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用喉罩通气管理气道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ASA分级Ι或Ⅱ级手术患儿69例,麻醉诱导8%-6%七氟烷吸入,氧流量3~4L/min,紧闭面罩吸入、呼吸平稳后减少七氟烷吸入浓度至3%~4%,氧流量2L/min继续加深麻醉。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后,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于手术开始前逐步调控患儿MAC值至2.0-2.5并根据手术应激反应强弱调整麻醉深度,术毕以3~4L/min新鲜氧气清洗出七氟烷,当MAC值在0.8时拔出喉罩,面罩紧闭辅助通气,避免刺激待患儿自行苏醒。术中严密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PETCO_2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拔出喉罩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整个手术期有无咳嗽、呕吐、哭闹、躁动。结果麻醉诱导及术中SpO_2,PETCO_2均在正常范围,心率稳定,无心动过缓发生。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用喉罩通气管理气道在小儿手术中应用,麻醉平稳,苏醒快,无呕吐、误吸,躁动发生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本院对4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实施麻醉和异物取出术,1998~2005年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18例,2006年以后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30例。丙泊酚麻醉者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后,泵注丙泊酚4mg.kg-1.h-1和瑞芬太尼0.1μg.kg-1.min-1。七氟烷麻醉者面罩吸入氧6L/min+8%七氟烷诱导,在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烷吸入浓度调至2%,氧流量调至2L/min继续吸入。体动明显则追加丙泊酚0.5mg/kg或加大七氟烷用量至体动消失后调回2%~3%。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呛咳、体动、呼吸停止、喉或支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发生例数泊酚麻醉者多于七氟烷麻醉者。结论充分表面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可安全用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且使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烷用于喉罩与气道内插管麻醉下行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出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25例采用七氟烷麻醉的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出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111例)和气道内插管组(114例)。两组均采用加压面罩吸入氧气5L/min+8%七氟烷的麻醉诱导。术中两组均维持吸入氧气2L/min+5%七氟烷,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食管镜进入食管内第10分钟(T1)时的心率(HR)、血压(BP)、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术毕后记录停用七氟烷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率。结果 MAP地T1时,气管插管组低于喉罩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罩组苏醒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P<0.01);喉罩组苏醒后再入睡率低于气管插管组(P<0.01)。结论喉罩吸入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小术时,不但能快速麻醉诱导、稳定维持麻醉过程、对呼吸可控,苏醒过程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4.
小儿喉罩通气道置人时呼气末七氟烷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凭七氟烷吸入诱导时小儿喉罩通气道置入所需的呼气末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27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8岁.吸入8%七氟烷高浓度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调整吸入七氟烷的浓度以达到呼气末浓度的预定值,维持这个预定值10mn后为患儿置人喉罩.置入喉罩即刻以及置入喉罩后的1 min内患儿如果出现咳嗽、肢体运动、下颌松弛困难以致喉罩无法插入,屏气、喉痉挛、低氧血症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即认为置入喉罩不满意.七氟烷预定浓度根据序贯法确定,初始患儿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0%,若喉罩置入不满意,则下一患儿的七氟烷预定浓度增加0.2%;若喉罩置入满意,则下一患儿的七氟烷预定浓度降低0.2%.结果 患儿满意置入喉罩通气道时的七氟烷MACLMA为(2.01±0.19)%.ED95为2.36%(95%CI 2.15%~4.15%).结论 50%和95%的患儿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分别为2.01%和2.36%时置入喉罩不发生咳嗽、体动及其他气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何伟  原庆会  夏氢  李卫 《四川医学》2008,29(4):433-434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S组,n=21);r-羟丁酸钠复合氯氨酮麻醉组(K组,n=19).术中持续监测SpO2、HR、NIBP及ECG,并观察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喉痉挛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S组术中SpO2、HR、NIBP变化小,苏醒时间短(P<0.05),术中未发生喉痉挛,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人小儿麻醉时七氟烷吸入、丙泊酚TCI在喉罩置入时的最适浓度,并比较在最适浓度时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腹股沟手术80例,年龄1-10岁,ASA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采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2mg/kg臀部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40)采用七氟烷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SA组(n=20)和SB组(n=20)。丙泊酚组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0)和PB组(n=20)。4组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反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 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60%,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09%;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05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70μg/ml。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更适用于已行基础麻醉小儿,而未做基础麻醉的小儿则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置入喉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喉罩吸入七氟烷全麻在小儿经尿道钬激光膀胱碎石的效果。方法观察新疆岳普湖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致2018年3月收治的经尿道钬激光膀胱结石碎石的小儿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儿用芬太尼3ug/kg~+七氟烷诱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对照组患儿用芬太尼3ug/kg~+七氟烷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两组麻醉维持均为吸入2%-4%七氟烷,保持自主呼吸,直至手术结束。观察患儿诱导前、喉罩/气管导管置入前后、手术开始后10min时和手术结束时患儿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及患儿的体动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诱导前、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前、手术结束时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置入喉罩后心率、血压、体动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经尿道钬激光膀胱结石碎石手术应用喉罩保持自主呼吸吸入七氟烷全麻,麻醉过程平稳,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全凭吸入诱导时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行全凭吸入全身麻醉的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21例,ASA分级Ⅰ~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至患儿意识消失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置入喉罩.根据Dixon's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置入喉罩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置入喉罩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体动反应到无体动反应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71%.结论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值低于健康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七氟烷吸入并喉罩气道管理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烷作为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人麻醉药,由于其血/气分配系数低,气道刺激性轻微,适宜麻醉诱导及维持,且诱导快速、清醒迅速而彻底,可控性好,同时血流动力学稳定,能降低患儿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等严重意外的风险,已经广泛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同时,喉罩气道因其损伤轻微、耐受性好、安全有效,也逐渐被临床广为使用。2007—2008年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并喉罩气道管理行小儿手术麻醉109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元  王艳萍  马民玉 《北京医学》2009,31(6):371-372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需在全麻下用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行异物取出术。该手术具有刺激强、麻醉与手术共用一个气道、手术时间较短、需保留自主呼吸等特点,故对麻醉要求较高。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们在60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N2O)吸入麻醉,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船型垫式口咽通气道(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应用于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50例。记录入室基础值(T0)、置罩(管)前(T1)、置罩(管)后(T2)和拔除罩(管)后(T3)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时气腹前后不同时段的气道峰压(Pmax)、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置罩(管)成功率,并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T1时SB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与T3时HR较T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气管插管组患者SBP、DBP和HR显著高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气管插管组患者SBP和HR显著高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组内气腹后Pmax和PETCO2均较气腹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置罩(管)均获得成功,但SLIPA喉罩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24 h口咽部不适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通气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咽喉损伤较小,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64例全麻下行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喉罩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气腹后(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即刻(T4)和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5)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R、T,、L、T4时间点SBP、DBP、HR及Sp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及]r5时间点喉罩组SBP、DBP、HR高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低于喉罩组。结论喉罩通气能减少全麻下LC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PLMA)与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PLMA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min(T1)、5min(T2)、气腹后20min(T3)、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前(T4)、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即刻(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在控制潮气量(VT)为8mL/kg下监测T1~T3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观察有无反流误吸等情况及术后咽喉部疼痛等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T组T1、T4、T5时SBP、DBP升高明显,HR增快明显,且在相应各时点均高于P组(P〈0.05);两组各时点Pmean、Ppeak、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部不适患者T组(11例)明显多于P组(3例)(P〈0.05)。结论PLMA通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改善了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提高了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喉罩通气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建  黎秀萍  傅艳妮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54-2955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麻醉应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小儿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0.5岁~6岁,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电图(EK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根据患儿体重分别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观测置入喉罩前(T0)、置入喉罩后1min(T1)、3min(T2)和5min(T3)的HR、MAP的变化,记录术中呛咳、体动、返流和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置入喉罩前(T0)与置入喉罩后1min(T1)、3min(T2)和5min(T3)的HR、MAP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18例患儿术中无1例出现呛咳、体动、返流和误吸等不良反应,SpO2维持在95%~100%。结论:喉罩通气全麻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的诊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有效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血流动力学平稳,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在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肺部急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实施气管异物取出术或支气管肺灌洗术的患者,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下应用TLMA通气,记录患者麻醉前5min时(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min(T2)、通气5min时(T3)、通气10min时(T4)、通气20min时(T5)、拔管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T1,T2,T3,T4,T5,T6时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T0、T2、T4、T6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观察麻醉、手术效果和过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完成,TLMA通气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通气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TLMA用于支气管镜肺病急症治疗中的通气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王红  刘冬冬  杨义 《中原医刊》2013,(23):68-69
目的观察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麻下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前(TI),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即刻(12)、3min(T3)和拔喉罩/气管插管前(T4),拔喉罩/气管插管即刻(T5)、3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监测T2-T4时的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peak)。观察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与T1时相比,T组他、T4、T5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对应时点均高于S组(P〈0.05);S组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咽部不适明显低于T组(P〈0.05),且无呛咳病例;两组术中SpO2、PETCO2、和P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SLIPA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时,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喉罩控制通气在全身麻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5例,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下置入改良喉罩,连接麻醉机实施控制通气,置入电子支气管镜实施检查及介入治疗。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控制通气后(T1)、手术中(T2)、手术后(T3)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全身麻醉控制通气后虽然SBP、HR有所下降,SpO2、PETCO2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T1与T0比较SBP、HR下降(P<0.01),SpO2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与T0比较SBP、HR下降(P<0.01),SpO2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与T1比较SBP、HR、SpO2(P>0.05)差异无显著性;T2与T1比较,PETCO2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与T1比较PETCO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改良喉罩控制通气在全身麻醉下行电子支气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生命体征稳定,避免了低氧血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探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按不同的通气方式分为2组。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组(A组)30例,喉罩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T0)、插入通气罩即刻(T1),插入通气罩后5(T2)、10(T3)min及手术开始后5(T4)、10(T5)min和拔出通气罩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和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记录2组患者苏醒时间(停用七氟醚至呼之睁眼)、拔除通气罩的时间(停用七氟醚到完全苏醒)及不良反应(术中上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体动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B组患者在T1、T6时间点HR、MAP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PETCO2均较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通气罩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能够安全、有效的运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19.
张文  夏迎静  杨明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114-4119
背景 目前喉罩全麻是小儿斜疝手术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但由于手术刺激、麻醉操作及吸入性麻醉药物、术后疼痛等诸多原因会造成患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全麻无法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骶管阻滞能够阻断手术部位传入神经冲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护小儿免疫功能稳态;腹横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也被证实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但目前两种复合麻醉手段在小儿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较少。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或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腹腔镜下斜疝手术患儿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斜疝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仅行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B组(30例,行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C组(30例,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记录3组患儿喉罩放置前(T0)、建立气腹后即刻(T1)、拔除喉罩后5 min(T2)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及血糖(GLU),记录术前,术后2、12、24 h时CD3+、CD4+、CD8+、CD4+/CD8+,以及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PAED)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低于A组,SpO2高于A组(P<0.05)。A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高于T0时,SpO2低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P<0.05);C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T0时HR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HR低于T2时,T1时SpO2低于T0、T2时(P<0.05)。3组患儿T1、T2时NA、COR、G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T1、T2时NA、COR、GLU高于B、C组,B组患儿T1、T2时NA、COR、GLU低于C组(P<0.05)。A组患儿T1、T2时NA、COR、GLU高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NA低于T0时、GLU高于T0时(P<0.05);C组患儿T1、T2时COR、GLU高于T0时(P<0.05)。3组患儿术后12 h 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术后12 h CD3+、CD4+、CD4+/CD8+低于B组,CD3+、CD4+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术后12 h、术后24 h CD3+、CD4+、CD4+/CD8+低于术前,术后2 h CD3+低于术前(P<0.05);A组患儿术后2 h CD4+、CD4+/CD8+低于术前(P<0.05)。A组患儿PAED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时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低,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患儿较好的麻醉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郑辉利  马保新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14-816
目的对侧卧位下肢手术病人给予全身麻醉时,应用喉罩和气管内插管,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0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对照组(B组)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全麻。A组病人在摆好侧卧位后再行喉罩插管,全程自主呼吸;B组病人行气管内插管后再摆侧卧位,全程控制通气,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液动力学(MAP、HR)、呼吸状况(SpO2、PETCO2),及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时间,通气管置入1次性成功率,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返流误吸发生率。结果在通气装置置入前后、拔管期间A组比B组血液动力学更稳定,呼吸状况无显著差异;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