,实验组较模型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 d模型组和实验组Beclin1、Atg 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能通过上调Beclin1-Atg 5通路激活自噬发挥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基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85只同龄Wistar大鼠,采用Allens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11节段脊髓,于术后即刻、15 min,4 h、8 h、12 h、24 h、72 h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各注入MP与GM1,并与NaCl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脊髓前角中未发现凋亡细胞,NS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MP与GM1组与NS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bcl-2基因在正常脊髓组织中表达很弱,在NS组中表达随时间不同,MP与GM1组bcl-2基因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增多和bcl-2基因表达显著增多,MP与GM1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