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比格犬建立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并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regenerative endodontic treatment,RET),探究参与RET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可能来源。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3只6月龄的比格犬,每只犬双根前磨牙6颗,共18颗牙,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RET组(分为RET-1、RET-2组)以及明胶海绵组(分为Gelfoam-1、Gelfoam-2组),每组3颗牙。RET-1、RET-2组分别在封抗生素糊剂炎症控制后,刺破根尖周组织出血,常规行RET 1、2周后拔牙,劈牙,取根管内容物。明胶海绵组,不刺破根尖周组织,而是在根管内放明胶海绵,使之接触到根尖部;Gelfoam-1、Gelfoam-2组分别于放明胶海绵1、2周后拔牙,劈牙,取根管内容物。正常对照组与根尖周炎组牙齿于建立根尖周炎模型4周后拔除,劈牙,取根管内容物。内容物的PBS冲洗液经甩片后,用免疫荧光标记MSCs标记物STRO-1和CD105。结果根尖周炎组根管内容物中STRO-1和CD105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RET组和明胶海绵组,根管内容物中都可检测到MSCs标记物的表达。结论进行RET时,根管内的MSCs可来源于刺破根尖周组织出血,也可能由内源性干细胞向根管内"归巢"而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比格犬制造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并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regenerative endodontic treatment, RET),组织学观察治疗后牙根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探寻炎症与损伤修复的关系以及RET后组织修复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3只6月龄的比格犬,每只犬双根前磨牙4颗,共12颗牙,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空根管组以及RET组,每组3颗牙。RET后3个月全麻下处死实验动物,颈静脉灌流固定,将上下颌骨取下后固定1周,pH 7.2的10%乙二胺四乙酸中脱钙3个月。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根尖周炎组根管内可见大量免疫细胞,无新组织修复;空根管组根管内仅有纤维性修复;RET组根管内、根管壁以及根尖部有新组织形成,使根管壁增厚,牙根增长,根尖孔闭合,牙根继续发育。结论    在有效根管消毒、控制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基础上,机体即能发挥一定限度的组织修复能力;RET过程中刺破出血本身造成局部适度的损伤,可能进一步激发了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利于新组织的形成,使牙根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选择犬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恒牙建立根尖周炎模型,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诱导原位牙髓再生的可能性。 方法2只10~ 12月龄的杂种犬,选择根尖孔发育完成的14颗恒前牙建立根尖周炎模型,分别将VEGF(VEGF组)、BMP2(BMP2组)单独和VEGF+BMP2联合(VEGF+BMP2组)与水凝胶复合植入感染控制后的根管腔内,对照组仅植入水凝胶。8周后组织学观察根管内组织再生情况。 结果植入8周后,VEGF组和VEGF+BMP2组根管腔内可见含有大量成纤维样细胞和血管的新生组织形成;而BMP2组和对照组根管腔内见均质状物质,未见细胞、血管形成。 结论VEGF或VEGF+BMP2复合水凝胶支架可以诱导犬根尖发育成熟的根尖周炎患牙在根管腔内生成含有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根尖刮治术与根尖倒充填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方法    将2005年3月至2008年8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常规根管治疗失败或无法处理的患者58例(患牙58颗),随机分为根尖刮治组和根尖倒充填组,每组29颗牙,分别进行根尖刮治和根尖倒充填。术后1年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刮治组1年成功率为58.33%,倒充填组1年成功率为84.62%,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常规根管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根尖周炎疗患牙,采用根尖倒充填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病防治中心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368例(370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86例(187颗患牙)应用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182例(183颗患牙)应用常规根管充填糊剂与牙胶尖进行根管侧方加压充填。根管充填后1周和1年随访观察近期临床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    根管充填后1周复诊,试验组中163颗牙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42颗牙无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管充填后1年,试验组随访170例(170颗牙),失访17颗牙;对照组随访163例(163颗牙),失访20颗牙。试验组的成功率为98.82%,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8.9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美松永久根管充填糊剂优于根管充填糊剂,是一种良好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将术后1、4、8周的X线片分别与术前X线片进行对比,观察牙根继续发育及根尖炎症的愈合情况。术后8周处死动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根尖闭合情况及根管内容物的构成。结果X线观察,术后1、4周,2组牙根的根尖孔大小及根尖透射区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术后8周,实验组根尖透射区范围缩窄较明显,并出现根尖孔缩窄的趋势,但管壁厚度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根尖透射区变化不一。组织学检查,实验组管腔内可见肉芽组织,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不规则的类牙本质、类牙骨质和类骨质样钙化物,钙化物以根尖部和管腔内侧壁尤为明显。对照组管腔未见软组织,根尖部有少量的硬组织沉积。结论血管再生术可促使年轻无髓恒前牙的慢性根尖周炎症消退,根管内再生的肉芽组织中有硬组织沉积。  相似文献   

7.
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是目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它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消毒、最后严密充填,以去除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和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周病的发生或促进根尖周病愈合,进而达到保存患牙的目的。Natalie^[1]调查发现根管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97.1%的患者认为较拔牙而言,根管治疗是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管内器械分离后行旁路根管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根管内器械分离患牙行旁路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颗根管内器械分离不能完全取出的患牙为试验组,采用从分离器械旁建立通路到达根尖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同时选择器械分离后不能取出也不能行旁路根管治疗的患牙13颗为对照组,未发生器械分离的常规根管治疗患牙30颗为常规治疗组。观察3组患牙2年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2年后回访牙数25颗,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0.00%;对照组2年后回访牙数11颗,成功率为36.36%;2组失败病例均为器械分离发生在根尖1/3处的患牙。常规治疗组2年后回访牙数22颗,成功率为90.91%。结论旁路根管治疗法是器械分离后进行根管治疗的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结合牙髓血运重建术在比格犬成熟恒牙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只18月龄比格犬的36颗上颌门齿,分为4组:阳性对照组不干预,阴性对照组建立根尖周炎并牙根吸收模型后不治疗,血运重建组建立同样模型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血运重建加置CGF膜组建立同样模型后置CGF膜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拍摄X线片,HE染色观察各组牙组织学变化。结果:比格犬实验模型建立成功。血运重建组和血运重建加置CGF膜组根尖周阴影缩小,根尖部矿化组织中可见骨陷窝,但后者矿化组织更致密。结论:CGF结合牙髓血运重建术有促进犬成熟恒牙根尖周炎愈合和牙根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扩根器械拆除根管充填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器械在进行根管再治疗时拆除根管充填物的能力.方法选取48颗离体上前牙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2颗),进行根充物的拆除.记录到达工作长度牙数、到达工作长度用时、根充物推出根尖孔牙数、发生并发症牙数及器械损耗数.最后纵劈牙齿,统计根管内残余充填物量.实验结果采用ANOVA和X-检验.结果H锉联合回旋手机组到达根尖工作长度用时最短,与其它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四组根管内都有充填物残余;根管冠、中1/3的清理效果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根尖1/3处H锉联合回旋手机组的清理效果好,与其它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K锉联合回旋手机组有侧穿发生.结论H锉拆除根充物速度快、清理效果好;联合使用回旋手机可提高工作效率,但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应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运用于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根管内封药消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同一牙列上有二颗磨牙均患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病例50例,共100颗患牙。将同一病例的二颗患牙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根管治疗。实验组(50颗牙)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对照组(50颗牙)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对两组根管消毒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74%(37/50)封药1次后即可行根管充填术,对照组52%(26/50)封药1次后可行根管充填术,两组间封药1次的根管充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封药次数为1.30次,对照组平均封药次数为1.56次。结论: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能够减少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根管封药消毒的次数,有利于窦道的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12.
三种根管充填材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牙髓坏死和根尖周病常用根管治疗术 ,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 ,进行适当消毒 ,充填根管 ,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 ,防止发生根尖周病或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根管充填材料多种多样 ,各有优缺点。作者用自制药物性根管充填材料、VITAPEX根充剂和牙胶尖加根管糊剂等三种不同的根管充填材料对 10 7例患者进行根管充填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10 7例 ,男性 52例 ,女性 55例 ,最大年龄76岁 ,最小 12岁 ,151颗患牙 ,切牙 53颗 ,尖牙 6颗 ,双尖牙 58颗 ,磨牙 34颗 ,牙髓坏死坏疽 56颗 ,急性…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根尖周炎真菌感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上 ,将按常规方法操作而久治不愈的根尖周炎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1,2 ] ,和田甫等[3 ] 则将其称之为根管治疗难治病例 ,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①物理因素 (指根管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刺伤了尖周组织 ,或将根管内坏死组织及细菌推出根尖孔 )。②化学因素 (如根管消毒药物过量或刺激性太大 )。③解剖因素 (主要指患牙的根管狭窄、弯曲或数目不清、或有侧副根管、或牙齿过度倾斜等 ,从而影响了根管的预备 )。④根尖周组织的因素 (即本身存在着不能治愈的根尖周病变 ,如有较大的根尖囊肿、尖周区骨质破坏较大 ,或同时有牙…  相似文献   

14.
VP糊剂与碘氯仿对根尖周炎根充效果分析(附16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 2种根充材料在根尖周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 16 9例 (2 0 0颗牙 )随机分A组 10 0颗 ,用VP糊剂 +牙胶尖 ,B组 98颗 ,用碘氯仿 +牙胶尖 ,均在根充后随访一年对二组疗效进行评价。另外 ,对X线牙片根尖周有阴影的 4 4颗牙和 31颗牙的阴影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有效率达 98.0 0 % ,B组有效率为 82 .6 8% ,经统计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根尖周阴影变化有效牙 4 2颗牙和 16颗牙 ,有效率达 95 .4 6 %和 5 1.6 1%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在对根尖周炎治疗中 ,VP糊剂根充较碘氯仿效果好。而对根尖周阴影治疗 ,VP糊剂更为有效 ,故VP糊剂应为首选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消毒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40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常规根管预备成形后,随机分为2组:碘仿氢氧化钙组170颗患牙,将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导入根管内暂封1周;氢氧化钙组170颗患牙,将氢氧化钙置入根管内暂封1周,分别复查封药1周,根充2周,根充3月后各组牙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比根管消毒效果及封药后疼痛反应情况。结果: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碘仿氢氧化钙组封药1周,根充2周,根充3月有效率分别为84.4%;86.7%;85.6%,氢氧化钙组有效率分别为77.3%,68.2%,68.2%。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封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能发挥更好的根管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畸形中央尖折断所致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炎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引起的年轻恒前磨牙急、慢性根尖周炎的10 ~ 13岁患儿10例,共11颗前磨牙,经彻底控制炎症后行再生性牙髓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结合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进行对比,评价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状况及牙根发育情况。结果    1颗患牙因引血入根管失败而放弃再生性牙髓治疗,改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其余10颗均实施再生性牙髓治疗,术后观察10 ~ 23个月,根尖周炎症状均消失,牙根变长,根管壁增厚,根尖聚拢,获得较好疗效。2例出现髓腔部分钙化现象。结论    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炎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较传统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宏基因分析技术比较根管治疗欠填伴或不伴明显根尖周病变患牙根管内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差异。方法临床采集根管治疗欠填5年以上后伴根尖周病变患牙(根尖周病变组,3颗)和无明显根尖周病变患牙(无根尖周病变组,2颗)根管内微生物群落样本。提取样本中细菌的总DNA,PCR扩增其对应于16S rRNA片段上的V3、V6高变区基因片段以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经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种系发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伴根尖周病变组微生物群落包含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等22个菌门。无明显根尖周病变组微生物群落包含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等8个菌门,菌门类别及占比均明显少于伴根尖周病变组,但优势菌门组成相似。结论根管治疗后伴根尖周病变患牙的根管内微生物群落构成复杂,多样性高,与根充欠填但无明显根尖周病变患牙在根管内微生物群落构成上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管消毒药物ApexCal和Vitapex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108例,共计患牙108颗。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ApexCal组和Vitapex组,ApexCal组使用ApexCal糊剂行根管内封药,Vitapex组使用Vitapex糊剂行根管内封药。患者于封药2周后复诊,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ApexCal组和Vitapex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不同性别、不同牙位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根管消毒药物ApexCal和Vitapex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受性别和牙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国产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CPC)与进口注射型氢氧化钙(Vitapex)作为根管充填材料,比较根尖周炎动物模型中CPC、Vitapex超填后,超填材料的吸收和根尖周组织的修复情况,为临床应用CP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条健康成年杂种犬上、下颌P2、P3、M1共36个实验牙(共计78个根管),随机分为CPC组、Vitapex组及空白对照组。应用CPC、Vitapex作为根管充填材料,在人为造成根尖周炎后进行根管充填并使其超充,定期X线摄片,观察比较两种糊剂的吸收、根尖周稀疏区的变化,以及根尖周组织的修复情况。结果:CPC组、Vitapex组超填材料均可吸收,根尖周稀疏区缩小,两组材料组织切片显示在根尖孔附近均有新骨形成。CPC组根管内材料出现吸收情况较Vitapex组严重。结论:CPC糊剂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适量超填可促进根尖周骨缺损修复,超填材料可完全吸收,但同时根管内充填糊剂亦存在吸收,其机制、意义、解决办法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 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392例(392颗患牙),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8颗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根管充填,对照组184颗采用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2组术后1周疼痛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1周内,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高(22.60% 对 20.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12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近期疗效与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