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剂量托吡酯(topamax,TPM)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120只新生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单纯缺氧缺血组(II)及[50(Ⅲ)、100(IV)、150 mg/kg(V)]TPM治疗组,建立HIBD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HIBD后不同时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GDNF的动态表达变化及TPM不同给药剂量对其表达的影响. [结果]①Ⅲ、Ⅳ、V组脑组织损伤较Ⅱ组明显减轻,其减轻程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②GDNF的表达于缺氧缺血后12 h出现,3 d达高峰;Ⅲ、Ⅳ、Ⅴ组GDNF在各时相点上的增加较Ⅱ组差异有显著性(各时相点相比P值均<O.05),Ⅲ、Ⅳ、Ⅴ组之间GDNF的增加有显著性(各时相点相比P值均<O.05). [结论]①HIBD后GDNF表达变化存在一定的时序性规律;②TPM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③TPM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通过增加胶质细胞分泌GDNF实现.  相似文献   

2.
小儿癫痫是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既影响小儿精神及智力发育,又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往多数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其效果不令人十分满意,并且副作用较大,有时家长难以接受。自应用托吡酯作为抗癫痫药物以来,使癫痫的治疗有很大的改善。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患儿8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脑白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及iNOS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建立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予HI后12、24、48、72 h及7 d处死,对其脑组织取材后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VEGF及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新生大鼠脑白质中,1)VEGF表达水平予HI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后达高峰,至7 d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室周围白质VEGF的表达在12、24、48、72 h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iNOS于HI后12 h表达开始增加,72 h达高峰,7 d仍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HI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VEGF及iNOS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参与新生大鼠WM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粒子酶发光法对对照组30例正常儿童及观察组73例服用托吡酯单药治疗的癫痫患儿在其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用药后12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托吡酯对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托吡酯对癫痫患儿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小儿癫痫35例,应用托吡酯治疗,以自身前后发作频率变化进行对照。起始剂量0.5~1m/(kg·d)。以后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5~1mg/(kg·d),最终维持剂量4~8mg/(kg·d)。结果 部分性发作者共21例,其中控制12例(57.1%),显效5例(23.8%),有效2例(9.5%),无效2例(9.5%)。全身性发作者共14例,其中控制4例(28.5%),有效5例(35.7%),无效3例(21.4%)。结论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托吡酯(TPM)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儿童癫痫采用病例自身对照临床实验,进行个体用药观察.TPM的起始剂量为0.5~1.0 mg/(kg.d),加量1次/5~7 天,剂量为0.5~1.0 mg/(kg.d),目标剂量为4~8 mg/(g.d).结果:TPM添加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75.00%;6个月总有效率为83.33%;12个月总有效率为84.72%.结论:TPM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有效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温东玲 《现代保健》2011,(13):25-26
目的 比较奥氮平合并托吡酯与单用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组与奥氮平组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第1周末、第2周末采用PANSS量表评分并分析.结果 第1周末合并组与奥氮平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P=0.02),第2周末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79,P=0.06);PANSS量表评分均数:合并组在第1、2周末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奥氮平组在第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合并托吡酯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兴奋激越症状,且不良反应更轻微,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内儿童应用托吡酯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关于抗癫痫药物托吡酯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者采用统一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纳入文献中ADR病例的原患疾病,托吡酯用药剂量,ADR病例的性别及年龄,ADR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资料。对儿童应用托吡酯导致的ADR及其相关因素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文献检索,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关于儿童托吡酯ADR的研究文献共计22篇,关于托吡酯疗效的研究文献共计110篇,共计纳入13 011例患儿,其中2 771例发生ADR,ADR发生率为21.3%。关于托吡酯ADR的研究中,55.1%的ADR涉及神经及精神系统(泌汗障碍、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等),34.5%涉及内分泌系统(影响骨代谢及生长发育等);关于托吡酯疗效的研究文献报道的ADR中,35.2%涉及神经及精神系统(出汗减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等),27.1%涉及消化系统(食欲下降、胃肠道反应等),19.5%为全身反应(体质量下降、发热等)。99.6%的儿童应用托吡酯发生的ADR的严重程度为Ⅲ-Ⅳ级,多数在降低托吡酯剂量或停药后症状减轻。结论本研究纳入的132篇关于儿童应用托吡酯发生ADR的研究文献中,均未提示重大ADR发生,但由于受到研究设计和样本量局限,同时,纳入本研究的关于ADR的文献,均存在关键信息不完整、研究报告质量欠佳等情况,因此建议进一步对儿童应用托吡酯开展上市后循证再研究及再评价,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儿童应用托吡酯治疗导致的ADR及药物安全性问题,有待以后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月经性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月经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6例、C组24例、D组19例和E组21例,A、B、C、D组均口服托吡酯,初始量50 mg/d,每周增加25 mg,4组维持量分别为75、100、150和200 mg/d,均连续用药3个月;E组口服安慰剂.观察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18/22,B组有效率22/26,C组有效率20/24,D组有效率16/19,E组有效率4/21,A、B、C、D组疗效均优于E组(P<0.01)且4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B、C组分别出现3例、5例和6例轻度不良反应;D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且明显重于A、B、C组.[结论]托吡酯(75~150)mg/d预防月经性偏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王哲存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01-2601
目的 对小儿癫痫患者应用托吡酯,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6例于2012年10月--2013年4月来自本院的小儿癫痫患者,应用托吡酯对其进行治疗,开始的剂量为0.5mg/kg/d,然后慢慢调托吡酯的应用剂量,直至5mg/kg/d的剂量,并测试孩子的智力,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小儿患者随访半年,有12位小儿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控制,所占比例为46.15%;有7位小儿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所占比例为26.92%;有7位小儿患者治疗无效,所占比例为26.93%,总有效率为73.07%.治疗前与治疗一个月后的智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半年的治疗,患儿的智力水平已恢复到治疗前的智力水平.结论 对小儿癫痫患者应用托吡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患儿智力的影响较小,可作为治疗小儿癫痫的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11.
早期丰富环境对脑白质损害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对脑白质损害 (whitematterdamage ,WMD)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用 2日龄新生大鼠 3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共 9只 )、干预组 (共 12只 )及非干预组 (共 13只 ) ,后两组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 ,吸入氧体积浓度为 ( 6.0± 0 .5 ) %的氮氧混合气 ,制作新生大鼠WMD模型 ,干预组采用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进行干预 ,总干预时间为 2 7d。干预结束后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检测 ,以判断干预效果。并通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非干预组感觉运动功能、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退 (P <0 .0 5 )。干预组上述能力均较非干预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1)。悬吊试验干预组得分 :4.0± 1.3 ,非干预组 1.6± 0 .7,正常对照组 3 .4± 0 .9;斜坡试验得分分别为 :2 .3± 1.4、7.1± 2 .4、 3 .2± 1.4;旷场试验得分分别为 :10 .3± 2 .7、4.6± 2 .7、12 .0± 3 .8;拒俘反应性得分分别为 :1.7± 1.6、0 .5± 0 .5、3 .3± 0 .6。避暗试验潜伏期得分分别为 :195 .2± 76.1、10 7.8± 5 2 .7、2 0 5 .0± 67.1;避暗试验错误次数分别为 :1.1± 1.0、3 .4± 1.6、1.3± 1.1;非干预组患侧海马CA1区髓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高氧肺损伤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空气+PTX组、高氧对照组、高氧+PTX治疗组。高氧组与治疗组分别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制备模型后腹腔注射PTX(20mg/kg.d)。各组模型3、7、12、15天随机分批处死,取肺组织检测SOD活力、MDA水平,并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发育程度。结果:高氧对照组SOD活力低于高氧+PTX治疗组,MDA水平明显高于PTX治疗组(P<0.01)。结论:PTX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1·5,7·5,37·5mg/kg)3个剂量染毒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气管注入染毒后24h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结果经PM2·5染毒后大鼠脑组织的SOD、CAT活性出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高浓度组GSH含量显著降低;GSH-Px活性在不同剂量染毒后虽出现下降趋势,脂质过氧化水平(LPO)也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染毒组SOD/TBARS比值显著降低(P<0·05),TBARS/GSH-Px比值则在高浓度染毒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PM2·5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是一种神经毒性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白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了解SMI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HI)模型,①观察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行为的改变;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后3、12、24h,3、7、14、28天脑组织匀浆中IL-18的水平;③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④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后3、12、24h,3、7、14、28d新生鼠缺氧缺血侧大脑皮层中IL-18的阳性细胞数。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只):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麦预处理组(P)、参麦治疗组(SM),参麦治疗组于脑缺氧缺血(HI)后立即腹腔注射SMI10ml·kg-1·d-1,连用7天。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的用法、用量同参麦治疗组。参麦预处理组在缺氧缺血前连续4天腹腔注射SMI10ml·kg-1·d-1。结果:缺氧缺血后3h出现轻度脑损伤,1天病变最严重,3、7天胶质细胞增生,14、28天出现脑萎缩。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参麦预处理组、参麦治疗组相比IL-18水平在3h、28天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12、24h、3、7、14天均明显升高(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除在3h、28天无明显差异(P>0.05)外,在12、24h,3、7、14天有显著差异(P<0.01);预处理组与参麦治疗组比较在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差异(P>0.05)。IL-18在各组均为12h开始上升,3天达高峰,7天开始下降,28天则基本恢复正常;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侧大脑半球脑缺氧缺血后表达IL-18的阳性细胞数,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麦预处理组、参麦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L-18阳性细胞数在12、24h,3、7、14、28天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3h无明显差异(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参麦预处理组、参麦治疗组相比在12、24h,3、7、14、28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麦预处理组与参麦治疗组在3、12、24h,3、7、14、28天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IL-18水平,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低IL-1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新生7天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EPO治疗组(HIBD+EPO组)。观察缺氧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以及脑萎缩程度。结果:EPO治疗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侧(左侧)大脑半球水肿、病理学改变和大脑半球萎缩程度。左大脑半球含水量降至(85.93±1.19)%,显著低于HIBD模型组(86.75±0.87)%(P<0.05),左脑组织萎缩比(14.95±14.15)%,显著低于模型组(28.26±19.39)%(P<0.01)。HIBD+EPO组大鼠缺血侧皮层Bcl-2阳性细胞表达较HIB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多。结论: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对确诊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予托吡酯治疗,按0·5~1mg/kg/d剂量口服,至临床症状消失或达到目标剂量4~6mg/kg/d)和对照组24例(予氟哌啶醇治疗,按1mg/d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6mg/d)共治疗48周。研究组又分为幼儿组(17例)、年长儿组(23例)及按发作形式分为肢体抽动组(13例)、头面部抽动组(19例)和混合组(8例)。对研究对象于治疗前与治疗中(4、8、24、48周)进行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①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40%;Z=-3·475;P<0·01)。研究组YGTSS总分(42·56±14·48)分低于对照组(57·15±19·78)分;P<0·05;减分率(60·18±24·48)%高于对照组(37·17±23·28)%;P<0·05。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60%;Z=-4·805;P<0·01)。研究组YGTSS总分(21·26±13·38)分低于对照组(34·52±23·18)分;P<0·01;减分率(85·15±15·53)%高于对照组(60·35±24·68)%;P<0·05。②治疗第24周末肢体抽动组有效率90%,高于混合组(54%;Z=-2·013;P<0·05)和头面部抽动组(76·9%;Z=-2·235;P<0·05)。肢体抽动组YGTSS总分(24·76±17·38)分低于混合组(38·16±21·41)分;P<0·05;减分率(91·23±21·58)%高于混合组(80·75±34·08)%;P<0·05。幼儿组有效率95%,高于年长儿组(82·6%;Z=-1·879;P<0·05)。幼儿组YGTSS总分(24·36±16·48)分低于年长儿组(30·89±10·76)分;P<0·05;减分率(86·74±35·78)%高于年长儿组(79·85±33·78)%;P<0·05。③第48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1·89±1·63)分低于对照组(2·65±2·87)分;P<0·05结论:托吡酯能有效治疗TS,长期服用副作用相对较轻,且对年幼儿及肢体发作者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eural growth factor,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近、远期影响。【方法】7日龄(spraqut Dawley,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假手术处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er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组(n=30),NGF组(n=30),HIBD模型后即刻开始NGF治疗,每次1 000 U/kg,间隔24 h,连续7次。以近期海马形态组织学及细胞凋亡数和远期学习记忆功能判断干预效果。【结果】HIBD组大鼠近期海马区细胞形态变化明显,结构严重受损,远期学习记忆功能不良。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增加,水迷宫实验中潜伏期延长(P均<0.01)。与HIBD组比较,NGF组治疗后凋亡细胞于各时间点明显减少,潜伏期缩短,站台停留时间延长(P均<0.01)。【结论】早期NGF治疗可减轻HIBD程度,改善HIBD引起的远期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慢性染镉对大鼠的肾脏毒性及莱菔硫烷(SFN)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单纯染镉组、莱菔硫烷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单纯染镉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SFN干预组大鼠皮下注射1 mg/kg SFN;2 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三组分别腹腔注射3、6、6μmol/kg氯化镉。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腹腔注射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处理6周。将大鼠放入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然后将大鼠乙醚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切取大鼠肾皮质,测定肾皮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单纯染镉组尿蛋白和血清BUN含量及尿NAG、LDH和ALP活力明显上升(P0.01);肾皮质中GSH含量、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与高剂量单纯染镉组比较,SFN干预组尿蛋白和血清BUN,尿NAG、LDH和ALP活力及肾皮质MDA含量下降;GSH-Px和SOD活力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给大鼠亚慢性染镉可引起明显的肾脏损伤,SFN对镉致大鼠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氯化镉(CdCl2)诱导大鼠肝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灌胃生理盐水)、染镉组(腹腔注射1.5 mg/kg的CdCl2和灌胃生理盐水)、GSP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均腹腔注射1.5 mg/kg CdCl2,同时分别灌胃20、40、80 mg/kg GSP),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分别检测肝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DNA损伤情况.结果 染镉组肝细胞MDA含量和细胞彗尾长、Olive尾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1.5 mg/kg CdCl2可引发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GSP抑制染镉大鼠肝细胞MDA的产生,呈明显的剂最-效应关系,GSP低、中、高剂量组MDA清除率分别为12.74%、24.22%、43.65%.GSP低、中、高剂量干预组中肝脏细胞的彗尾长、Olive尾矩均低于染镉组的,表明GSP具有一定抑制DNA损伤和促进DNA修复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GSP对镉致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