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四川省死因监测点2002-2007年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监测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07年,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上升到9.93/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74.41,P0.01),城市高于农村(χ2=519.83,P0.01),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结论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乡之间、男女之间死亡水平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 根据上海市居民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运用DEATHREG2010、Excel2007和SPSS20.0软件描述和分析上海市1991-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特征,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指标评价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上海市1991-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平均粗死亡率为61.2/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8.8/10万,占全人群意外跌落的87.0%,占老年人伤害死亡的44.6%,居老年人伤害首位死因。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整体上以每年1.6%的速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EAPC=-1.6%,P<0.05),随年龄增长而增高(χ2 趋势=78 444.3,P<0.05),老年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男性(χ2=1 377.0,P<0.05),中心城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非中心城区(χ2=409.5,P<0.05)。结论 上海市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仍需进一步监测和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玉溪市居民死因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居民死因监测的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528.34/10万、593.92/10万、648.47/10万、637.52/10万,677.11/10万和660.03/10万,6年来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O.05),居民粗死亡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405.42,P<O.05),影响玉溪市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伤害。脑血管疾病占据死因第1位。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前已成为危害玉溪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要高度重视慢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西安地区2007-2014年2区(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比较分析城区与郊县死亡率差异。方法 选择西安地区2007-2014年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较好的一个城区和郊县,用 ICD-10 进行死因分类,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登记资料,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2007-2014年西安城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5.75/10万和77.48/10万;郊县分别为89.41/10万和63.33/10万,城区粗死亡率显著高于郊县(χ2=152.82,P<0.01)。男性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增高的趋势;城区女性20 岁后和农村女性 15 岁后,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组以上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30~40岁年龄段郊县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同年龄的城区,40岁以后城区反过来高于郊县。死亡率前 3 位均依次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数的44.40%~60.29%。2007-2014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城区居民变化无显著性差异(APC=1.13%,t=1.85,P>0.05),郊县恶性肿瘤死亡率以5.43%的平均速率递增(APC=5.43%,t=4.20,P<0.05)。人口标化后,城区、郊县死亡率均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结论 西安地区城区与郊县恶性肿瘤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郊县粗死亡率仍保持显著上升趋势,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治,特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等主要恶性肿瘤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5-2014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西安市2005-2014年居民慢性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等指标对慢性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 结果 西安市2005-2014年慢性病平均死亡率为 451.58/10万(384.82/10万-502.60/10万)。恶性肿瘤(APC=2.312%)、心脏病(APC=2.786%)、脑血管病(APC=5.579%)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6.306%)死亡呈上升趋势(P<0.05),高血压(APC=-23.489%)的死亡呈下降趋势(P<0.05),而糖尿病的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死亡率标化后高血压的死亡仍呈下降趋势外(P<0.05),其他各慢性病的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各慢性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 176.44,P<0.01)。 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西安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防治亟待加强;重点防治的目标人群为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2014年西安市居民死因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评价西安市居民死亡风险,采取合适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0-2014年西安市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数据,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减寿率等指标。结果西安市居民2010-2014年粗死亡率为59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1.52/10万;男性死亡率(6.77.85/10万)显著高于女性(515.8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968.91,P0.01)。I类疾病死亡率呈降低趋势(t=-5.59,P0.05),Ⅱ类慢性病死亡率呈升高趋势(t=4.95,P0.05),女性死亡率呈升高趋势(t=6.35,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营养疾病。西安市居民1~69岁死亡者中,全部死因造成的PYLL为1 116 777.5人年,AY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传染和寄生虫病、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AYLL分别为21.04、15.37、14.93、10.90和8.34人年。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危害西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列为今后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福建省死因监测系统2007-2011年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对性别、地区、年龄分布特征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死亡为2007-2011年福建省居民首位死因,年均死亡率为149.80/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71.329,P〈0.01)。无论男女城乡,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χ2男=60.88,趋势χ2女=13.72,趋势χ2城市=17.20,趋势χ2农村=54.03,均P〈0.01)。男性死亡率(200.77/10万)明显高于女性(97.46/10万)(χ2=3703.97,P〈0.01),城市死亡率(157.49/10万)明显高于农村(147.10/10万)(χ2=28.827,P〈0.01)。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胰腺癌。肝癌为男性和农村首位恶性肿瘤,肺癌为女性和城市首位恶性肿瘤。结论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监测重点,应考虑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来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2015年西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西安市居民死因监测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减寿率等指标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西安市居民2010-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310.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84/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呈升高趋势(P0.05);心脏病中,急性心梗死亡率呈升高趋势(P0.05),高心病、肺心病和其他心脏病死亡率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均P0.05)。35岁以下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几乎为0,≥35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75岁以后上升速度陡增。西安市居民1~69岁死亡者中,心脑血管病造成的减寿年数PYLL为420 107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是3.97人年,PYLL率是12.24‰。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西安市居民的首位死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应列为今后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为评价防控情况和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及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年均粗死亡率为41.44/10万,女性高于男性,粗死亡率在29.56/10万~48.49/10万之间,总体上随着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 APC为4.9; 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9.93/10万, 女性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在17.35/10万~48.49/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APC为-6.7。男女性糖尿病粗死亡率总体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分别为5.8和4.3;标化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0年间男性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t=-0.71,P=0.498),10年间女性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为-4.8(t=-4.094,P<0.01)。10年监测糖尿病死亡率除70岁以上女性随着年份变化死亡率逐年降低外(APC=-4.8,P<0.01),其他年龄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近年来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将女性纳入糖尿病防控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评价人口老龄化对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分析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不同年份人口结构和其他影响因素变化对恶性肿瘤死亡率的贡献值。结果 2012—2020年通州区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4.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2.55/10万,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5.21%。2012—2020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APC=-0.03%,P=0.98)、标化死亡率(APC=2.46%,P=0.11)及构成比(APC=0.23%,P=0.85)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0~14岁组、15~44岁组、45~64岁组、≥6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4.46/10万、154.79/10万、711.16/10万,其中15~44岁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5.63%,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武汉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从武汉市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武汉市居民COPD死亡情况,计算武汉市居民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之间COPD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分析变化趋势.采用SAS 9.4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山东省高青县城镇及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3—8月对高青城镇及农村3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调查人群5000人,完成全部调查内容者4686人。城镇及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0.21%及3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城镇和农村的男性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32.50%:27.89%和37.33%:28.84%(χ2=3.84,P<0.05;χ2=26.43,P<0.01)。农村高血压患者中饮酒和吸烟人数构成、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城镇高血压患者(χ2=11.70,P<0.01;χ2=4.04,P<0.05,t=3.64,P<0.01;t=4.96,P<0.01),而城镇居民体重指数、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5.42±4.33) kg/m2、39.08%、30.80%和24.82%,均高于农村(t=11.51,χ2=4.33、4.21、3.94,P均<0.05)。城镇35~54岁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农村(P均<0.01),55岁以上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城镇(P均<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4.12,P<0.01)、高血压家族史(OR=22.78,P<0.01)、吸烟(OR=4.05,P<0.01)、饮酒(OR=3.73,P<0.01)、高盐饮食(OR=7.79,P<0.05)、甘油三酯水平(OR=4.42,P<0.05)、超重或肥胖(OR=7.35,11.56,P 均<0.01)、腰围(OR=3.65,P<0.05)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高青县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及控制情况相对较差。要重点关注年龄≥45岁、高血压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济南市居民糖尿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潜在减寿情况。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济南市居民糖尿病死亡资料,采用ICD-10编码进行死因分类,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济南市居民糖尿病年均死亡率是10.55/10万,标化死亡率是6.06/10万,累积死亡率为0.69%,居死因顺位第7位。女性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糖尿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后上升速度加快,85~岁组达最高峰。城市男性的减寿率(PYLL率)、潜在工作损失率(WYPLL率)均高于农村男性;农村女性的PYLL率、WYPLL率均高于城市女性。去除糖尿病后,济南市居民期望寿命可增加0.13岁。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济南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人、城市男性和农村女性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不同性别及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概率对淮安市2010 - 2015年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 - 2015年淮安市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年均死亡率301.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35/10万,全人群和女性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1.81%、1.51%;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 = 3 912.291,P<0.001);主要慢性病死亡顺位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中肿瘤(APC = 3.9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 = 6.01%)、糖尿病(APC = 13.39%)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APC = - 3.47%)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别肿瘤死亡率占比均在50%以上;早死概率在14%左右,年度变化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69岁淮安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肿瘤已成首位死因,早死概率控制速度较为缓慢,与实现“健康江苏20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李新  陈宇  张莉莉  祁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0-4402
目的:探讨长春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水平变化趋势,从而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春市城乡482名0~15岁儿童青少年2007~2010年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粗死亡率为15.99%,农村显著高于城市(χ2=23.56,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11.23,P<0.01),15~岁组发生率最高(57.67%),0~岁组发生率最低(5.39%)。意外伤害致死类型前3位依次为疾病和死亡的外因、运输事故、所有其他外因。结论:意外伤害死亡是长春市儿童青少年第1位死因,应对儿童青少年人群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意外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夏瑜  胡一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8):1967-1969,1977
目的:调查并掌握2010年苏州市居民血糖现状,考察慢病工作的防治效果,及时调整下一个5年计划。方法:社区医生入户调查,和调查对象面对面询问,填写问卷并进行血糖测量,结果汇总到经整理后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35岁~70岁的居民糖尿病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χ2=283.937,P<0.005);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χ2=0.1050,P>0.05);50岁以下的城乡居民比较,糖尿病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5);而50岁以上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却明显高于农村居民(χ2=91.454,P<0.01)。结论:虽然苏州市对糖尿病人群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加大力度宣传糖尿病的预防,从而降低血糖的超标率,提高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沙市居民对糖尿病患病的知晓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县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长沙市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0.06%,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为63.8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高血压、饮酒、锻炼、食盐量、食油量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P<0.001),文化程度越高(P=0.011),患病知晓率越高;城区患病知晓率(69.27%)高于农村(57.70%)(χ2=28.469,P<0.001);同时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知晓率(68.14%)高于仅患糖尿病的人群(57.47%)(χ2=23.330,P<0.001)、不饮酒(P<0.001)、开展锻炼(P<0.001)的患病人群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知晓率。结论 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糖尿病患病知晓率较低,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加强血糖筛查,提高患病知晓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合肥市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15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1 778名,采用集中和入户相结合形式进行询问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合肥市高血压患病率为35.3%,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为33.8%,农村居民患病率为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227)。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6.9%~54.2%)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χ趋势2=127.20,P<0.001),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8.22,P=0.00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45岁、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是合肥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肥市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根据本市的患病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维持适当体重,从而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