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爱玲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9,(5):426-426
曲某,女性,43岁。2007年7月来我院就诊,主诉近2年来无明显原因便秘,3~7d一行,伴肢倦乏力,口淡无味,曾服用复方芦荟胶囊(主要成分芦荟、青黛、朱砂衣)及番泻叶代茶饮治疗。服药时大便尚通畅,但停药后又出现大便秘结。后服用中草药20余剂,其方药大都为泻热通导,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类,均不奏效,故来本院诊治。患者述大便干燥,4~7d一行,黏腻不爽,伴口干喜冷饮,饮食无味, 相似文献
2.
刘爱玲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4)
曲某,女性,43岁.2007年7月来我院就诊,主诉近2年来无明显原因便秘,3~7 d一行,伴肢倦乏力,口淡无味,曾服用复方芦荟胶囊(主要成分芦荟、青黛、朱砂衣)及番泻叶代茶饮治疗.服药时大便尚通畅,但停药后又出现大便秘结.后服用中草药20余剂,其方药大都为泻热通导,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类,均不奏效,故来本院诊治. 相似文献
3.
4.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虽无器质性病变,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临证发现在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大便黏涩不爽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邪内生,肠道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职,提出湿易从热化、... 相似文献
5.
6.
贾某,女,44岁,于2000年3月1日初诊。病人于半年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咯痰,胸闷,气道而喘。自取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近几日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频繁咳嗽,吐白稀痰,纳呆,胸闷,倦怠乏力,时有头晕,大便溏。3月1日,病人前来求治。查:舌质淡胖苔白滑,右寸脉滑实,关脉沉细。体温37.2,支气管可闻及湿罗音,白细胞 11× 109/L,嗜中性粒细胞 0. 81,淋巴细胞0.43。X线胸部透视:双肺纹理粗乱,双下肺散在少量模糊明影。中医辨证:脾虚湿盛,痰饮阻肺。治以健脾化饮,祛痰止咳。四君子汤合干麻黄汤加…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发热中医辨证为内伤发热,与痰湿郁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等有关。本例患者见面色不华,头身困重,胸闷纳呆痞阻,舌红,苔黄腻,脉滑,是为湿邪,气机阻滞,加上脾虚不运而生湿,湿邪留恋,郁而发热,误投滋阴,湿邪更甚,当以化湿为主,兼以清热。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胃肠道蠕动减弱及肠道不协调运动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排便困难,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此类病症愈发成为困扰现代人生活的问题。该病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年老体虚等。功能性便秘属中医“后不利”“大便难”等病范畴,魏峰明教授致力于肛肠疾病临床研究20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湿秘的病位在于大肠,与肺、脾、肾、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湿本在肾,湿标在肺,湿制在脾。肾阳虚则不能上蒸脾胃水谷之气以养脏,不能化气行水排秽除浊,是形成湿邪的根本原因。他运用“寒热并用”“气血同调”等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尤以湿秘为甚,且三焦辨证的思路贯穿其中,善于调理气机,运用升发与通降之药物,去除湿邪,而腑气通畅,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提供宝贵的经验。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魏峰明教授从湿论治便秘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毛志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2):1809-1809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迅速,证见多端,反复难愈,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现代医家多遵朱丹溪“哮喘专主于痰”之说,分寒哮、热哮辨治,取得很好疗效。多年来,笔者根据湿邪的致病特点和湿、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哮喘临床治疗中,加强祛湿治疗,每获良效,现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