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资料和方法王.且我们对1993年6月~1994年1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sl例均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43例,年龄25~7O岁;女8例,年龄57~71岁。病变冠状动脉共77支,其中右冠状动脉30支,左前降支28支,左回旋支19支。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及血清酶学变化。回.2方法记录患者发病后Q波形成后的心电图(前壁心便参阅12导联,下壁心梗参阅18导联)。采用图表法对冠状动脉造影后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巨.3结果判定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为阳性.心电图两个相应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2.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发达国家仍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在美国,每年有近150万人患AMI.虽然AMI的死亡率在最近10年来下降了约30%,但是仍然有1/3左右的病人不治而亡。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h内,其原因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颤。因此,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心电图有特征性的改变以及有动态演变规律,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定性、定位、分类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5.
郭风华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2013,(6):90-9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心电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变化24例,无典型心电图变化者36例.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早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过去40~50年间,与心脏其它的一些无创性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发展缓慢。但是,心电图的正确诊断,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心电图还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最经济的和最佳的心脏病诊断方法,但常常引起误诊,因此应仔细分析。 近10年来,一些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变化与生物化学标志物、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室收缩性和心肌代谢之间的相关性。这些研究极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能力,现介绍如下。1.心脏的解剖结构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果有助于正确评价新出现的束支阻滞、心电轴的变化和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7.
李国凡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4):236-23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有100#以上的历史,体表心电图迄今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这是因为体表心电图为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在床旁进行,短时间内即可作出诊断。如将心电图描记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可对70%~80%的AMI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30年代 Wilson创建胸导联以来 ,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心电图描记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近十余年来 ,一些学者通过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检查和血清生化标志对比 ,提出了一些诊断 AMI的新观点和新指标 ,提高了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能力。1 心电图诊断 AMI的新标准和心电图分类方法的演变1 .1 心电图诊断 AMI的新标准 长期以来 ,新出现的病理性 Q波和 2个相邻导联出现 ST段抬高被认为是诊断 AMI的可靠标准 ,但对病理性 (坏死型 )Q波诊断标准和对 ST段抬高的要求不尽一致。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 0 0 0年度急诊科收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15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对AMI部位的判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医师的诊断水平,指导救治。1 资料与方法:115例患者均经急诊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且住院后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诊断,均于发病2 4h内就诊。指定2名医师按事先设计的登记表登记、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急诊科诊断、18导联心电图部位判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的独立危险因素、转归等。2 结果:115例患者中男99例,女16例,年龄2 2~80岁,平均( 6 1±14 )岁。急诊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1.
应用O’Rourke等[1]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ECG诊断标准,分析发病6小时内AMI患者的首次ECG,探讨该标准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93年3月~1997年12月发病6小时内经急诊或院前抢救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3例AMI患者首次ECG,其中男性4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8.4±12.3岁。发病至首次ECG时间为5分钟~6小时,中位数时间为120分钟。心肌梗死部位:单壁39例(下壁27例,前间壁7例,前壁2例,广泛前壁3例),多壁13例,心内膜下1例。 2.ECG判读:对每份ECG逐一导联测量、记录QRS波形态、Q波宽度(ms)和深度(mm)以及ST段抬高和/或降低幅度(mm)。AMI判定标准:①相邻的ECG导联ST段抬高≥1mm(V1~V3≥2mm);②至少一个导联有对应性的ST段压低≥0.5mm;③坏死性Q波。 3.统计学处理:统计ECG各项诊断标准的阳性率以及各诊断标准联用诊断AMI的敏感性,采用χ2检验。 相似文献
12.
13.
<正>体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无创、便捷、快速、实用、准确,一直伴随着心肌梗死诊断、治疗和恢复全过程。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研究不断深入、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心电图诊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本研究对近年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一些新的概念、观点、认识和诊断标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判读急诊心电图是临床医师实施介入治疗及进一步后续诊断检查的基础。介入治疗与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使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定性、定位、风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和拓展。该文结合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影像学的相关研究,对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彩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2):737-738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收集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文献资料,探讨其误诊的原因.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结合临床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抢救成功率.对同时合并有心脏外疾病经治疗无效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病情的复杂性,以利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确诊,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以ST段显著移位为特点,面对损伤区的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背向损伤区的导联,则呈相反的变化,病后数小时出现大Q波及T波倒置。结论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各指标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AMI组和假手术组(SH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检测术前、术后10min内和术后6周心电图的变化,6周后取出心脏作病理检查。结果两组术前心电图均正常。AMI组术后10min内心电图胸导联ST段较术前明显抬高(P<0.01),ST段抬高(>0.2mV)对AMI诊断的灵敏度为84.6%(11/13),特异度为100%(2/2)。和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胸导联R波振幅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心电图胸导联显示病理性Q波只见于大体病理可见较明显的梗死瘢痕形成的兔中。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对家兔AM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及介入性诊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单纯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少见,多与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存,约14—36%下壁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