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80例患者分为痊愈组,将6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预后不良组相比,痊愈组患者发病时GCS评分明显提高,出血量明显减少,脑疝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破入脑室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脑疝、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逐步判别和寻找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6个变量为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与患者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预后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均有影响(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均对临床疗效有影响(P<0.01)。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和发病到入院时间对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有影响(P<0.05~P<0.01)。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躯体综合功能评分有影响(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有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但单独的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术以6个月时Barthel(BI)评分作为疗效标准,分为二组,预后良好组BI>60分,预后不良组BI≤60分或死亡,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83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值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脑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浅昏迷和昏迷9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5±4.8)h,脑出血量(32.4±9.6)ml,出现4例血肿破入脑室病例;预后不良组患者浅昏迷和昏迷3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8.8±4.1)h,脑出血量(51.1±15.8)ml,23例血肿破入脑室。预后良好组各项数据均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或0.01)。结论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血肿进入脑室例数和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对该病预后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影像资料及其他资料,观察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包括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等),根据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CT特征与预后相关性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基底节区出血占57.3%,血肿形态规则占81.3%;出血量30ml以下占46.7%,出血量60ml以上占18.7%;出血破入脑室占30.7%。30ml以下出血量患者发病3个月m Rs评分明显低于30-60ml、60ml以上(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年龄、脑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入院血压比较上未显示具有意义的差异性。在进行的近期预后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性别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入院GCS评分、血糖水平、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发生脑疝、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低于或等于5分、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肿破入脑室、发生脑疝、出血量较大及术后存在并发症均会使患者预后较差。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术后时机及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前后的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39例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患者,34例经CT证明实,5例经手术证实,并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血肿破入脑室后是否凝固,有否占位效应,是否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等,将其分成六型。结果Ⅰ~Ⅲ型患者预后不良,Ⅳ~Ⅵ型预后良好。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1)有无脑实质内血肿扩大和血肿破溃过程造成的破坏;(2)有无血肿破入脑室形成血块(占位)效应;(3)有无发生阻塞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特点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片,将其分为5型,观察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情况,根据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BI),将其分为良好、轻残、中残、重残/死亡四组,并依此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讨各型的CT改变与一年后的预后情况相关性。结果:对预后影像因素的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底节出血量≥50ml、皮质下出血≥30ml、小脑出血≥15ml、脑干出血≥5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10mm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OR分别为19.011、7.071、13.58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出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血肿体积、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可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经钻孔引流治疗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经外科开颅治疗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P > 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残死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59.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7.75,P < 0.01).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治疗较开颅血肿清除预后更佳,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并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分析1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响血肿扩大的回归方程,运用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血肿密度是否均一、初始出血量及CT血管造影(CTA)“点征”与血肿扩大进行关联建立血肿扩大预测模型.第二部分:运用前期建立的血肿扩大预测模型,将30例存在血肿扩大风险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12h手术组和24 h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窗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近期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初始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CTA图像“点征”与血肿扩大有关(P<0.05);血肿量>16 mL(OR =5.051,95%CI 1.314~21.355,P=0.0170)、血肿密度不均一(OR =7.805,95%CI 1.905~40.220,P=0.0021)且CTA图像存在“点征”(OR =8.764,95%CI 2.325~44.562,P=0.0006)则血肿扩大风险在60%左右;12h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再出血方面较24h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在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很多,基于血肿量、血肿密度及CTA“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血肿扩大风险,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中尿酸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以头颅CT影像学确诊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47例)和高血压组(94例)。采用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尿酸,以尿酸≥430 umol/L作为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尿酸水平高于高血压组(503.4±40.2)比(447.3±38.8),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高于高血压组患者(64.7%比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高血脂(OR=1.08)、高尿酸血症(OR=1.04)、饮酒(OR=2.30)、收缩压(OR=1.10)、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2), 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出血,即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伍剑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2):119-120
目的 寻找高血压性脑出血导致脑-心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05~2013-05间来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纳入脑出血并发脑-心病综合征组计78例,以同期就诊的脑出血未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共收集病例8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的预后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组的患者年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GCS评分对照组明显的较低(P<0.05),意识障碍的患者明显也多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破入脑室(P<0.01),血压及血糖的水平是脑-心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高血糖、脑出血量是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3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预后,利用统计学方法显示临床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昏迷程度、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与手术预后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昏迷程度、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52例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 h之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固斑、神经保护及活血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 h、1周和1月后的NIHSS评分;治疗3月后的mRS评分;治疗1周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例数。依据治疗3月 后m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预后不良组(46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24 h、1周及1月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24.684,P<0.001)。治疗3月后,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396,P<0.001),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636,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 组分别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和2例,无明显差异(χ2=0.694,P=0.405)。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OR=0.173,P=0.035)、溶栓前收缩压(OR=0.869,P=0.019)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0.466,P=0.011)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重度脑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溶栓前收缩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 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