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怀疑导管感染或治疗结束后送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12例细菌学检测阳性,感染率为14.12%;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多次穿刺置管成功16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37.5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紧密相关,在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时,应注意熟练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探头、导管类别、穿刺部位,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有效途径,由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问题也日益突出;该综述简述了CRBSI的定义、诊断方法及危险因素,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从规范教育培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规范、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导管、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加强置管后导管护理、建立ICU-CRBSI目标性监测、降低患者内在感染风险等多方面加以预防与控制,对于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临床特征,为预防与控制CLABS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1年CLABSI资料汇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住院患者发生CLABSI53例,发病率为7.1‰;在分离出的53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27株占50.94%,真菌14株占26.42%,革兰阴性杆菌12株占22.64%;CLABSI发病率与插管时间、插管部位、导管腔数、全胃肠外营养(TPN)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BSI发病率与最大无菌屏障及灌注抗菌药物无关(P>0.05).结论 插管时间、插管部位、导管腔数、全胃肠外营养是CLABSI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CLA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科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肿瘤科的住院患者,均放置CVC,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发生CVC感染,发生率为8.3%;CVC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多腔导管及患有糖尿病史的发生率分别为80.0%、70.0%,非感染组分别为35.5%、3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10.1±1.3)d,白蛋白(29.1±3.1)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2.3)mmol/L、甘油三酯(2.4±0.3)mmol/L、总胆固醇(5.5±0.7)mmol/L水平,非感染组患者分别为(6.3±1.2)d、(36.8±4.2)g/L、(5.4±3.1) mmol/L、(1.6±0.5)mmol/L、(4.6±0.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校正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管腔多是肿瘤科患者发生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科CVC感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管腔多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严格进行皮肤的局部护理,可以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4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术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例数,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部位、插管次数、留置时间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400例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60例,感染率为15.0%;其中年龄≥5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20.0%,高于<50岁者的8.9%,(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感染率为22.3%,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1.5%(P<0.05);穿刺部位位于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5%、25.4%、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次数≥3次患者感染率为22.5%,高于<3次者的14.0% (P<0.05);导管留置时间≥2周患者感染率为20.7%,高于<2周者的11.6%(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穿刺部位、穿刺次数多、置管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以期总结防控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2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烧伤患者274例,发生感染46例,分析其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烧伤患者中共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白蛋白、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导管置管部位和穿刺针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固定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是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独立高危因素(P<0.05);且糖尿病血糖水平、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置管穿刺针数量、导管置管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相关感染因素,有助于早期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能有效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9月38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同时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年龄≥55岁患者感染率为19.7%,高于<55岁的7.5%;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为21.2%,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0.4%;穿刺次数≥3次患者的感染率为22.2%,高于<3次的12.5%;导管留置时间≥2周患者的感染率为19.3%,高于<2周的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4.5%、11.1%、5.6%,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为股静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 ∶4匹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且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CLABSI为因变量,将匹配后两组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匹配CLABSI组患者42例,非CLABSI组患者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高[OR=1.217,95%CI(1.094~1.357),P<0.001]、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OR=1.273,95%CI(1.157~1.400),P<0.001]及股静脉置管[OR=6.846,95%CI(1.511~31.014),P=0.013]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2例CLABSI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株)。结论高APACHE Ⅱ评分、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股静脉置管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严格落实CLABSI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江苏省19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对置管后的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CRBS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RBSI的发病密度为3.82/1000导管日,调查时间段中后三个季度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2.55%、3.30%和2.99%,明显低于监测开始的4.73%,综合ICU CRBSI的发生率为3.50%,高于专科ICU的1.74%,导管留置天数和置管地点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CRBSI发病率,注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维护和操作时的最大无菌屏障是降低CRBS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可以减少CRBSI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齐 《现代医院》2011,11(4):20-22
目的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包括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导管腔数及材料、全胃肠外营养、是否入住ICU、与病人的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CVCRI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21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导管的通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置管部位在股静脉的感染率为22.22%,高于颈内静脉的14.3%和锁骨下静脉的11.76%,但各组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时间<10 d的感染率为8.89%、10~20 d的感染率为17.58%、>20 d的感染率为2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通畅感染率为15.79%,导管不通畅感染率为27.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D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and etiology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infections in children on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HPN). METHODS: 207 CVC-year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 47 children on HPN, aged 8.1+/-5.0 years. RESULTS: 125 CVC were used (means: 2.6 CVC/patient and 21 months utilization/CVC). Half of the hospitalizations (162) were due to proven CVC-related infections. The mean infection incidence was 2. 1/1000 HPN days. The total population divided in two groups below and above this value: group one including 24 children, incidence < or = 2.1 per 1000 days (mean: 0.83) and group two including 23 children, incidence >2.1 per 1000 days (mean: 4.3).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underlying disease, presence of ostomies, age at the time of HPN onset, or micro-organisms responsible. The only differences (p<0.05) were the mean duration of HPN (longer in group one) and the delay between HPN onset and the first infection (longer in group on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oes not highlight any risk factors for CVC infection. However, early CVC infections after HPN onset appear to predict a ba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急诊ICU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符合CVC-RI诊断标准,细菌学检查均阳性的1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CVC-RI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9%,39/103)和革兰阴性菌(42.7%,44/103)发生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C-RI与使用导管腔数、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有关.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比例最低.结论 应尽量选择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控制置管时间和导管腔数,注意监测病原菌菌谱的变化.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急诊ICU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符合CVC—RI诊断标准,细菌学检查均阳性的1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CVC—RI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9%,39/103)和革兰阴性菌(42.7%,44/103)发生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C—RI与使用导管腔数、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有关。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比例最低。结论应尽量选择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控制置管时间和导管腔数,注意监测病原菌菌谱的变化。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CRBSI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室,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新增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32例半永久留置、105例临时留置CRBSI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09次/1000导管日、5.19次/1000导管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5、<45 d患者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6.73次/1000导管日、2.28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2.43次/1000导管日、6.95次/1000导管日,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是常见病原菌.结论 置管方式、部位、留置时间是CRBSI的危险因素,留置导管的CRBSI应根据本中心的经验及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Fifty-two p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who received home care services were studied. Gram-negative organisms were responsible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CVC-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 receiving home care than in hospitalized p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7例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将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分析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3.5±11.7)、(53.2±18.3)岁,股静脉置管19、25例,颈内静脉置管11、28例,外周静脉置管7、157例,置管次数(2.2±1.2)、(1.3±1.0)次,置管留置时间(33.4±2.7)、(21.4±3.1)d,人均激素使用(4.5±2.6)、(2.3±1.7)例次,单间病房使用4、49例,责任护士年资>5年7、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采用股静脉置管、置管留置时间长、置管次数多、激素频繁使用、病房环境差、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是深静脉置管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在对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管理,降低深静脉置管术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为CR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 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529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筛选危险因素并用SPSS17.0软件以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共有51例患者发生CRI,CRI发生率为9.6%;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9.6%和17.6%,是最常见的病原菌;CRI与导管材料(x2=10.718,OR=2.722)、导管留置时间(x2=43.746,OR=7.538)、血清白蛋白(x2=29.218,OR=4.676)和APACHEⅡ评分(x2=40.984,OR=12.148)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置管部位(x2=0.497,OR=0.796)和年龄(x2=0.083,OR=0.911)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选用抗感染导管、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降低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92例开胸手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患者中共10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6.3%;发生开胸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导管留置时间、部位、技术质量、机体免疫力、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时间、入住ICU.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CVC-RI的发生与上述危险因素有关,医院应建立CVC-RI的预防指引,建立操作资格准入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导管的护理,以降低CVC-RI发生率,提高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was done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increased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arterial as well as venous thrombosis. Several case control studies showed that an elevated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lowering homocysteine levels by administration of folic acid, whether or not in combination with vitamin B12 and vitamin B6, decreases the risk of vascular events. Randomized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s are being conducted at this moment. It is recommended to await the results of these trials before screening for and treating of individuals with hyperhomocysteina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