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1例妊娠合并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发热,淋巴结肿大13例,充血性斑丘疹12例,皮肤焦痂、溃疡11例;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20例;17例给予土霉素治疗,余4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21例孕妇全部治愈;7例于孕37周自然分娩,9例引产终止妊娠,3例自然流产,2例早产。妊娠合并恙虫病对孕妇和胎儿危害极大,建议孕妇一经确诊,早日对症用药,避免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恙虫病2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秀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688-689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南方潮湿多雨地方较多见.宝坻区地处华北京津平原地区,但近10年来不断有恙虫病散发病例,至于是气象环境因素异常,全球变暖,有利于恙虫病传染媒介螨虫的活动,成为本地疫源,还是近年人口流动性大,各种贸易活动增加,对宿主和媒介产生影响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37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东南沿海地区陆续由发现本病的报告,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37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恙虫病长期发热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恙虫病长期发热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100.00%),热程17~73d,焦痂(51.20%)、溃疡(36.58%)、皮疹(75.60%)、淋巴结肿大(90.24%)、肝大(65.85%)、脾大(41.46%)。每位患者均有2个以上并发症,以心、脑、肝、肾、血液损害显著。给予氯霉素、多西环素或氧氟沙星针对病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3~16d,脏器损害于体温正常后4~5周康复。结论恙虫病长期发热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临床特征典型,毒血症症状重,病情变化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6.
7.
恙虫病称丛林斑疹伤寒 ,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 ,其传染源是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 ,传播媒介是恙螨。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恙虫咬伤处的早期溃疡或焦痂。常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的损害。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恙虫病伴多脏器功能损害 3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患儿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12 5岁 ,均为夏秋季发病 ,病前居住环境均为市郊及农村。1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高热 ,体温高达 39℃~4 0 5℃ ,热型多为弛张热 ,热程 5~ 14d ,平均 8 75d。高热时神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某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儿科就诊的儿童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均有野外接触史、反复发热、特征性焦痂,焦痂部位分别位于包皮、阴囊、臀部、下腹部、左侧腹股沟;均可在焦痂附近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外斐氏试验不具有特异性,C反应蛋白(CRP)3例增高,最高者达32.8mg/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增高4例;乳酸脱氢酶增高4例,最高者达438IU/L;血常规:白细胞参考范围降低3例,未见增高。结论儿童恙虫病症状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治疗给予静脉注射乳酸糖红霉素、配合口服氯霉素以及其他相应支持治疗,次日体温下降,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阿奇霉素和氯霉素治疗恙虫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齐霉素与氯霉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资料完整使用阿奇霉素或氯霉素治疗的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比较阿奇霉素及氯霉素在治疗恙虫病方面的效果以及副作用方面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在体温恢复正常、血生化以及胸片检查恢复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阿奇霉素组患者中,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氯霉素治疗组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结论氯霉素与阿奇霉素在治疗恙虫病方面效果相当,但血液毒副作用阿奇霉素组明显少于氯霉素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收治的59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是恙虫病最常见的症状(98.3%);焦痂、溃疡是最特异的体征(77.9%),其次是纳差(59.3%),畏寒(49.1%);合并肝损害(79.7%)最为常见,损害程度多为轻到中度,其次是合并血小板降低(47.5%)、肺炎(40.7%);使用四环素或多西环素结合保肝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恙虫病表现复杂多样,合并肝损害、血小板降低、肺炎较常见,误诊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农民,因“高热9天”于2001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自2001年10月6日起无规律性发热,体温最高达40.5℃,曾用过“青霉素”、“林可霉素”及多种退热药,症状反复。入院时查体:T38.7℃,P96次/分,R22次/分,BP110/80mmHg,神清,精神疲倦,面红,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2个,无压痛,可移动,五官端正,咽稍红,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右侧阴囊见一大小约1.0cm×0.7cm溃疡,深约2.0mm,基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浆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对于恙虫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0-2012年该院感染科收治的确诊有恙虫病的患者共50例,设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另选该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的常人共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该次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进行检测,对其血浆里面的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常人,观察组患者血浆里面的PCT超过了0.5 ng/mL,其表现为阳性阈;对照组血浆当中的PCT不超过0.5 ng/mL,表现为阴性。对照组PCT<0.5 ng/mL的比例为100%,观察组PCT<0.5 ng/mL对象比例仅为12.0%。结论对恙虫病的诊断方法,可以对其体内血浆当中的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该指数变化是对恙虫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85~2012年收治的208例恙虫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草丛接触史;平均年龄为52.7岁,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年龄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率如下:发热(100%)、焦痂或溃疡192例(92.3%)、浅表淋巴结肿大117例(56.3%)、皮疹92例(44.2%)、肝脾肿大58例(27.9%),病程中可发生中枢神经、血液、呼吸、消化、肾脏、心脏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外斐试验阳性122例(65.6%).首诊确诊率为51.9%,病死率为6.7%.结论 广州地区恙虫病的季节分布以夏季型和秋季型为主,该疾病表现为发病高龄化,临床表现复杂,多并发症,高误诊率等特点.因此,建议对医务人员进行恙虫病知识的定期培训,提高早期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以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62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出现发热100%,头痛67.74%,特异性焦痂及溃疡98.39%,心肌酶异常98.39%,肝功损害91.94%,C反应蛋白升高93.55%,嗜酸性粒细胞减少83.87%,外斐氏试验阳性1.61%。入院前的发热时间与器官损害的个数无相关性(P=0.575);但器官损害个数越多,住院时间会越长(P<0.05)。氯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P=0.879)。3 d内用有效抗菌素与4 d以上用药比较,住院时间(P=0.265)和器官损害个数(P=0.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d以上用药组,住院费用更高。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除发热外,头痛是其较常见症状,心肌酶异常、肝功酶异常、C反应蛋白升高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对恙虫病的诊断有提示作用,而焦痂或溃疡为本病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异性体征,外斐氏试验的阳性率低,对早期诊断无帮助。器官损害个数越多,住院时间会越长。氯霉素和阿奇霉素都是有效抗菌素,未能及时确诊用药会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自2008年-2009年收治小儿恙虫病30例,约占同期恙虫病住院病例的23%(30/13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7月~14岁,其中7月~3岁6例,3~6岁12例,6~14岁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