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钢丝加强型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0 例入急诊室需要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钢丝加强型导管组(A组)和普通导管组(B组),每组50例,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鼻出例数明显降低(P<0.01)、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时,应用钢丝加强型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提高一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同时减少鼻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具有较多优点,但既往应用普通气管导管经鼻气管插管易引起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临床难以接受~([1])。无论是普通的气管导管还是有钢丝圈的加强型导管,经鼻气管插管对鼻损伤影响最大的均是气管导管的前端部分~([2-3])。加强型导管无论前端部分的柔软性还是管身的弯曲性都比普通导管更佳,故近年来钢丝加强型导管逐渐普及使用。为此我们观察钢丝加强型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是否减少鼻、咽部损伤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及缩短插管时间,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一次性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全麻下行颈椎减压融合术的颈椎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一次性头部可控气管导管组(Ⅰ组)和普通气管导管组(Ⅱ组)。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失败均改用纤支镜下完成经鼻气管插管。记录两组麻醉插管各时间段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和成功率、气管插管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率、血压值较基础值无显著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Ⅰ组28例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成功率为96.4%,1例失败改用纤支镜下完成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所用的平均时间为(92±12)s。Ⅱ组20例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成功率为70.0%,6例失败改用纤支镜下完成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21±17)s。结论一次性头部可控气管导管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不加重患者脊髓损伤,优于普通气管导管,可广泛应用于颈椎骨折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评价钢丝气管导管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将8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钢丝导管插管麻醉,对照组实施普通导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鼻黏膜损伤状况、术中导管发生打折、变形以及气道畅通状况。结果观察组在SpO2、PPeak以及PETCO2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时鼻黏膜损伤、导管弯折以及导管变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保持气道畅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钢丝气管导管应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理想,具有较长的耐氧时间,麻醉效果好,提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分为R、C两组(n=30),均采用经鼻明视下插管,R组导管选择EuromedicalTM 加强型(Oral/Nasal)导管,C组选择EuromedicalTM 普通型(Oral/Nasal)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R组插管用时平均(50±6.7)s,C组为(57±1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插管一次性成功29例,两次成功30例,C组一次性成功27例,两次成功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鼻黏膜损伤出血4例,无咽部黏膜损伤出血,C组鼻黏膜损伤出血16例,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7例,均明显较R组多(P<0.05).结论 EuromedicalTM 加强型(Oral/Nasal)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鼻咽部损伤少,更适合用于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在困难气道中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laryngoscope,GVL)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VL经口气管插管组和GVL经鼻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质费城颈托固定颈部,模拟困难气道。比较两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时间、困难插管评分、总的插管成功率、试插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结果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GVL经鼻气管插管的时间较短(49 s vs. 38 s,P<0.01),且插管难度降低。但两组总的插管成功率及试插次数相似。两组均无误入食管以及缺氧情况发生,但经鼻气管插管组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28% vs. 7%,P=0.042)。结论 在困难气道中,GVL经鼻气管插管较GVL经口气管插管快速、容易,但经鼻插管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气管导管旋转法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且均需行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盲探插管组(Ⅰ组)和导管旋转盲探插管组(Ⅱ组),每组20例。记录规定时限内成功插管的例数(n1),计算插管成功率(R1);同时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的例数(n2),计算一次插管成功率(R2);记录所有病例插管次数(N)及所需时间(T)。结果:Ⅱ组的n1、R1、n2及R2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采用气管导管旋转法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有一定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强型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应激反应与咽喉部有无不同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8例,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加强型气管导管组(A组)和普通气管导管组(B组),A组35例,B组33例.两组均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且一次成功,排除多次插管的病例.比较A、B两组患者入室时(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3)、手术结束前(T4)以及手术结束拔管前(T5)的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气道压;麻醉诱导前(T2)和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3)两个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血糖.记录手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时(T6)、第一次饮水(T7)、第一次进食(T8)、术后12 h(T9)以及术后24 h(T10)咽喉部有无疼痛,有无吞咽困难,有无其他不适等情况,疼痛指标以VAS视觉评分指标进行判断(0分不痛,10分最痛).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后皮质醇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后A、B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时B组咽喉部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组,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咽喉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加强型气管导管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在气管插管时不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更低,且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以及疼痛强度低于普通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评赛洛唑啉滴鼻液联合利多卡因凝胶预处理鼻腔在减少儿童经鼻气管插管中鼻出血的效果。方法将需要经鼻气管插管扁桃体手术的儿童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分为赛洛唑啉组(n=43)和对照组(n=41)。七氟烷吸入诱导后,所有的患者首先均予2%的利多卡因凝胶润滑鼻孔,紧接着,赛洛唑啉组病人给予0.1%赛洛唑啉滴鼻液0.6 mL;对照组病人给予0.9%的氯化钠0.6 mL。而后评估插管及拔管后鼻出血情况及导管通过鼻腔通畅程度。结果赛洛唑啉组鼻出血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6.98% vs 26.83%)(P<0.05),两组导管通过鼻腔通畅程度无差别。结论学龄前儿童经鼻气管插管时,0.1%赛洛唑啉滴鼻液与 2%利多卡因凝胶联合预处理鼻腔可以显著降低鼻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可视喉镜下观察经不同鼻孔入路对鼻插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颌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左鼻孔入路)和B组(右鼻孔入路),每组60例。麻醉快速诱导后,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完成经鼻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导管一次通过鼻腔率、导管通过鼻腔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插管成功率和鼻腔出血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导管入鼻一次成功率(84.7%比81.7%;χ 2 =0.202,P=0.653)、导管通过鼻腔时间[(7.3±4.6)s比(7.5±4.1)s;t=-0.223,P=0.824]、声门暴露时间[(6.6±1.4)s比(6.7±1.4)s;t=-0.348,P=0.728] 和插管总时间[(35.1±9.2)s比(34.0±7.8)s;t=0.663,P=0.50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置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A组有16例(27.1%)发生插管相关鼻出血,B组有17例(28.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22,P=0.882)。结论 经不同鼻孔入路对鼻插管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
中的有效性,为困难气道的管理提供新方法。方法:ASA Ⅰ或Ⅱ级困难气道且拟行经鼻气管
插管的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光棒引导组(光棒组)和盲探组,每组38例。光棒组借助颈
前光点引导进行插管,而盲探组依靠患者的呼吸声引导插管。比较2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
插管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及术后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光棒
组患者插管成功率(89.5%,34/38)高于盲探组(71.1%,27/38)(P<0.05);插管时间[(89.9±26.8) s]短
于盲探组[(134.9±32.8) s](P<0.001);光棒组术后咽痛发生率(14.7%,5/34)亦低于盲探组(40.7%,11/27)(P<0.05);声音嘶哑和鼻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期间光棒组患者插管中和插管1 min MAP值低于盲探组,2组患者各时间点HR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简单、实用,较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且不良反应少,是困难气道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般仰卧位和肩下垫枕仰卧位时插管软镜在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插管体位对插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仰卧位组(对照组)和肩下垫枕的仰卧位组(实验组),每组84例,全身麻醉下行经鼻气管内插管。记录2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时间和插管时直接看到声门的比率,同时记录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过程中和插管后1 min和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插管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94.0%,79/8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60/84)(P<0.01);实验组患者插管总成功率(98.8%,83/84)与对照组(97.6%,82/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插管软镜通过鼻后孔后不需要调整按钮即能直接看到声门的比率明显升高(P<0.01)。与基础值比较,2组患者在插管前和插管过程中MAP和HR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1 min和5 min时回到基础值(P>0.05);2组患者在各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明显咽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下垫枕可使插管软镜在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插管中应用的成功率更高,用时更短。肩下垫枕仰卧位是插管软镜经鼻插管时一个较好的操作体位。  相似文献   

15.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疗效,选择理想的鼻腔填塞物。方法将294例鼻出血及鼻腔鼻窦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凡士林纱条填塞组(A组)、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组(B组)。结果两组在止鼻出血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鼻腔填塞后头鼻胀痛、取出填塞物后渗血量及粘膜反应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是较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irway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xillofacial surgery requires special consideration. A number of options including oro- or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tracheostomy are available. Submental intubation is now a recognised method of airway control during maxillofacial surgery. It provides a secure airway and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maxillomandibular fixation or access to naso-orbito-ethmoid fractures. It avoids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tracheostomy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facial fractures, and obviates the need to alternate between oral and nasal intubation intra-operatively.

Methods

This is a ten 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bmental intubation in a Region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Department.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patient gender and ag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duration of intubation,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ubation technique.

Results

Submental intubation was performed 45 times on 45 patients.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relating to the submental intubation procedure.

Conclusion

Submental intub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option for airway management in selected cases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It is a quick and safe technique with minimal morbidity and a low complication rate. It allows access to the maxillofacial skeleton intra-operatively and does not preclude the use of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颈椎手术患者Glide scope视频喉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收集因择期颈椎手术而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4.4±10.1)岁(18~58岁),体质量48~79 kg,身高158~176 cm,ASA Ⅰ~Ⅱ级,Mallampatis分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使用插管钳辅助(插管钳法)和旋转气管导管末端(旋转法)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手术中心ASA分级Ⅰ~Ⅱ级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插管钳组使用插管钳辅助插管,旋转组旋转气管导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喉镜暴露时间、气管置入时间、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钳组和旋转组的气管置入时间分别为(16.26±10.32)、(10.32±6.17)s,插管时间分别为(26.58±11.80)、(21.48±8.2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钳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旋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插管方式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结论 直接喉镜下旋转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鼻气管插管,与插管钳辅助法相比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淮北矿工总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78例,采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70例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90%,插管时间20~60 s,4例患者在气管插管钳帮助下插管成功,3例患者改经口气管插管,1例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失败,改气管切开。3例患者出现鼻腔少量出血,很快自行停止,无喉痉挛、严重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大咯血、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能快速、简便、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有较高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