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
3.
吕群 《健康问答》2005,(4):45-45
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临庆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俣区,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处理原则。方法 对1989-2001年间我院诊治的结核病患者2679例中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679例中发生副反应者809例,占30.2%。其中以肝脏损害、第8对脑神经损害、血液有形成份改变及胃肠道反应最多见,共占85.7%左右;因副作用严重,终止治疗者395例,占14.7%;80.6%以上副反应出现在给药后的2个月内,血液有形成份改变50%以上在用药3个月后出现。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多而常见,有的副反应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以提高结核病的防治疗效。  相似文献   

5.
临床用药严重矛盾反应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用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消除病人的痛苦,但有时却发生与治疗作用相反、使病情加重情况,出现用药严重矛盾反应。它与一般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同,容易被忽视且不易识别,造成诊治上错误,甚至是死亡。  相似文献   

6.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科诊治的各种感染患者遍布临床各科,达医院急诊总量的30%左右。较常见的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其中细菌所致的感染最为多见。所以抗菌药物成为急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是当之无愧的“救命之药”。然而有资料显示医院就诊病人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30%~5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水平。抗菌药物过度的不合理应用已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加剧,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难治性感染的增多.治疗费用的攀升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等。从临床存在的问题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主要包括:无指征的预防和治疗用药,错误的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和剂量.不合理的给药方案等。在急诊科,怀疑有感染但病原菌和感染灶尚未明确的危急患者。常需要先治疗再诊断。  相似文献   

7.
急诊胸痛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药物过敏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药物过敏本身是一种免疫系统的反应,当药品的本身或其他代谢物质与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某种过敏原,刺激人类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不同于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过敏反应因药因人而异,一般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或片剂,也有发生在用药后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钟敏  武钢  肖利民  徐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80-81,84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中机械通气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95例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抗菌药物的应川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我院急诊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76.8%,其中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占使用病例数的46.6%。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病种依次为颅脑外伤(100.0%)、慢性阻塞性肺病(100.0%)、各种中毒性疾病(81.8%)、心肺复苏术后(80.0%)。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的病种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83.3%)和心肺复苏术后(75.0%)。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以使用头孢菌素最多,占使用病例数的71.2%;B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也较多使用,分别占31.5%和24.7%。结论急诊机械通气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给予抗菌药物并注意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中,药物过敏时有发生.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一类由药物引起的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常表现为发痒、皮肤潮红、皮疹、呼吸困难、心悸,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本研究对收集到的138例临床上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庞映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37-3138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急诊科46名护士现存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不足、护患矛盾、社会支持不足、职业暴露的危险等。结论通过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增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加强专科技能训练、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职业防护措施,使护士充分释放压力,带着良好的情绪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接诊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从我院急诊科2005~2008年接诊的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运用整体护理后,观察疗效及出院时的随访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科护士运用整体护理手段可以更好地救治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提高其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对成都市内4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共120名进行工作压力源量表问卷调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群体排在前三位的压力因素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与工作、工作环境及资源;不同岗位、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编制的急诊科护士应对共同工作压力的表现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不同性别、不同岗位、不同护龄、不同编制有针对性地给予减压措施,减轻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因素,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急诊心肺复苏7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24例,死亡48例,成功率为33.3%.其中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的19例患者中,成功2例,死亡17例,成功率为10.5%.性别和年龄与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外伤组的复苏成功率比外伤组高(P〈0.05).随着心搏骤停至急诊科开始复苏的时间延长,复苏成功率下降(P〈0.01).抢救人员数≤4人组与≥6人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外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伤患者.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早期复苏和足够的人员参与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新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科新护士的焦虑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对33名急诊科新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时间新护士焦虑分值。结果:急诊科新护士SAS、STAI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急诊科新护士SAS、ST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工作时间急诊科新护士SAS、ST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新护士的心理状态不良,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各种措施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庆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完善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方法 分析近5年208名重庆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者的基本情况.用《教学情况满意度调查表》、《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学员平均年龄(29.24±5.44)岁,具有大专学历者65.86%,初级职称者50.48%,工龄在2~5年者49.51%,来自二级医院者61.53%.学员考核平均成绩( 77.91±7,69)分,其对教学满意度的评分为(87.01±7.63).学员自我评价认为,对急诊急救专科知识和技能提高最明显,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不理想.结论 重庆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具有年资和职称低、学历结构和医院等级参差不齐的特点.建议针对学员学历和医院等级采用分层次培训,加强其护理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the recognition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room scale, ROSIER)对急诊室可疑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急诊医师在急诊室使用ROSIER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综合临床诊断将根据患者的急诊头颅CT或MRI扫描,并结合神经专科医师意见制定。计算ROSIER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本次研究的216例可疑脑卒中患者中,ROSIER的灵敏度90.0%,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82.1%,Kappa值为0.74,相关系数为0.59。在急诊室使用ROSIER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筛选,与综合临床诊断结果相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ER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筛选结果的一致性为中高度一致。结论在急诊室,急诊医师使用ROSIER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实习护生护患沟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护患沟通能力的策略,以期减少护患纠纷,全面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急诊抢救室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其客观评价和满意度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急诊患者各500名并分为A、B组,按照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流程对A患者施行治疗性的普通护理,对B组患者则施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规范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流程,并对其结果时行评价。结果优质的护理服务活动的客观评价较好,可以极大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满意度,可在急诊抢救室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utility of the 8-point recognition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room (ROSIER) instrument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a large Irish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Fifty patients had ROSIER scores completed by doctors. Diagnoses achieved using the score were compared with discharge diagnoses. Relations between ROSIER score, impairment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assessed. Results  Forty-seven patients (94%) had a ROSIER Score ≥1 indicating a stroke, 44 (94%) of these had stroke confirmed on investig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missed and three were wrongly identifie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ROSIER was 94%. ROSIER correlated with Scandinavian neurological stroke score. (r = −0.414, p = 0.003)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length of stay in survivors (p = 0.16, one-way ANOVA. F = 3.116, df = 6). Conclusion  The ROSIER is a suitable and useful adjunct in the assessment of stroke patients in Ire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