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采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分别测定健康人和内中膜增厚患者的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分析WSS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50例健康人(健康组)和50例内中膜增厚患者(增厚组)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DICOM文件,运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二维空间分布图、三维空间分布图和WSS数据,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 健康组WSS的变化范围在4~14 dyn/cm2之间(1 dyn=10 5N),增厚组WSS的变化范围在2~6dyn/cm2之间.增厚组WSS平均值[(2.87±0.59)dyn/cm2]显著低于健康组[(6.91±1.20)dyn/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28,P=0.000).结论 内中膜增厚患者颈总动脉局部产生了低WSS区,说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的WSS降低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对比增强流场(CEFF)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窦区壁面剪应力(WSS)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47例T2DM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T2DM患者分为IMT正常组(n=21)和IMT增厚组(n=26),采用CEFF分析软件,计算颈动脉窦区WSS,绘制相应WSS空间分布图,记录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WS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颈动脉窦区均存在两个低WSS区和一个高WSS区:颈总动脉远端至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存在大范围低WSS区,颈总动脉远端前壁存在小范围低WSS区,颈内动脉起始段前壁为高WSS区。IMT正常组[(3.39±0.60)dyne/cm2]和IMT增厚组[(2.58±0.46)dyne/cm2]患者颈内动脉后壁WSS值均较对照组[(3.74±0.53)dyne/cm2]显著减低(P均<0.05);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减低(P<0.05)。结论 CEFF图像技术可初步定量检测动脉WSS,有望早期、可视化评估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按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IMT异常患者统计分析,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hsCRP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7.6±1.6)mg/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3.6±1.3)]mg/L],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9.3±1.8)mg/L]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3.6±1.3)mg/L]与增厚患者[(6.8±1.2)mg/L],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hsCRP水平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血流向量成像(VFM)评估并比较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颈总动脉血管壁剪切应力(WSS),并探讨VFM技术在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倾向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实验组)及4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资料。获得颈总动脉超声WSS,并与年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两组颈总动脉IMT均属正常范围,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厚。(2)颈总动脉WSS显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3)相关性结果:年龄与IMT及WSS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IMT与WSS之间呈负相关;WSS与PSV、EDV、MnV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IMT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已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趋势,VFM可简单、快速、可靠地评估早期动脉硬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的研制原理及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法,探索健康人群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超声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集70例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的DICOM格式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用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并绘制其颈总动脉的WSS空间分布图,并与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可视化”地分析了70例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的WSS空间分布图,可见管壁附近WSS高于管腔中央,每段管壁的WSS并非完全一样,有高低变化。定量分析右侧颈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27±1.51)dyne/cm2,左侧颈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12±1.65)dyne/cm2;用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右侧颈总动脉的 WSS均值为(8.34±1.95)dyne/cm2,左侧颈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38±1.37)dyne/cm2。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测量颈总动脉WSS的一致性,右侧颈总动脉两种方法的偏倚为0.0695001,左侧颈总动脉两种方法的偏倚为0.316000,双侧颈总动脉的偏倚均较小,表明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结论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与Hagen-Poiseuille公式一样能准确、快捷地评估颈总动脉的WSS,并将其可视化,准确显示不同空间位置WSS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组32例,子痫前期组26例,同期正常妊娠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对所有受检者右侧颈总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总动脉的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和僵硬度系数(β)。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的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的CC、DC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的IMT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的IMT与β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00),与CC、DC呈明显负相关(r=-0.81,r=-0.76,P=0.000)。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的颈总动脉的弹性已发生明显改变,且子痫前期患者颈总动脉的IMT也发生明显改变。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颈总动脉的IMT与弹性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分别检测106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径(CCA)、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29例健康组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IMT增加(P〈0.05);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筛选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常规首选检查,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级别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高血压1级、2级、3级,每组患者各35例与正常对照组35例进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分别测量各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及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2)高血压组的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且级别越高,颈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超声检测并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NMD),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p)及最大剪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FMD降低,颈总动脉IMT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最大剪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FMD与颈总动脉IMT(r=-0.69,P〈0.01)、Ep指数(r=-0.48,P〈0.01)、β指数(r=-0.54,P〈0.01)呈负相关,与最大剪切率(r=0.57,P〈0.01)呈正相关。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改变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血清脂联素、(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总动脉IMT和血清脂联素、(hs)CRP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各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hs)CRP水平逐渐增高,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血清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62例,所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并依据IM 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14例(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48例(正常组),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PP和PPI ,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硬化组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和PPI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60 mmHg患者的IMT(1.37±0.43 cm)显著高于PP≤60 mmHg患者的IMT(0.83±0.1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与PPI均呈现正相关性(正常组:r =0.902,P =0.001;硬化组:r =0.894,P =0.00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PP与PPI密切相关性,通过联合检测,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志翔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22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及血压正常者4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伴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40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51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hs—CRP、IL—1、TNFa、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hs—CRP、IL-1、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O.05),③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r=0.426;P〈0.05)、IL-1(r=0.327;P〈0.05)、TNF-α(r=0.284;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hsCRP及LDL-C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与血压增高、炎症因子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95例经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n=67例)和内膜正常组(n=28例);左室肥厚组(n=30例)和左室正常组(n=65例)。测定并比较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室肥厚组和左室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左室肥厚组和左室正常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一中膜增厚和左室肥厚有显著影响,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 T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与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取IGT患者297例,按颈动脉IMT 分为IMT 正常组(IMT<1.0mm)103例、IMT增厚组(1.0 mm< IMT<1.3 mm)99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3mm)95例,另选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测定其血清IL-6。【结果】①IGT组血清IL-6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但IM T正常组血清较对照组IL-6相比无明显变化( P>0.05)。②IGT组中,IM T增厚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IM T正常组( P <0.01),无论在IM T增厚组或是斑块形成组,IL-6与IM T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567和0.682, P <0.01)。【结论】IG T患者血清IL-6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硬化改变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血压正常高值1组、2组、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各400例,共1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riVeT)及斑块形成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BaPWV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血压从正常向高血压转变,BaPWV呈上升趋势,正常血压组为(1369.3±191.89)cm/s、血压正常高值l组(1489.0±218.04)cm/s、血压正常高值2组(1598.1±266.42)cm/s、高血压组(1747.1±342.65)cm/s,组间及两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IMT增厚率、斑块发生率血压正常高值1、2组与正常组及高血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各血压组当合并颈动脉斑块时,PWV较无颈动脉斑块时均升高(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分组、吸烟、高胆固醇血症、BaPWV、血压水平与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的发生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O.395、1、3.445、7.054、21.30、17.782、1.388、1.293、1.397、1、1.192、1.212、1.772。结论BaPwV与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呈正相关,因此,BaPWV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前期动脉硬度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指标。但如二者能早期联合应用可更早、更好地评估动脉硬化程度,为高血压前期早期干预,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来本院门诊、住院的T2DM、高血压患者共171例分为血糖正常的高血压组(n=61)、T2DM组(n=48)、T2DM合并高血压组(n=62),另以健康体检正常者(n=62)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血脂等生化指标和 IMT,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糖正常高血压组与T2DM组的IMT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否合并T2DM,非高血压者的IMT均显著低于高血压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和 FPG、HBA1c、UA、血浆三酰甘油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93,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三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合并DM组)21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糖及血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观察指标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厚度,并计算Crouse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者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超声能很好反映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邵俊涛  于杰  王锐  娄东辉  陆强  马春明 《临床荟萃》2009,24(20):1760-1763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指标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11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以WHtR0.50为切点分为A组(WHtR〈0.50)42例和B组(WHtR≥0.50)75例,分析wHtR与IMT的关系。结果B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IMT均高于A组,BMI 28.41±2.40 vs 21.20±2.60、腰围(95.92±8.71)mm vs (74.91±6.30)mm、HOMA—IR 1.67±0.65 vs 0.85±0.70、IMT(0.89±0.10)mm vs(0.81±0.14)m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tR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8)=0.072,t=4.80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tR≥0.5者发生IMT增厚的危险是WHtR〈0.5者的3.720倍(95%CI=1.391~9.948,Wold X^2值=6.854,P=0.009)。结论wHtR与IMT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IMT增厚的简便身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VP-1000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形成情况,比较两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颈动脉IMT与BaPWV和ABI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BaPWV[(1752±213)cm/s]较正常对照组[(1279±159)cm/s]升高(t=28.09,P<0.01);糖尿病组ABI(0.95±0.13)与正常对照组(1.28±0.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11,P<0.01).糖尿病组颈动脉IMT增厚率(45.0%)及斑块发生率(35.0%)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7.5%和1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6、4.14,P均<0.01);糖尿病组合并颈动脉斑块者BaPWV[(1810±296)cm/s]较无颈动脉斑块[(1480±304)cm/s]者升高(t=15.86,P<0.01).糖尿病患者BaPWV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271,P<0.05),ABI与IMT呈负相关(r=-0.406,P<0.05).结论 BaPWV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呈正相关,ABI与IMT呈负相关,BaPWV和ABI可作为评估糖尿病外周动脉硬化情况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