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对我科1988-1992年中168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病例作一临床分析,男109例,女59例。  相似文献   

2.
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张有楷1徐健2龙俊林1苏守硕1(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呼吸组贵阳5500032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喘息性疾病(简称喘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对小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部分发展为成人哮喘,1994年6月,我院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过敏状况,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UniCAP全自动检测仪,对40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和26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并对105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同时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40.1%,其中支气管哮喘组为77.9%,反复咳喘组(<3岁)为4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以1~3岁组最高.城区患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郊区(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尘螨过敏原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牛奶过敏原检测的符合率较低(P<0.05).结论 儿童喘息性疾病可能与过敏相关,通过血清过敏原的测定,能了解患儿过敏原状况,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伟花 《吉林医学》2014,(23):5110-5111
目的:观察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抗感染、止咳、雾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氢化可的松,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我科1988~1992年中168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病例作一临床分析,男109例,女59例。首诊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14岁,平均2.7岁,其中3岁以下103例(61.3%),大于3岁以上65例(38.7%),哮喘92例(54.8%),喘息性支气管炎48例(28.6%),毛细支气管炎28例(16.6%)。诱发因素中,上呼吸道感染112例(66.7%).其中55例检测鼻咽洗液,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31例(56.4%)。故要加强对儿童哮喘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用药。同时还要强调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预防,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加强局部呼吸道的抵抗力是防治儿童哮喘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氨茶碱在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5 632例,为在我院2004-2008年住院治疗的喘息性疾病患儿。分为氨茶碱治疗组及雾化吸入治疗组。疗程1~2周。结果:第7天氨茶碱组有效率98.1%,雾化吸入组有效率69.9%(χ2=82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氨茶碱组治愈率83.9%,雾化吸入组治愈率37.2%(χ2=8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氨茶碱组有效率99.7%,雾化吸入组有效率81.7%(χ2=544.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氨茶碱组治愈率90.3%,雾化吸入组59.9%(χ2=768.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茶碱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效果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心先安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先安在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55例喘息性疾病儿童,治疗组30例用心先安治疗,对照组25例用氨茶碱治疗。结果治疗组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8%。结论心先安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反复喘息婴幼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反复喘息婴幼儿分为实验A组(哮喘,30例)与实验B组(毛细支气管炎,30例),另取3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于平静呼吸状态下检测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结果:试验A组、B组患儿TPTEF/TE、VPEF/VE较对照组更低,RR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A组患儿TPTEF/TE(23.9±5.1)%、VPEF/VE(26.5±6.2)%、Vt(8.44±1.81)ml/k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B组患儿TPTEF/TE(15.9±4.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指标对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良好的诊断参考价值,对患儿病理、生理特征有间接的反映,可用于支持和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喘息在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我国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迟发性喘息/哮喘。应该注意,前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儿童喘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不宜在对患者进行初始治疗时即进行如此分类。本文对125例5岁以下患有喘息性疾病的儿童进行治疗及随访,现报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陈俊松  李敏  汤昱 《浙江医学》2018,(7):722-724,738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测定,比较小气道功能的变化以及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与肺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哮喘缓解期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均高于发作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和肺功能正常组在年龄、规律吸入激素疗程、过敏性鼻炎病史、特异性皮炎病史、哮喘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患儿的病程长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哮喘严重程度重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哮喘重度风险是功能正常组的4.127倍(95%CI:1.755~9.707,P<0.05)。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指标仍有异常,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用于缓解期哮喘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王海燕  涂林修  刘瑜 《浙江医学》2015,37(12):1070-1072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本地区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33 例哮喘儿童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3、6 个月及1 年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以及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等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均下降,规范化治疗后3个月开始相关指标逐渐恢复,6个月后反映大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VC、FEV1等)基本恢复。1年时反映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EF25~75 恢复。结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动态观察患儿气道功能恢复情况,为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庞夏玲  冯燕华  谭杰  覃敏  黄丽莲  杨晓祥 《浙江医学》2017,39(13):1061-1063
目的探讨Dx-pH检测系统在小儿反复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咽喉反流(LPR)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的30例反复喘息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另择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均行美国Dx-pH系统检测,并进行反流体征评分(rRFS)量表和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评分。记录两组站立及卧位时Ryan指数、LPR发生率,分析量表评分与Ryan指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站立时Ryan指数、卧位时Rya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LP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酸性反流发生率为70.00%(14/20),高于气道碱性反流发生率30.00%(6/20)(P<0.05)。Ryan指数评分与RSI或和RFS量表评分结果不一致,如以Ryan指数为检测LPR金标准,则量表评分准确度为60.00%(18/30),特异度为20.00%(2/10),灵敏度为80.00%(16/20)。结论LPR的发生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以气道酸性反流较为常见,Dx-pH检测系统能准确检测LPR反流事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和评估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6 26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部分病例定期随访,对其中2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CVA),147例哮喘儿童(AS)治疗前后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组变异率(PEFR)的自身对照,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儿童肺功能比较.结果:哮喘儿童经糖皮质激素气雾剂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FEV1(1.029±0.398)L,治疗后( 1.180±0.427)L,治疗前FVC(1.147±0.468)L,治疗后(1.318±0.480)L,P <0.001.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儿童肺功能变化一致,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EFR大于15% 13 2例,小于15% 136例,哮喘儿童组大于15% 68例,小于15% 79例,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价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应广泛推广于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高呼气流速变异率(PEER)、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在肺功能改善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许梅  杨洁  刁晓源  李丹 《重庆医学》2008,37(16):1793-1794
目的 探讨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指标与脉冲振荡法测定的呼吸阻抗对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并分析正常人(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对照组、肺癌组FVC显著高于慢阻肺组与胸腔积液组(P<0.01,P<0.05),呼吸阻抗显著低于慢阻肺组(P<0.01,P<0.05);对照组通气功能指标与Zrs、Fres、R20、X5成负相关关系,与R5成正相关关系.结论 呼吸阻抗能较好地反映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判断阻塞部位,测定方法简单,能更客观、全面的反映呼吸功能的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伴首次喘息发作与过敏原的关系,以期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83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依据是否喘息分为两组,采用瑞典Pharmacia Unicap 100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血清总IgE及过敏原d1、f1、f2特异性IgE抗体,同时统计喂养方式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血清总IgE及过敏原d1、f1、f2特异性IgE抗体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喂养方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首次喘息发作机体并未形成高敏状态,不能应用过敏原检测来预测患儿是否发展为哮喘,喂养方式与是否喘息发作无相关。  相似文献   

19.
毕泗允 《中原医刊》2013,(23):26-2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可改善FEV1、FVC、PEF,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更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原因,探讨在分析儿童心前区不适时应遵循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小儿心血管科以心前区不适就诊的314例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前区不适的病因。结果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43例(13.7%),心血管系统非器质性疾病108例(34.4%),非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62例(19.7%),精神心理因素60例(19.1%),未能明确诊断41例(13.1%)。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患儿平均年龄小于其他各组患儿(P〈0.05);心血管系统非器质性疾病组的几种伴随症状明显多于非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组和原因不明组(P〈0.05)。结论引起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原因很多,心前区不适不是儿童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独有的症状,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多层面、多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