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常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带型。方法 应用WB试验对2011-2014年常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待确证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并对其WB带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44份HIV-1抗体待确证标本中,36份确证为阴性,71份为不确定,10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90.7%。在HIV-1抗体阳性标本WB带型中,gp160阳性率最高,为96.5%;p24和gp120次之,阳性率均在90.0%以上;gp41、p66、p51和p31阳性率较低,均低于90.0%;p17、p55和p39阳性率分别为66.4%、45.7%和41.9%;WB带型阳性率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组的p39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0.861,P<0.05),<20岁组的p17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7.906,P<0.05)。结论 p39和p17带型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160、gp120、gp41和p24是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重要条带,且本地区检测的HIV-1抗体阳性者多在AIDS期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3—2013年3月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WB带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中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为100%,p55阳性率为78.3%,p17阳性率为95.6%;中国籍和非洲籍人员比较,非洲籍人员的p55阳性率高于中国籍人员;不同性别比较,p55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5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阳性者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高,具备确证HIV-1的特异性条带,对于不同国家的出入境人员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HIV-1抗体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分析,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带型分布特征,探究其内在规律。方法搜集2013-2014年驻马店市993例经确证为HIV-1型阳性感染者检测条带和基本信息,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对不同确证带型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93例经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中,env基因相关蛋白检出率最高,其中gp160为100.00%(993/993)、gp120为100.00%(993/993);gag基因相关蛋白p55检出率最低为82.58%(820/993)。P55带型的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驻马店市近两年发现HIV阳性结果中,env相关带型出现机率较高,预示HIV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但其检出率与其他地区存有一定的差异。p55在不同年龄中有一定的差别,其内在的规律需要结合临床鉴别分析,进一步追踪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燕  梁彩云  高凯  顾菁  徐慧芳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293-1294
目的通过对本实验室以蛋白印迹(WB)法确认的HIV-1抗体阳性者抗体WB条带的分析,了解不同人群抗体WB带型分布的差异。方法WB法确认HIV-1抗体阳性。结果抗pol基因编码蛋白的抗体WB带型分布以及P31抗体的阳性率在不同传播途径的HIV-1抗体阳性者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age,A)≤40岁的HIV-1抗体阳性者P66和P24抗体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相应A〉40岁以上者,(P〈0.05);抗pol基因编码蛋白的抗体WB带型分布以及P66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地域的HIV-1抗体阳性者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传播方式、不同地域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1 pol、gag基因编码的某些蛋白的抗体产生在不同传播方式、不同年龄及不同地域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探析某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英简 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本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 HIV 抗体阳性468例,阳性率约为93.6%;阴性11例,约为2.2%;不确定结果21例,约为4.2%。468例 HIV 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 160出现率约为97.86%(458/468);gp 120 的出现率约为98.72%(462/468);p 17出现率约为80.34%(376/468);p 55出现率约为56.41%(264/468)。结论 确定为 HIV-1 抗体阳性者带型,且各带型的出现率各不相同;HIV 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IV-1抗体阳性新发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蛋白印迹带型变化,探讨它们的带型分布特征。方法对2014-2016年湛江市HIV-1抗体阳性的男男人群进行新发感染检测,确定新发感染组和长期感染组,对两组的蛋白印迹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膜蛋白gp41、gp120、gp160、酶蛋白p66和核心蛋白p24阳性率最高(总阳性率分别为94.7%、100.0%、100.0%、96.0%、100.0%),其次是酶蛋白p31、p51(总阳性率分别为84.0%、85.3%),核心蛋白p17(52.0%)和前体蛋白p55(24.0%)最低;新发感染者各带型阳性率总体上比长期感染者低,具体是膜蛋白gp120、gp160和核心蛋白p24始终保持100.0%阳性率,酶蛋白p66稍有下降(100.0%降到94.7%),而其它带型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各带型在新发感染和长期感染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感染者缺失p17+p55(61.1%)比长期感染者(36.8%)要高很多(P=0.070)。结论带型p17+p55的缺失可能提示为新发感染者(P=0.070),待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检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及确认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11%,确认阳性率0.009%,年度间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77,P<0.05)。在已确认的23份标本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以19~40岁的青壮年为主,均为性传播,4例为男男同性传播。23例确证阳性者均为抗HIV-1型感染,HIV-1抗体特异带型gp160、gp120、gp41、p66、p24、p17均100%出现;其次是p51和p31,出现率均约为95.65%(22/23);单带p55出现率最低,为43.5%(10/23)。结论 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近2年显著升高,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我们应加强无偿献血、用血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及保密性弃血工作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制定无偿献血招募、检测方案,尽早实施核酸检测,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病例确证情况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带型分布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B进行HIV抗体确证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感染途径人群确证带型差异。结果2012—2013年,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率0.056%,经WB确证,228例为HIV-1抗体阳性病例,确证阳性率87.35%,主要为男性(89.47%)、已婚(75.44%);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39.91%)和住院及术前检测者(34.21%);主要感染途径为经性接触(97.37%)。HIV-1抗体阳性者、不确定者及阴性者初筛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160阳性率最高(100.00%),p55最低(32.89%)。全带型占24.12%,不同感染途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5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经随访为阳性,其早期带型均为gp160和p24。结论 HIV初筛假阳性率较高,须经复检、WB确证。不确定病例中,应将早期出现gp160和p24带型的病例作为高度疑似HIV感染者进行重点随访。建议加强HIV的监测与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PITC,及早发现感染者,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HIV-1抗体阳性蛋白印迹带型,了解红河州艾滋病感染者的带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某实验室2008、2009年经蛋白印迹试验检测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的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20份HIV-1抗体阳性蛋白印迹带型中全带的有40.61% (1064/2 620)、次全带有35.46% (929/2620)、13.86% (363/2620),各WB条带的阳性检出率为:抗env(外膜蛋白)最高gp160为100% (2 620/2 620)、gp120为100% (2620/2620)、gp41为98.32% (2576/2620),其次是抗pol(逆转录酶蛋白)p66为98.21% (2573/2620)、p51为96.87% (2538/2620)、p31为94.96% (2410/2620),抗gag(核心蛋白)除p24为99.65% (2611/2620)外,其他条带检出率都较低p55为48.02% (1258/2620)、p39为44.77% (1173/2620)、p17为77.44% (2029/2620).不同感染途径和不同年龄组比较p31、p55、p39、p17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比较p55、p39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河州HIV-1抗体阳性标本抗体蛋白印迹条带检出率与其他地区的报道有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分析,了解带型分布特征,探究内在规律。方法收集2015-201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MSM人群中558例经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条带,分析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者带型差异。结果558例HIV-1抗体阳性者的WB条带中,10条全条带出现114例,占20.43%,7~9条带392例,占70.25%,3~6条带52例,占9.32%。条带gp160、gp120、p24出现率均为100.00%,gp41出现率为98.21%,最低为条带p55,出现率为30.65%。仅条带p66在不同婚姻状况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1),其他各条带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者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06,P值均>0.05)。结论VCT门诊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者中大多数发现在未进入AIDS期,条带分布规律需结合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追踪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发现首例HIV-1/HIV-2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例HIV-1/HIV-2混合感染发现的经过以及对本地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意义。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一名门诊患者血样2份(包括初筛试验前后各1份)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确认试验采用蛋白印迹法(WB)。结果患者为男性,非洲马里人,血清经初筛试验为HIV阳性。初筛阳性的血清,以HIV-1/HIV-2 HIVBLOT2.2试剂做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为HIV-1阳性,同时HIV-2的特异条带gp36阳性;样本再用HIV-2型的BLOT1.2膜条确认为HIV-2阳性。结论被检者为HIV-1/HIV-2混合感染,这是广州市、广东省首次发现HIV-1/HIV-2混合感染,提示HIV-2可能会以对外交流等方式传入广东。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导致电化学发光法筛查假阳性且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HIV抗体WB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107例患者的带型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WB随访结果的患者47例以WB随访结果进行判断,无WB随访结果的患者60例,结合核酸(HIV-1 RNA)或HIV-1 P24抗原定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107例WB确证不确定患者共有16种带型,p24比例最高,占51.4%,其次是gp160+p24,占15.89%。env类、pol类、gag类分别占28.97%、6.54%、64.49%。在env类中,阳性患者的出现率最高,为67.74%,pol类和gag类分别为14.29%、2.90%。16例HIV抗体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筛查阳性的患者,其最终结果为阳性的发生率为93.75%。83例最终确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肿瘤患者的构成比最高,占27.71%。结论 在HIV抗体WB确证不确定的结果当中,env类提示HIV感染的作用最大;gag类大部分为非特异性反应。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阳性时提示HIV阳性的可能性较大。疾病因素与HIV抗体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Cambridge血液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免疫印迹(WB)试剂进行现场评估并考核其在不同的HIV感染状态的人群中确认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不同的现场,分别采集不同的HIV感染状态人群的血液样品,共计645份.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后,分别使用Cambridge血液HIV-1抗体WB试剂盒和HIV blot 2.2 HIV-1/2型WB确认试剂盒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结果在已知既往HIV感染者中,Cambridge血液WB与Genelabs WB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在此人群中上述2种确认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在398例HIV抗体ELISA检测为阴性的人群中,Cambridge血液WB试验23例为不确定;Genelabs血液WB试验86例为不确定,在此类人群中上述2种确认试剂的特异性分别为94.22%(375/398)和78.39%(312/398).结论Cambridge血液HIV-1抗体WB试剂盒与Genelabs诊断公司的HIV blot 2.2 HIV-1/2型WB试剂盒的试验结果对比,在特异性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到1995年,广东省艾滋病监测检验中心共确认HIV-1抗体初筛阳性及可疑样本103份,蛋白印迹(WB)试验结果103份样本中,阳性70份(67.96%),可疑8份(7.77%),阴性25份(24.27%)。70份阳性样本呈现的带型与阳性对照带型相同的有29份,只缺P15带的有12份,只缺P18、P15带的有9份,其余的20份缺失的带各不相同.但100%的阳性样本都呈现gp160带,97.14%呈现P24带,98.57%HIV-1阳性样本WB带型中至少都有env、gag、pol带各一种,按我国诊断标准,结果容易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流行情况,为戊型肝炎和艾滋病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6月在湖北省不同地域收集335例HIV感染人群血清样本并进行抗-HEV IgM、抗-HEV IgG检测。  结果  335名HIV感染人群的抗-HEV IgG阳性率为41.49%(139/335),抗-HEV IgM阳性率为0.89%(3/335)。抗-HEV IgG阳性率与年龄无线性相关(χ趋势2=0.756,P=0.385),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男女性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771)。CD4 ≤ 200 cell/μl与CD4>200 cell/μl两组间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P=0.314)。三例抗-HEV IgM阳性CD4值分别为222 cell/μl,446 cell/μl和198 cell/μl。湖北省东部(30.77%,32/1 041)与中部(47.92%,46/96)HIV感染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9,P=0.013),与东南部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5)。  结论  湖北省HEV病毒在HIV感染人群中流行度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携带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研究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用于HIV确证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河南、浙江研究对象87名的血液和尿液,分别用血检试剂和尿检试剂平行检测,按各自检定标准判定结果,统计各特异性条带出现频率.结果 87名被检者中,血检阳性41人,尿检阳性39人,符合率为97.7%.阳性血液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条带是gp160、p24、gp120,最低的是p55、p31、p17;阳性尿液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条带是gp160、gp120、sp41,最低的是p17、p55、p24.结论 HIV携带者尿液中的抗体与血液不同,灵敏度也有一定差异,通过改进尿检试剂的制备工艺,同时制定适宜的判定标准,可以使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应用于HIV-1抗体的检测确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TP)的感染情况以及免疫状态.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抗体,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感染状况,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结果 136例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为19.1% (26/136),TP感染率为14.7%( 20/136),HIV/HCV/TP混合感染率为2.2% (3/136).不同传播途径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例注射吸毒者全部感染HCV,感染率为100.0%;其次是血液途径传播,感染率为78.6%.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性别HIV-1感染者的TP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2).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P=0.011).结论 HIV-1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HCV和TP感染率,而且HIV/HCV合并感染时会影响CD4+T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2013年江西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检测状况及其免疫印迹条带特征。方法 应用BED-CEIA法对2013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符合新发感染检测要求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符合新发感染检测要求的852名HIV-1感染者,检出新发感染者206名,长期感染者646名,BED-CEIA新发感染检测判定为长期感染和新发感染的HIV-1感染者在婚姻、文化程度和感染途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感染者WB检测条带中p66、p55、p51、gp41、p39和p31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P<0.05)。结论 WB检测结果缺失p51和gp41时应高度怀疑其为HIV-1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