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L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20例(LPS组),同期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20例(VPS组)。结果 LPS组和VPS组术后脑室缩小率(85.0% vs 80.0%)、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评分改善率(60.0% vs 64.3%)、步态改善率(55.6% vs 61.1%)和尿失禁改善率(50.0% vs 70.0%)无统计学差异(P>0.05)。LPS组术后癫痫发生率、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近端堵管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VPS组(P<0.05),而术后过度分流发生率明显高于VPS组(P<0.05);两组腰部神经根痛发生率、腹腔端堵管发生率、分流管移位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VPS的适用范围更广,临床应用更普遍,但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而LPS具有微侵袭性,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神经根痛及过度分流通过调整后可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VPS(VPS组),58例行LPS(LPS组)。术后随访3个月~5年,同一病人一种或几种临床症状好转或脑室缩小即为改善。结果 术后3个月,VPS组改善率(84.0%,42/50)与LPS组(87.9%,51/58)无统计学差异(P>0.05)。VPS组堵管发生率(18.00%,9/50)和感染发生率(14.00%,7/50)均明显高于LPS组[分别为3.44%(2/58)、1.72%(1/58);P<0.05]。结论 对于交通性脑积水,与VPS相比,LPS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Wan Fang Data、CBM及VIP数据库,检索时限自1990年5月至2016年5月,收集关于LPS与VPS比较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计13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疗效方面,LPS组与VPS组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有效率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LPS手术一次成功率高于VPS;在并发症方面,LPS的术后出血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癫痫的发生率更低,两种术式术后出现分流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LPS与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相当,但LPS一次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整体而言,LPS优于VP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9例颅脑损伤继发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资料。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治疗31例(LPS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23例(VPS组),保守治疗15例(保守组)。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以上,对比分析各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GO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LPS组和VPS组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保守组死亡1例。术后3个月,LPS组和VPS组Evan’s指数、戴帽征高度、CBV、CB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但是LPS组和VPS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90%,4/31)和VPS组(39.13%,9/23)明显高于保守组(0%;P<0.05),但是LPS组明显低于VPS组(P<0.05)。术后3个月,LPS组和VPS组GOS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但是LPS组和VP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继发正常压力脑积水,建议积极手术治疗,VPS和LPS均是有效的方法,而LPS并发症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病人60例。按随机的原则,28例行一期VPS和颅骨修补术治疗,32例行分期手术治疗,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①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并发症:一期组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4/28)和7.14%(2/28),分期组分别为40.62%(13/32)和43.75%(14/32),两组相较均相差显著(P〈0.05);分流感染及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期手术能显著降低分流术后分流过度及颅骨修补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是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自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2例行LPS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及术后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等,分析L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结果32例患者术后GCS评分、KPS评分均高于术前,Evan’s指数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71.88%)患者的Salmon预后有所改善,9例(28.12%)患者无变化或症状恶化。 结论LPS治疗对于治疗椎管内无堵塞性疾病的交通性脑积水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03-2013-04收治的68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行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实验组(P<0.05);2组手术前后双侧脑室额角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Kamofsky评分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Kamofsky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对照组分流管梗阻(22.58%)、腹腔感染(19.36%)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5.14%、2.70%,P<0.05)。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具有手术过程短、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12-06我科收治的68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组(观察组)34例,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2%(31/34)、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分流管阻塞及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我国神经外科医生对脑积水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对复杂脑积水治疗方法的选择情况。方法 将自行设计的《脑积水治疗现状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发送给全国神经外科医生群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到134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66.42%来自于三级医院;工作年限2~42年,平均16.68年。对于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多数医生仍首选熟悉的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对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42.15%的医生表示不熟悉。术前只有48.51%医生会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对于青少年儿童脑积水,有30.60%的医生选择直接VPS是因为手术方式熟悉,47.76%的医生选择单纯神经内镜造瘘术。对于脑室-颅内静脉窦分流手术、LPS、脑室-脐静脉分流术,多数医生表示不熟悉。结论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临床医生掌握的手术方法非常有限,规范化诊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任重而道远,仍需各级神经外科医生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15例(同期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28例(先VPS组),先行颅骨修补术再行VPS16例(后VPS组)。结果同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85.7%和81.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VPS组术后分流管堵塞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7.1%)均明显低于同期组(分别为33.3%和26.7%;P〈0.05)和后VPS组(分别为18.8%和31.3%;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建议选择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之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43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脑室-腹腔分流术组癫[36.36%(8/22)对0,P=0.008]、感染[36.36%(8/22)对4.76%(1/21),P=0.030]、颅内出血[27.27%(6/22)对0,P=0.032]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组。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之疗效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大多数患者可以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替代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与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收集LPS与VPS治疗脑积水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文种不限。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和8个队列研究,共8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PS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和分流过度或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VPS(P0.05),但是有效率明显低于VPS(P0.05)。结论对于交通性脑积水,虽然LPS有效率低于VPS,但是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少。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建议综合病人自身状况及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和治疗体会,为降低TBI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发生率以及改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I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发生脑积水患者纳入脑积水组,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分析TBI术后患者脑积水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并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对TBI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126例患者中23例发生脑积水,并发脑积水时间为伤后1~10周。与对照组相比,脑积水组患者术前GCS评分较低(t=8.235,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较低(t=10.5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年龄、昏迷时间、血肿部位(硬膜下、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中线偏移≥10 mm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组患者行VPS治疗,28 d内恢复清醒状态,体温正常,无语言障碍。 结论临床应为TBI患者术前进行术后并发脑积水高危因素的评估,预防脑积水的发生;若已发生,则可通过使用VPS来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85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接受小切口开腹手术放置腹腔端分流管的脑室-盆腔分流术25例(开腹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盆腔分流术22例(腹腔镜+盆腔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膈下分流术28例(腹腔镜+膈下组)。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三组手术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临床缓解率、术后1周颅脑CT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盆腔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和腹腔镜+膈下组显著缩短(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膈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膈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1/28)明显低于开腹组(31.4%,11/35;P<0.05)和腹腔镜+盆腔组(31.8%,7/22;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盆腔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膈下组再次手术率(0%)明显低于开腹组(17.1%,6/35;P<0.05)和腹腔镜+盆腔组(18.2%,4/22;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盆腔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应用腹腔镜辅助膈下置管,更加简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10—2012-01于本院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33例脑积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进行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WHOQOL-BREF量表各个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脑积水疗效满意,但并发症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需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13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139例脑积水患者均行 VPS治疗 ,分流装置主要为美国 PS中压脑室 -腹腔分流管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参照 Salmon的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有效12 8例 (92 % ) ,其中 112例 (81% )获满意效果 ,8例无变化 ,3例恶化 ,本组无直接手术死亡者。结论 :VPS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脑积水并获得满意效果 ,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适的分流装置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 VP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58例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使用颅骨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4~8个月给予颅骨修补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患者40例,其中同期行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同时处理脑软化灶21例(A组);分期手术(先行VPS,后行颅骨修补术),未行脑软化灶切除19例(B组)。结果 A组反应迟钝、语言障碍、大小便障碍、肢体偏瘫在术后2~15 d有明显好转20例(95.2%),无效1例;B组临床症状在术后平均8个月明显好转10例(52.6%),无效9例;两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患者尽可能同期早期手术治疗,对伴有癫痫的病例有必要行脑软化灶切除。  相似文献   

19.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是目前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颅内高压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同期和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与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9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同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47例(同期组),分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32例(VPS后间隔至少3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术;分期组)。术前、术后7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价认知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GCS评分、GOS评分评定病人意识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7 d,两组FIM评分、NC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同期组明显高于分期组(P<0.05)。术后半年内,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6/47)明显低于分期组(31.25%,10/32;P<0.05)。术后3个月,同期组GCS评分[(12.02±2.87)分]明显高于分期组[(10.09±1.81)分;P<0.05),但是GOS评分[(4.24±0.75)分]与分期组[(3.97±0.7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同期和分期行VPS与颅骨成形术,均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预后,而同期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