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订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膀胱癌病人DC的变化及目前DC对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与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是指具有树枝状形态 ,膜表面高表达 MHC 和 类分子以及多种辅助分子 (如CD5 4、CD80、CD86等 ) ,能有效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激活初始型 T细胞的一类细胞。作为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DC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癌 (HCC)是高度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以 DC为基础的肝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就 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 HCC…  相似文献   

3.
以肿瘤疫苗为基础的主动免疫治疗和以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热点,近来发现,肝癌患者癌灶缺乏成熟而有活性的CD8+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表明肝癌发生过程中有活性DC的浸润作用[1]。DC是机体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成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其最大特点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CD4+Th细胞和CD8+CTL细胞),生成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DC能识别、加工、提呈抗原,表达高水平MHC类分子,共刺激分子,粘附分子,同时分泌高水平的IL-12,从而主导初始型T细胞生成Th1型应答,Th1型应答在…  相似文献   

4.
汤志刚  王春友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6):479-480,444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几种免疫治疗中,利用以细胞为基础的疫苗进行的主动免疫疗法,近年来正逐渐成为免疫学家和肿瘤学家的研究热点,细胞疫苗的高免疫原性可以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阻止肿瘤的形成、生长、扩散和复发,甚至消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 ,但其失败率超过 2 0 % 〔1〕 。不少患者于接受治疗时已经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在对于复发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采取激素治疗、化疗、放疗治疗的疗效均不理想时 ,免疫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突状细胞 (DC)肿瘤疫苗的研究。肿瘤疫苗可以激活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为主的机体抗肿瘤作用 ,使用自体或异体瘤苗 ,细胞溶解产物和肿瘤抗原的接种治疗可以产生一定的疗效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疗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被认为是由于抗原提呈系统的不足。DC细…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 (DC)被认为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对以DC为基础的癌症疫苗的研究进展迅速 ,可望成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本文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提取、前列腺癌病人DC的变化以及目前DC疫苗治疗晚期、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活性氧对膀胱癌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通过细胞培养方法观察外源性活性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羟自由基对膀胱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及对DC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s)杀伤膀胱癌细胞株T-24的影响,了解NO、羟自由基对DC递呈抗原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树突状细胞(DC)更是成为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免疫治疗已应用于黑色素瘤和肾癌等肿瘤的治疗中。有关DC疫苗治疗前列腺癌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本文就有关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原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启动、维持并调控免疫应答.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骨肉瘤治疗受肿瘤细胞耐药和免疫逃逸机制的影响,其疗效尚处于瓶颈状态.该文就DC疫苗与骨肉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肿瘤疫苗战略是建立在由肿瘤特异抗原细胞毒T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肿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这一原则[1]基础上的。肿瘤免疫应答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传递抗原给T细胞,而是要先把肿瘤抗原递呈至一种特殊的细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如树突状细胞(DC),递呈抗原给T细胞,使其能识别肿瘤细胞,从而消灭肿瘤。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与泌尿系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乳腺癌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尤其在乳腺癌中应用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肿瘤疫苗治疗的目标是诱导肿瘤特异性和长期的免疫应答,以清除体内肿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调节、维持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核心作用[1]。本文就DC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树突状细胞概述1.DC生物学特性人DC发育经历4个阶段:①骨髓干细胞;②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样组织中循环的DC前体;③定居于组织中的未成熟DC;④次级淋巴样器官中的成熟DC。CD34+造血干细胞经粒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鄄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可产生髓样DC、表皮朗格罕细胞和间质DC。表皮朗格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乳腺癌细胞抗原体外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DCs)对2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探讨其体内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 新鲜癌组织制备成热休克凋亡细胞抗原负载外周单核细胞来源DC,分别在采血后第1、2、4、6周于患者腹股沟淋巴结富集区进行皮内注射,细胞剂量为4×10+~6×106/次.结果 DC免疫治疗后患者血清抗瘤免疫因子水平明显上升:白细胞介素(IL)-2治疗前为(33.8±7.2)ng/L,治疗后为(68.5±12.4)ng/L;IL-12治疗前为(48.5±10.9)ng/L,治疗后为(118.2±31.5)n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为(18.7±5.3)ng/L,治疗后为(78.3±11.5)ng/L;干扰素(IFN)-γ治疗前为(20.5±6.3)ng/L,治疗后为(92.6±14.9)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TH试验阳性率为7/10;4/10例IFN-γ+CD8+T细胞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随访发现:除1例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疾病进展(PD),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与转移症状(SD).结论 以乳腺癌细胞为抗原负载自体DC免疫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非特异免疫水平,激发体内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是一种安全、副反应较小、有效的乳腺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疫苗与胃肠道肿瘤免疫免疫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方法反复冻融法获得BIU-87细胞抗原;人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GM—CSF、IL-4和TNF-a的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诱导出人DC并负载肿瘤抗原;9d后成熟DC与自体T细胞共孵育诱导膀胱癌抗原特异性CTLs; 用MTT法检测其对BIU-87体外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的能力。结果负载膀胱癌抗原的DC诱导的特异性CTLs可明显杀伤BIU-87细胞,在效靶比为40:1时杀伤率为(65.5±6.4)%,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负载抗原DCs较未负载抗原DCs有更强的分泌IL-12能力(P〈0.05),而且不同时期的DC分泌的量不同。结论负载膀胱癌抗原的DC在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膀胱癌效应,提示以DC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有望提高膀胱癌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佐剂对结肠癌LoVo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 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提取细胞抗原并致敏DC,然后将后者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其对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结肠癌LoVo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能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后者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肿瘤细胞裂解物提取方法简单,易于临床实施,其作为细胞抗原致敏DC制备的肿瘤疫苗能有效活化并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将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 (DC)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 (APC) ,在诱发抗肿瘤免疫中担任重要角色 ,并作为肿瘤疫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不断发展。早期临床试验表明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疫苗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应用中体现了低毒性 ,且证实了在某些患者出现了免疫和临床反应。尽管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但最终产生临床有效的肿瘤疫苗的前景变得更加现实。  相似文献   

19.
以树突状细胞 (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正逐步走入临床。本文就近年在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肿瘤细胞对 DC成熟的影响、以 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以及 DC的回输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s (DCs) loaded with breast tumor cells antigen in inducing tumor-specific T cells response in vivo. Methods Fresh tumor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collected and made into apoptotic heat shock tumor cell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isolated. DCs were induced from monocytes with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M-CSF) and interleukin-4 (rhIL-4) combination for 5 days. DCs were co-cultured with autologous apoptotic heat shock tumor cells for 48 h.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s received four vaccinations of auto-DCs at 1 st, 2nd, 4th, and 6th week with cell number from 4×106 to 6×106. Results The vaccinations were well tolerated, and most patients experience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DC immunization. Cytokine levels including IL-2, IL-12, TNF-α and IFN-γ in sera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after DC vaccination [(68. 5±12. 4), (118. 2±31. 5), (78. 3±11.5) and (92. 6±14. 9) ng/L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vaccinations [(33. 8±7. 2), (48. 5±10. 9), (18. 7±5. 3 ) and (20. 5±6. 3) ng/L respectively]. Both antigen specific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reac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antigen specific IFN-gamma+CD8+T lymphocytes were examined after 4 times of DC vaccinations. The DTH tests were positive in 7 out of 10 patients. The frequency of IFN-γ+CD8+T cells was enhanced in 4 out of 10 patients. One out of 24 patients experienced a progressive disease, while the others showed no progress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34 months. Conclusion Autologous DCs loaded with heat-shocked apoptotic breast cancer cells antigen elicit specific anti-tumor T cell immune responses companying with high levels of Thl type cytokine secretion. DCs vaccination after surgery may be a novel and effective combination tool for tum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