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性脑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清醒时间、NCT及血氨的改善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透析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庄春柳  李洁蓉 《全科护理》2012,10(10):879-880
[目的]观察乳果糖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乳果糖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4%,对照组为63.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氨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病人杜秘克灌肠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两种保留灌肠方法对肝性脑病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装置,采用恒定速度的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保留灌肠方法.[结果]实验组灌肠速度及完成灌肠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恒定和易掌握,且残留灌肠液pH值及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肝性脑病病人采用可调性密闭装置进行杜秘克保留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灌肠法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反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等情况。[结果]两组灌肠液保留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水平、不适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肝性脑病病人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可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5.
陈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724-4725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最佳灌肠方法及护理。方法:随机将6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食醋50 ml,生理盐水50 ml保留灌肠,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50 ml,食醋50ml生理盐水50 ml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60%,平均清醒时间观察组为2.5 d,对照组为4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果糖加食醋保留灌肠能促进肝性脑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6.
王静  王斌  金杰  张琳  景颖颖 《护理研究》2011,25(4):315-316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灌肠法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反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等情况。[结果]两组灌肠液保留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水平、不适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肝性脑病病人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可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寻找治疗肝性脑病时的最佳灌肠方法。方法将7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深部保留灌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灌肠后距离排便时间,意识状态的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后组间血氨、ALT、AST、AL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值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前3d意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肝性脑病时采用新型保留灌肠法效果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II—III级肝性脑病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情况、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每次灌肠前后静脉血氨浓度。结果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静脉血氨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霞 《现代护理》2002,8(10):773-774
目的 探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85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8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为3-5天,85例肝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均做了血氨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9.53%。总有效率83.72%;对照组显效率为23.81%,总有效率64.28%。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保留灌肠治疗的体位,灌肠液的温度,量,插管深度,操作方法等的正确选用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美芳 《护理研究》2009,23(3):690-690
[目的]探讨两种深留灌肠方法对肝性脑病痛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寄闭式装置,采用恒定速度的聚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保留灌肠方法。[结果]实验组灌肠速度及完成灌肠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恒定和易掌握,且残留灌肠液pH值及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优于时照组。[结论]肝性脑病病人采用可调性密闭装置进行杜秘克保留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 方法 将4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用20ml针筒接吸痰管方法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管接肛管方法进行灌肠。 结果 观察组灌肠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优于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提高了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用具对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改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保留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液在患者肠道中的保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我院改良的灌肠用具能明显提高灌肠疗效和插管成功率,降低管道脱出和药物外泄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宋林艳  慕志杰  卢霞 《全科护理》2013,(26):2407-2408
[目的]观察食醋灌肠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43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食醋灌肠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治疗7d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氨、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醋灌肠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3)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方法治疗,观察组(n=33)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乳果糖不同保留灌肠方法对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果糖保留灌肠方法对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普通保留灌肠法,B组采用输注保留灌肠法,接受乳果糖保留灌肠后,均先左侧卧位,再抬高臀部右侧卧位,连续5 d,治疗1 w,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输注法保留灌肠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普通法长,且患者意识好转及血氨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普通保留灌肠法.结论 采用乳果糖输注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微波治疗仪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仪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盆腔炎的住院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抗感染和口服中药治疗,现察组采用按方煎药并浓缩至100 mL灌肠同时配合微波治疗.[结果]现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现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 4.12%、64.71%,观察组有效病人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牛学红 《护理研究》2005,19(22):2011-2012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HE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ET、BA水平、L/M排泄率均降低,Occludin、Claudin-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能显著提高HE患者的临床效果,保护肠黏膜屏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改进保留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改进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12 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均用保肝降酶及抗肝昏迷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进插管深度的密闭式灌肠方法。结果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后 ,延长了药物保留于肠道内的时间 ,药物作用发挥得更有效。结论 :提高了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