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仍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研究虽然已进行了百年,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周围神经或其他组织移植,以改善脊髓损伤部位的微循环,促进损伤的脊髓再生修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1~7〕。但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50只大鼠于T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再取右侧坐骨神经10mm移植到脊髓缺损处,近端接脊髓,远端接马尾,分别于术后2、4、6、8、12、22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移植处坐骨神经、吻合口远端马尾神经、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并用摄像机记录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对照组:8只大鼠,于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不移植坐骨神经,观察脊髓缺损远端马尾神经和左右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坐骨神经的轴突及髓鞘部分崩解,密度降低,无再生轴突形成。实验组术后4周电镜下偶见移植处坐骨神经髓鞘及轴突形成,术后8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较多细的有髓神经纤维,22周时接近正常;同时观察到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大鼠后肢功能部分恢复,肌力达3级。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有再生能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不同移植方式修复治疗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肋间神经不同移植术式对治疗损伤脊髓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经T8、T9平面切除4mm长的半侧脊髓制成脊髓半切伤模型,用6~8条纤细的肋间神经节段按近端白质-远端灰质和近端白质-远端白质两种桥接术式填充缺损处,对照组用明胶海绵填充脊髓半切残腔。饲养4~6周,观察其后肢活动功能、斜板试验及运动功能,光镜下观察植入区的组纵结构。结果:两种术式受试鼠的后肢功能部分恢复,镜下见移植组织存活、充填于缺损处,部分与脊髓组织融合。组织、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术式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自体肋间神经的植入对损伤脊髓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同的桥接术式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许多学者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研究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应用到临床还有相当的距离。从最初认为脊髓不能再生,到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目前,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研究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较成功的实验方法是利用组织移植促进功能恢复,组织移植理论上具有:a)连接损伤的脊髓,为神经元生长穿过损伤部位提供化学及力学诱导;b)连接损伤的脊髓,提供额外的细胞修复损伤的反射弧;c)提供活性因子,挽救将死亡的神经元或调节中枢反射弧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性任务。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延长和髓鞘的再生,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呈高发生率 (美国为 3 .0~ 3 .5 /10万 )、高致残率 (全瘫占 67% )、高耗费(美国为 5~ 7万美元 /患者 /年 )、低死亡率 ( <5 % )的新特点。SCI再生修复的研究成为近年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l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1.1 移植修复1.1.1 周围神经移植[2 ,3 ]早在 2 0世纪初 ,即有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损伤脊髓的成功实验报道。最近Cheng[2 ] 等在Science报道了大鼠自体肋间神经切成几节用含aFGF的Fibrin胶粘合桥接损伤脊髓的两断端 ,分 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方法: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后,将大鼠分为2组,各20只。神经移植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12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周围神经再生情况,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分3个时点(1、2、3个月)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脊髓变性,可见瘢痕和空洞,移植组术后12周,损伤区脊髓与周围神经融合良好,可见再生轴突,跨越损伤段脊髓,周围神经无变性。12周时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结果提示:神经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存活良好并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困扰人们的难题。SCI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脊髓空洞、胶质瘢痕构成阻碍轴突生长的机械屏障;(2)原发和继发的神经元凋亡,使脊髓缺乏自我修复能力;(3)神经营养因子缺乏;(4)损伤局部存在抑制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成年鼠分为A、B2组,A组为单纯用带血供的正中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B组为带血供正中神经移植后给予脉冲电磁场治疗,术后60d进行大体、组织学(光、电镜)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移植神经内再生轴突形态计量分析。结果:在组织学,神经传于单纯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的A组。结论:带血供周围神经是修复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自体和异体神经组织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组织联合移植对成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能力。方法:成年雌性Wistar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损伤T1-3脊髓左后柱,移植孕14d胚胎脊髓(FSC组15只)或带血管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15只),另6只做对照组。术后8周行体感诱发电位、光、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V+F组胚胎组织体积增长速度、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FSC组(P〈0.01),细胞大多分化较好,有少数类似运动神  相似文献   

11.
兔胚胎脊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用胚胎脊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将36只新西兰家兔制成兔双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按脊髓桥接长度分为3组,每组两侧神经桥接长度不同。第1组桥接长度为坐骨神经直径的4倍,第2组为8倍,第3组为16倍;左侧选用胎兔脊髓桥接,右侧为自体神经桥接。于术后1、2、3个月任选2只动物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另外10只取移植段中、远段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兔脊髓前角3组均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扫描电镜下见到胚胎脊髓移植段及远段有大量的正常神经纤维,其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与对照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兔胚胎脊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两种修复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后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损伤成鼠胸髓左后术,移植孕14d3胚胎脊髓(F组),胚胎脊髓加自体带蒂正中神经(V+F组)及不移植(对照组),观察胚胎脊髓的生长、分化情况及对宿主的修复能力。结果:V+F组胚胎脊髓体积增长速度、神经纤维数量和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F组(P〈0.01),细胞分化较好,突触较成熟,界面区无明显的胶质增生。V+F组SEP的P1、N1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  相似文献   

13.
我在2003年两次讨论了脊髓损伤的修复[1、2],修复的目标不是损伤节段的神经细胞,而是传导中断的长束及其远端瘫痪肢体的功能有所恢复.至今5年过去了,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特别是有关嗅鞘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脊髓损伤修复的认识亦有提高,但从实验结果看,修复损伤脊髓取得运动功能恢复的进展并不大.  相似文献   

14.
嗅鞘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G)的培养及其对大鼠脊髓挫伤加横断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OB)做OEG培养,OEG植入挫伤加横断伤的大鼠脊髓内(A组),设立注入DMEM培养液(B组)和单纯椎板切除(C组)的对照组。观察术后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取材,了解脊髓再生情况和双笨亚甲胺(Hoechst)标记的OEG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1)手术4周后,BBB运动功能得分A组均高于B组。(2)在脊髓损伤区及其周围,神经纤维A组数量多于B组,均少于C组。(3)Hoechst标记的OEG大量存在于A组脊髓损伤段周围。结论:OEG移植具有明显促进脊髓挫伤加横断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鼠胎脊髓组织移植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太民与功能的修复作用。在半切洞损伤的成年大鼠脊髓内,植入大鼠胚胎脊髓组织,术后行联合行为记分、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物能在宿主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能生长、分化、修复宿主脊髓的组织损伤,诱导宿主神经纤维系的建建,改善宿主损伤脊髓的神经传导,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述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现状及前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治疗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 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SCI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它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以及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具有促进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论 干细胞治疗SCI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但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联合活化巨噬细胞联合移植修复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方法]首先获取活化巨噬细胞及周围神经备用,将所有实验用小鼠均制成脊髓半切模型,最后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共81只。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20只,为巨噬细胞移植组;B组20只,为周围神经移植组;C组21只为周围神经与巨噬细胞联合移植组;D组20只,为空白对照组。每一组内再随机分为3组,第1组7只,用来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及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第2组7只小鼠,用来进行脊髓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查;第3组6只小鼠(C3组7只),作为实验补充组。从术后第1周到术后第12周,通过术后BBB运动功能评分。SEP检测、免疫组化组织学观察来评估SCI的修复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用ONEWAYANOVA法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选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小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SEP检测结果:C1组与其他各组均存在差异(P<0.01),动物肢体功能恢复显著。A1组和B1组与其他两组存在差异(P<0.01),两组间相比,B1虽较A1组评分略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物肢体功能恢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2组NF阳性细胞数目在SCI处的分布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NF阳性细胞分布密度明显大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周围神经与活化巨噬细胞联合移植能有效促进小鼠脊髓半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移植联合aFGF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115只;随机分为4组.A组(自体肋间神经移植组;n=30):在T9水平横行切断脊髓并切除3mm;植入自体肋间神经;B组(自体肋间神经联合aFGF移植组;n=30):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脊髓缺损处植入自体肋间神经和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C组(脊髓横断组;n=30):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作成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B组为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手术后1、2、4、8、10周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SEP和MEP潜峰时的恢复B组优于A组。结论:高压氧与带血供周围神经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传导束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再生的情况。方法121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A组(实验组,n=25):在T9水平横行切断脊髓并切除5mm,植入肋间神经和含酸性成纤维因子(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纤维蛋白凝胶;B组(水平对照组1,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由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填充;C组(水平对照组2,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植入肋间神经和不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D组(水平对照组3,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旷置;E组(空白对照组,n=21):仅行椎板切除术。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FG逆行神经示踪、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脊髓传导束再生的情况。结果A组在损伤区有BDA标记的神经纤维通过,在颈髓背角和腹侧角、脑干中缝核和红核、网状结构、前庭侧核以及在大脑运动皮层的第V层均发现FG标记阳性的神经细胞数。A组大鼠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B、C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能部分修复脊髓传导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