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近年来有关马兜铃肾病的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机制、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与原因。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马兜铃酸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本文为防治马兜铃酸肾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60年代对马兜铃酸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现示,其有抗肿瘤活性和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1],随着对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发现其有较强的致突变、致癌作用及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作用.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德国、埃及、委内瑞拉等国先后撤消含有马兜铃酸的制剂,1999年比利时、英国开始禁止进口、销售、提供含有马兜铃酸的产品,2000年美国FDA实施对进口药材及其制剂是否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检查[2].  相似文献   

4.
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含马兜到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方法:收集了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资料,从循证医学的观点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马兜铃酸肾病证据确切。结论:应加强卫生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开展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中马兜铃酸III、7-羟基马兜铃酸Ⅰ、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Ⅰ的HPLC方法。方法马兜铃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合大鼠口服马兜铃酸I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I的限量,确定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的限量。结果马兜铃酸Ⅲ、7-羟基马兜铃酸Ⅰ、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Ⅰ分别在0.34~31.90、0.32~30.20、0.12~28.10和0.21~41.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马兜铃中马兜铃酸Ⅰ或马兜铃总酸的限量为0.000 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的限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中草药中,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致病因素,此类肾病患者可伴发泌尿系统肿瘤,阐明马兜铃酸的致癌机制成为其毒性研究的一大焦点。马兜铃酸Ⅰ(AAⅠ)是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成分,其在体内经氧化还原后活化,与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而诱发癌变。本文综述参与AAⅠ氧化还原的代谢酶及其代谢过程在AAⅠ致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兜铃属植物与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北京中医》2005,24(6):361-363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肾脏损害报道日益增加,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兜铃酸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对其肾毒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使其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用剂型,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预防并减少毒性作用,将使该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兜铃配伍甘草、当归、射干、半夏4味中药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配伍影响马兜铃毒性的化学机理。方法 4味中药分别按0.5∶1、1∶1、2∶1的比例与马兜铃配伍,以水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与等量单味马兜铃药材相比较。结果马兜铃在与当归配伍时,马兜铃酸A的含量在所有的配伍比例之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降低比例为67.63%。而甘草与马兜铃配伍在所有的比例之下均增加了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论不同中药配伍马兜铃对马兜铃酸A含量影响不同,当归、甘草与马兜铃配伍对马兜铃酸A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北马兜铃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6个(1~6),马兜铃酸Ⅰ(1),马兜铃酸Ⅲa(2),马兜铃酸Ⅳa(3),马兜铃酸Ⅱ(4),马兜铃酸Ⅲ(5),马兜铃酸Ⅶa(6);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3个(7~9),马兜铃内酰胺Ⅰ(7),马兜铃内酰胺Ⅱ(8),马兜铃内酰胺Ⅲa(9);酚酸类化合物3个(10~12),丁香酸(10),香草酸(11),香豆酸(12);其他类化合物3个(13~15),二十五烷酸(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5,6,9和13为首次从北马兜铃植物中获得,化合物4~13为首次从北马兜铃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马兜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北马兜铃根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经化学及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为马兜铃酮,7-甲氧基马兜铃酸A,7-羟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酸C,马兜铃内酞胺-N-六碳糖甙。  相似文献   

14.
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3年比利时的Vanherweghem JL等首次报道“中草药”可引起进行性间质性肾纤维化以来,由广防已知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日本和英国也有相关的临床报道。研究发现,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一般认为,临床发生的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是滥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所致。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植物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鉴定,以及对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目前欧美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已限制使用和进口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药制品。  相似文献   

15.
马兜铃酸广泛地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和细辛属Asarum等植物中,由于具有很强的肾脏毒性和对泌尿系统的致癌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于2003—2004年禁止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的使用,其他的含马兜铃酸中药均按照处方药管理使用。该文检索了近十年发表的有关马兜铃酸含量分析的文献,提示细辛属Asarum药材尤其是其根和根茎中的马兜铃酸含量较低,含细辛的中成药多数未检出马兜铃酸Ⅰ,个别中成药品种可检出微量马兜铃酸Ⅰ。而马兜铃属Aristolochia药材如马兜铃、朱砂莲、寻骨风等药材中的马兜铃酸含量相对较高,含这些药材的中成药马兜铃酸含量研究文献较少。影响中药材及中成药中马兜铃酸含量的因素较多,包括药材的使用部位、药材的产地、炮制方法、提取工艺等。建议重视含马兜铃酸中药尤其是马兜铃属Aristolochia中药的毒性,对相关的饮片和中成药的使用要慎重。加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基础研究,选择合适的产地、炮制方法及提取工艺,同时加强相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马兜铃酸含量的监测,以降低用药风险,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我国马兜铃属植物药,除1990年版中国药典所载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关木通和广防己以外,还有民间习用的朱砂莲,汉中防己,寻骨风,匀含抗癌活性成分马兜铃酸1及此类(硝基菲类有机酸)衍生物或内酰胺成分,德国的铁线莲状马兜铃,美洲的蛇根马兜铃,印度马兜铃等9种植物亦均含此类成分。据文献报道,马兜铃酸1对家兔,山羊,大鼠,小鼠和人体均有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啮齿类动物有强致癌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马兜铃酸  相似文献   

17.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仍然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肾间质性疾病,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所以AAN是一个仍需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马兜铃酸在体内的代谢、上皮间叶细胞转分化、组学研究、免疫炎症、自噬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认识AAN发病机制,为进一步寻找干预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国内外报告了一些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病例 ,经研究这些中草药中均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nc Acid)成分 ,故将这一类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本文综述马兜铃酸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机制及转归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1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为 :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患者受损的肾脏会逐渐硬化、缩小 ,严重者还会因肾衰竭死亡。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贫血 ,无高血压或血压仅轻度升高 ,尿液检查有小管性蛋白尿 ,尿沉渣无异常 ,其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 ,血肌酐在 3个月左右升高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马兜铃的毒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在总结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内酰胺I质谱裂解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确分子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推测马兜铃药材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并对马兜铃酸类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从马兜铃水煎剂中推测出18个化学成分,包括6个马兜铃酸类成分和7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其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总峰面积是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总峰面积的1.23倍。结论 尽管目前公认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酸II是马兜铃的毒性化学基础,但是考虑到马兜铃中还含有很多其它马兜铃酸类成分以及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这些成分也可能导致马兜铃药材的肝肾毒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这是首次用高分辨质谱分析鉴定马兜铃水煎剂中的马兜铃酸类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可为下一步马兜铃水煎剂成分的植化分离和毒性筛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志红 《北京中医药》2005,24(6):361-363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