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适合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移植的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移植骨髓衍生肝干细胞对酒精性肝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进一步探讨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Balb/c雌性小鼠100只,SPF级,5~6周龄,体质量15~18g,随机区组法分为造模组92只,对照组8只。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组于灌胃的第4,8,12,16周末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眼球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以100g/L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血标本用于测定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的第16周末处死,处理同造模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纳入Balb/c雌性小鼠100只,实验中造模组共23只小鼠死亡,多为急性和亚急性死亡。对照组全部成活。①灌胃初期,造模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等现象,实验开始4周后上述症状减轻,对照组小鼠则食欲正常,无嗜睡现象。②在实验刚开始1周时小鼠体质量(15.67±0.98)g,与实验开始时(16.38±0.58)g相比呈明显负增长(P<0.05)。第4,8,12,16周称质量时,造模组小鼠体质量[(16.17±0.91),(17.23±1.39),(18.27±0.85),(19.31±0.9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0.57),(19.52±0.85),(20.56±0.86),(21.41±0.95)g],(P<0.05)。③对照组小鼠肝脏表面光滑细润、色红等。造模组小鼠肝脏色泽较正常肝脏暗淡,表面充血,肝脏呈增大趋势。造模组小鼠的肝重比(肝脏湿重/小鼠体质量×100%)均大于对照组。④造模组4周时可见轻度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时酒精性肝炎改变加重并出现了纤维组织增生,16周时肝纤维化已明显形成。⑤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三酰甘油均呈升高的趋势:造模第8周后,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均逐步增高,尤其以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明显。⑥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造模第8周后血清中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水平均逐步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的移植提供了前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褪黑素0.25.0.5,1.0ms/kg组5组(n=8)。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酒的摄入量为10g/ks),连续12周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②造模成功后褪黑素各剂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褪黑素0.25,0.5,1.0mg/(kg&;#183;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5mL/kg体积分数为0.02的乙醇,连续28d。③给药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褪黑素1.0mg/ks组纤维组织沉积减少,仅有少量炎症细胞的浸润。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褪黑素0.25,0.5,1.0mg/k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剂量越大,效果越好。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褪黑素0.25,0.5,1.0mg/kg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剂量越大,效果越好。结论: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骨髓源性肝样细胞门静脉移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已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均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具有肝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移植到同种大鼠已纤维化的肝脏,观察其分布、分化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3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100 g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用于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200~250 g清洁级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肝样细胞移植组30只,模型对照组30只,正常对照组15只.肝样细胞移植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门静脉输注不含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肝样细胞移植组输入DAPI标记的肝样细胞,移植后第1,2,3,4周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和血清标本.主要观察指标:肝组织Masson三重染色分期评估纤维化程度.肝脏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样移植细胞定居情况.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肝样移植细胞逐渐从血管进入肝脏实质,最终散布于肝细胞间,移植3周后,荧光衰减明显.移植后第2周,肝组织中的假小叶逐渐吸收或消散,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胶原染色变浅,分布于纤维间隔和汇管区,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移植后第4周肝细胞排列接近正常,偶见点状坏死,无纤维间隔,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诱导的肝样细胞植入纤维化的肝组织后,细胞可停留于汇管区和肝细胞素,植入细胞最早可见于移植后第7天,血生化检查结果提示植入诱导的肝样细胞能够部分替代肝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褪黑素0.25,0.5,1.0mg/kg组5组(n=8)。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酒的摄入量为10g/kg),连续12周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②造模成功后褪黑素各剂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褪黑素0.25,0.5,1.0mg/(kg·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5mL/kg体积分数为0.02的乙醇,连续28d。③给药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褪黑素1.0mg/kg组纤维组织沉积减少,仅有少量炎症细胞的浸润。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褪黑素0.25,0.5,1.0mg/kg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剂量越大,效果越好。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褪黑素0.25,0.5,1.0mg/kg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剂量越大,效果越好。结论: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兔肝纤维化模型建立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国内外已基于不同研究需要建立了多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多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但大鼠血容量少,不利于生化指标的检测。目的:探讨容易重复而且可靠的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方法,并通过骨髓干细胞自体肝门静脉移植给予治疗,判定其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9/2006-03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肝功能检查正常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8只,体质量2.0-2.5kg,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8只,模型组30只。方法:连续12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兔肝纤维化,将造模成功的17只大鼠分为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采集移植组兔骨髓,分离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72h,经肝门静脉自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通过病理与生化指标分析诱导后骨髓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硫代乙酰胺12周时,病理切片显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有少许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部分伸入小叶,有炎性细胞浸润,为肝纤维化症状。经兔肝门静脉移植骨髓干细胞4周后,总蛋白、清蛋白和白球蛋白比值均有所提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有所降低,空白对照组也有改善,移植组肝纤维化病变较空白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结论: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能成功诱导兔肝纤维化,且致死率低,容易重复;骨髓干细胞移植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助于肝组织结构恢复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钱念东  黄萍  齐进  邓廉夫 《检验医学》2014,(11):1154-1157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手术临床确诊NAFLD患者86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60名。采用肝组织活检评估肝纤维化分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OPN水平,并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AST、ALT、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TC、LDL-C及TG均明显增高,且罹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比例较高(P0.01);NAFLD组血清OPN水平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AST、ALT、hs-CRP、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4、0.265、0.192、0.21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与性别、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91,P值分别为0.01、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OPN以32μg/L作为临界值时,诊断肝纤维化≥3期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21和0.855。结论作为促纤维化因子,OPN不仅可以反映NAFLD的纤维化程度,而且在NAFLD病变形成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SF)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4例NAFLD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学、肝脏B超和SF检查。NAFLD患者行肝脏活组织检查。分析并评价SF对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NAFLD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SF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肝纤维化患者的HA、CⅣ和SF小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患者中,相关性分析显示SF水平与HA、CⅣ呈正相关(rHA=0.44,rCⅣ=0.53,P0.05)。ROC曲线发现SF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688(P=0.005),当SF为93μ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3%,特异性为67%。结论血清SF的升高能够反映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变化,有望成为NAFLD早期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9例NAFLD患者,根据患者CT资料分为轻度(n=39)、中度(n=28)、重度(n=22)3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NAFLD患者的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水平相对较高(P0.05),和轻度NAFLD患者相比,中度、重度NAFLD患者的HA、LN、CⅣ、PⅢNP水平较高(P0.05),和中度NAFLD患者相比,重度NAFLD患者的HA、LN、CⅣ、PⅢNP水平较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轻度、中度、重度NAFLD患者的HA、LN、CⅣ、PⅢNP水平和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3、0.512、0.765、0.876,P0.01)。结论 HA、LN、CⅣ、PⅢNP肝纤维化指标在NAFLD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无创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价作用。方法:将996例明确诊断为T2DM、同时经超声诊断为NAFLD的患者(男性578例,女性418例)纳入分析,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常规及肝脏相关酶。计算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值、FIB-4指数、BARD评分、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及NAFLD纤维化评分(NAFLD fibrosis score,NFS)。以NFS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的标准,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其余指标与NFS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这些指标的一致性。结果:T2DM伴NAFLD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中,AST/ALT比值、FIB-4指数、BARD评分及APRI均与NFS呈线性正相关,其中FIB-4指数与NFS的相关性最强(r=0.619,P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AST/ALT比值及FIB-4指数与NFS一致性良好,以FIB-4指数最佳。结论:AST/ALT比值及FIB-4指数可以用来评价T2DM伴NAFLD患者是否存在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胰岛素抵抗(瓜)的相关性。方法以来自江苏徐州地区的262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r),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相关生化指标,计算出NAFLDF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将研究对象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的低诊断阈值(~1.455)及高诊断阈值(0.676)分成三组,A1组:NAFLDFS〈-1.455;A2组:0.676≥NAFLDFS≥-1.455和A3组NAFLDFS〉0.676。Pearson分析肝纤维化评分与各指标相关性;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NAFLDFS与NAFLD、IR的风险性。结果随着NAFLDFS值增高,年龄(Age)、体重(Weight)、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ip)、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围(NC)、FBG、PBG、Fin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逐渐增高,且三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T、AST、PLT、ALB、高密度脂蛋白(HDL.c)随着NAFLDFS值的增高而减小。Pearson分析显示Age、NC、WC、Hip、Weight、BMI、HbAlc、FBG、PBG、PLT与NAFLDFS正相关。随着NAFLDFS值的增加,NAFLD与取的患病风险(OR)也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由1.22(OR=1.22)增加到1.79(OR=1.79):IR的患病风险由1.13(OR=1.13)增加到1.91(OR=1.91);进一步校正性别及年龄后,NAFLD的患病风险由1.15(OR=1.15)增加到1.53(OR=1.53);IR的患病风险由1.15(OR=1.15)增加到2.02(OR=2.02)。结论NAFLDFS与NAFLDF及瓜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简易评价NAFLD及IR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except CBSCT) could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s; (1) HLA 1-haplo mismatched family donor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suitable donor candidates under certain preconditioning regime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LA allele level match/mismatch and the outcomes of the unrelat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offered more sophisticated algorithm for donor selection. New devices and drugs to harvest stem cells are under clinical studies. The efficacy of intra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proved. (2) Fludarabine and i.v. busulfan has one of standards of preconditioning. New generation of drugs such as imatinib may be also beneficial to transplant outcome. (3) ATG, foscavil and other new drugs as well ex vivo manipulated DLI would contribute better outcomes. (4) Registration and follow up for patients and donors would be a global standard in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肝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肝纤维化。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对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0 只雌性 Wistar 大鼠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致慢性肝损伤模型后,随机等分为 2 组,间充质干细胞组(n=10)在第 4,8,12,16 周时尾静脉注射雄性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109L-1),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慢性肝损伤 20 周后,Y 染色体仅能在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检测出,说明间充质干细胞被成功移植并存活。MRI显示在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有大量的增生性结节。与模型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组中的结节数、纤维化评分、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胶原面积均明显增高(P 〈 0.05)。表明体循环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导致其植入肝脏组织,并且在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促进了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半相合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经8Gy^60Coγ射线照射后,BALB/c(H-2^d)雌性小鼠分为两组:MSC组,尾静脉输注经cm—DiI膜染剂标记的CB6F1(H-2^bd)雌性小鼠的MSC和CB6F1雄性小鼠的骨髓及脾的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单独输注CB6F1骨髓及脾的单个核细胞。观察两组移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onA和LPs刺激的T、B淋巴细胞增殖,供受者及第三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供者骨髓及脾细胞在受者胸腺、骨髓和脾脏的植入率,供者MSC在受者体内分布,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和生存分析。结果移植后90天(+90天)内,MSC组CD3阳性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30天MSC组CD3CD4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组+14天后B细胞增殖功能开始恢复,+30天达到正常值,而对照组+60天才恢复到正常值。供受者的MLR中MSC组的RR值始终低于对照组;第三者MLR中MS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天MSC组受者骨髓和脾中的sry基因多于对照组。移植后MSC主要集中在胸腺、骨髓、肝、小肠,并且大量扩增。对照组急性GVHD发生率高于MSC组(P〈0.05),+90天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GVHD,MSC组+120天后出现慢性GVHD,程度轻于对照组。MSC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C促进骨髓干细胞植入,加快C1M淋巴细胞恢复,促进体液免疫恢复,减少GVHD发生率,并且在受者胸腺、骨髓、肝、肠和心内膜下大量扩增,起到修复损伤作用,提高半相合骨髓移植动物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肝衰竭或肝功能支持替代方法来讲,原位肝移植供体来源有限,肝细胞移植受供体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困扰,肝脏干细胞存在数量少且体外增殖困难等限制.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为类肝细胞后移植对损伤肝脏的形态学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6-10/2007-09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实验室完成.材枓: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诱导组、对照组,24只/组.另取Wistar大鼠3只用于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由Sigma公司生产.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酶消化传代,传至第3代向细胞中加入含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g/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D/F12培养液悬浮诱导,调整细胞密度为108L-1.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肝脏损伤模型,造模后24h,诱导组门静脉移植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对照组移植等量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第1,7,14天,免疫组化检测CKl8、CD34阳性细胞的分布迁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汇管区新增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汇管区CKl8、 CD34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从汇管区向肝小叶内迁移,不断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同时汇管区新生的小胆管数量亦明显增多,且有部分向坏死区迁移,参与肝脏的修复.[2]透射电镜下对照组卵圆形细胞数量较少,而诱导组汇管区有新生内源性细胞,可发现数个细胞排列成的小胆管,并逐渐演变为体积较大的肝细胞.结论:从形态学角度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移植于受损伤的肝脏,可一定程度上修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目前国际上研究骨髓源干细胞对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介绍目前对其机制的假定,为干细胞在肺纤维化治疗上的应用提供思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6-12相关文献,检索词"stem cells,lung fib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查阅中文期刊数据库2000-01/2006-12干细胞与肺损伤相关文章,检索词"干细胞,肺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移植的异体骨髓源干细胞在肺损伤受体内行为的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以及特发性肺纤维化进程中因子环境的相关文章。排除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文献207篇,按上述标准引用其中31篇。资料综合:由于肺部结构的复杂性,干细胞的应用研究进展落后于其他器官。目前主要的研究还集中于动物模型阶段,临床上的研究多效果有限。动物模型研究多采用在模型鼠体内植入干细胞观察治疗效果的方法,主要通过性别不匹配或携带标记鼠的骨髓细胞或骨髓细胞亚群移植等手段。关于移植干细胞减缓炎症、对抗纤维化的机制,目前的研究结论还有待统一。一种假定是植入的干细胞替代II型肺泡上皮,另一假定是外来的干细胞改变受损部位微环境。结论:骨髓来源干细胞在治疗及预防肺纤维化方面可能存在巨大潜力,其具体治疗方案与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7~8周龄mdx鼠2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髓移植4,8,12,16周组、空白对照组,5只/组。另选取4~6周龄C57鼠20只作为供体鼠,10周龄C57鼠5只作为阳性对照组。②各组在移植前均给予照射剂量为7Gy的放疗预处理。放疗完毕后,骨髓移植4,8,12,16周组均进行尾静脉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2×107/只,0.3~0.5mL;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尾静脉输入0.3mL磷酸盐缓冲液。③骨髓移植4,8,12,16周组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处死,取其腓肠肌,制备抗肌萎缩蛋白样品,进行抗肌萎缩蛋白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以GAPDH作为内参。结果:25只7~8周龄mdx鼠、5只10周龄C57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抗肌萎缩蛋白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无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骨髓移植4周组仅可见抗肌萎缩蛋白的微弱表达,dystrophin/GAPDH灰度比值约为0.095±0.267;骨髓移植12周组约为0.218±0.338;随骨髓移植时间的延长抗肌萎缩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移植后16周的表达量较移植后8周明显增加(0.393±0.385,0.173±0.284;t=6.062,P<0.05),但仍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1.172±0.328(t=3.14,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mdx鼠后应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可于不同时间检测到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且随移植时间延长表达量增多,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长久持续参与受损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