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依然是外科中最富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存在退行性变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同时患肺疾病更是如此。这篇更新后的单中心报道是关于我们对高危TAAA患者采用完全内脏动脉去分支化结合动脉瘤腔内隔绝的杂交修复术经验。方法:从2005年3月—2012年6月间58名患者在单中心接受解剖外内脏血管去分支化及随后的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脏旁路的中位数为4支,最初的33例采用同期手术方式,而最近的25例采用分期手术。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9.0岁,50%为女性,所有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而不适合传统开放修复术。平均主动脉直径(6.7±1.2)cm,30 d/住院病死率、脑卒中率、永久性轻瘫/截瘫率分别为9%、0%以及4%。最近25例分期手术患者的这三种并发症率分别为4%、0%以及0%。平均随访时间(26±21)个月,内脏人工血管通畅率95.3%,所有闭塞的内脏人工血管均为肾动脉,无1例引起永久性截瘫,2例患者需再干预,1例出现Ib型内漏,1例出现III型内漏,5年免于再干预率为94%,Kaplan-Meier总体生存率为1年78%、5年62%,5年主动脉相关生存率为87%。结论:这些更新后的结果 ,继续支撑着这一观点:运用完全内脏动脉去分支联合动脉瘤腔内隔绝的杂交技术治疗高龄且不适合传统开放手术的高危TAAA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采取分期手术的方式能取得更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腔内修复术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Gai LY  Liu XP  Zhang GH  Liang FQ  Li R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87-119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R)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术前应用CT、磁共振成像对14例RAA患者进行诊断,评估病变近、远端血管锚定区条件。对存在休克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支架型人工血管在X线透视下经股动脉被释放在RAA的预定位置。结果瘤体破裂距实施EVR时间50min~21d;3例存在大量左侧胸腔积血,2例患者在出血性休克的状态下进行手术。5例应用分叉形支架型人工血管,9例应用直筒形支架型人工血管。随访1~38个月,1例破裂性胸主动脉瘤术后第4个小时死亡,1例创伤后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9个月因左侧脓胸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无并发症。结论EVR治疗RAA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可能成为治疗RAA的有效方法。但对近、远端锚定区条件差的病变和不能熟练完成常规主动脉瘤EVR的单位应慎重进行RAA的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7例,女8例。年龄2l~85(平均年龄64、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ll例;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伴椎骨破损2例;肾上,下型腹主动脉瘤各为3,23例;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腹主动脉瘤空肠瘘l例;腹主动脉外伤性破裂3例。45例患者中腔内治疗者l8例,25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3例行腹主动脉修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7%(3/45)。随访3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均生存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可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4.
虽然开放胸腹主动脉(TAAA)修复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已取得很大发展,但目前Inclusion技术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这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尤其是合并广泛的动脉瘤病变、既往有主动脉手术史以及非最佳手术指证的患者更是如此。杂交技术修复TAAA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我们需要更大数量的可重复性结果来观察完全通过开窗和分支支架修复TAAA的可行性,因此杂交手术的经验在此期间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2.6岁。25例中6例术前合并肠管缺血,5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既有肠管缺血又有肾动脉缺血,5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4例合并下肢缺血,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并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的夹层患者予以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内漏3例(2例漏血7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其余22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人,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前述的合并症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腔内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上的改进,使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得以成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胸腹主动脉瘤范围大,常累及胸腹腔重要内脏分支动脉,手术难度高,因主动脉和其他重要脏器分支动脉钳夹阻断而导致的内脏缺血和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尤其肾功能损伤是导致术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采用附加肾动脉旁路的改良Crowford法进行Ⅲ型胸腹主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联合传统开刀和腔内修复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诊疗经验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8年10月杂交技术治疗15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7岁.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2例,Ⅳ型3例.瘤体直径55~82 mm,平均(67.5±7.5)mm.患者术后出院时,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结果 2例顺行旁路,13例逆行旁路.手术时间6.8~12.7 h,平均(8.1±1.4)h,术中出血量750~3000 ml,平均(956.7±80.1)ml.围手术期病死率13.3%(2/15).随访3~72个月,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其他患者无截瘫发生,无支架移位.结论 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是可行、有效的,早期及中期治疗结果满意,但远期疗效尚待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应用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瘤重建的经验.方法 运用四分叉人工血管,分次阻断,行胸腹主动脉分支重建术12例.按照Crawford的分类标准,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2d后死亡;截瘫1 例,未康复;5例出现肺部感染,均治愈.结论 应用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减轻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脏器的缺血时间,是行胸腹主动脉置换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进展,认为该术式是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替代之一,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胸腹主动脉瘤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影响早期手术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74-1996年胸腹主动脉瘤14例的手术体会,按Crawford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4例。  相似文献   

12.
胸腹主动脉瘤(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及以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技术在TAAA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科手术仍然是TAAA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外科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复杂TAAA和腔内治疗失败等临床难题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外科手术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内支架移植物 (ESG)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或AAA) ,全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 ,其中 5例AD植入TALENT移植物 ,9例植入国产ESG ;7例AAA植入Zenith和TALENT分叉型ESG ,7例植入国产ESG。结果  2 5例动脉假腔及动脉瘤得到有效隔绝。2例AD封堵失败 ;1例AAA移植物遮盖右肾动脉开口 ,术后肾体积缩小 ;1例AAA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平均随访 18.5± 15 .1个月( 1~ 5 9个月 ) ,2 5例生活及工作情况良好。结论 ESG植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B型AD和肾下AAA ;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的病变可累及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不同的长度[1]。由于手术涉及胸、腹腔,病变范围广泛,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用血量大以及为防止重要脏器缺血损伤而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建主动脉和其它动脉,故TAAA的修复术对血管外科医生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5]。近20多年来,为提高TAAA手术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防止术后截瘫的发生,许多手术辅助方法已被应用并不断改进。1 远端主动脉灌注远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标准开放-腔内血管杂交手术(hybrid open-endovascular repair,HOER)与Viabahn开放性血运重建术(Viabahn ope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VORTEC)+HOER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相似文献   

16.
分支型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型支架人工血管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弓部夹层。方法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采用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血管腔内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弓部B型夹层病人42例。原发破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2cm以内。分支型支架由主动脉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组合而成。支架直径较相应支撑部位动脉直径增加15%~20%。治疗在血管造影室进行,分支型支架人工血管经送放器送入动脉,在透视下释放,植入主动脉弓和左锁骨下动脉。结果41例(98%)成功放置分支型支架41只和直筒型可弯曲支架人工血管5只;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变形成角未能将送放器送入而改用直筒型支架治疗。夹层破裂口均被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直径。术后复查2例存在少量内漏。入路动脉无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病人均恢复正常活动。结论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型支架人工血管易使用,适合修复破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旁的主动脉弓部夹层,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内脏动脉重建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杂交手术经验。方法12例杂交手术一期或二期完成。内脏动脉重建术中制作多分支人工血管。人工血管主体与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吻合,远端各分支与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分别吻合。前期部分肾动脉的处理采用自体肾移植,后期完全采取人工血管旁路方案。出院后CT血管造影(CTA)随访各内脏动脉吻合口是否通畅。结果12例内脏动脉重建术,重建腹腔干及其分支共11支,肠系膜上动脉12支,肾动脉共18支(包括自体肾移植5支)。内脏动脉人工血管吻合方式,前期采用端侧吻合,后期优先采用端端吻合。3例发生腹膜后出血。2例自体肾移植发生肾积水、尿漏。1例内脏动脉重建术后因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继发心功能衰竭死亡。内脏动脉重建术相关围手术期死亡率为9.1%(1/11)。无一例发生截瘫。术后CTA随访7例,重建内脏动脉共23支全部通畅。结论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主动脉扩张性病变有效可行。手术方案的演变表明合理的内脏动脉解剖入路、人工血管旁路设计和吻合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同时术中植入血管内支架(即"杂交手术")的外科经验.方法 主动脉夹层6例中急性Standford A型4例,其中破口分别在升主动脉2例、降主动脉1例,升降主动脉均有破口1例.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同时术中于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2例、Bentall手术1例);慢性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均为介入无法完成者,破口较大、均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同时术中于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全主动脉螺旋CT,了解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血管内支架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38~228 min(平均92 min).Standford A型夹层升主动脉阻断118~186 min(平均136min)、选择性脑灌注33~68min(平均49min);Standford B型夹层:1例在上、下半身分别停循环22、28 min下完成手术,另1例常温下不停循环、保持下半身灌注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主动脉螺旋CT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明显缩小.结论 对于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多破口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近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同时在远端真腔内植入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进展 ,认为该术式是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替代之一 ,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瘤33例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诊断和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33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1例。均采用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结果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7例,2例死亡。择期手术2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前诊断和掌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应用16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sixteen-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ortic angiography,16排螺旋CTA)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无创、安全、快速、方便等优点,具有应用价值。对有手术指征的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提高传统手术技术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