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动脉疾病(LEAD)指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据估算,全世界2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37亿例罹患LEAD,我国的LEAD患者约有4 530万例,疾病负担重。腔内血运重建为缓解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LEAD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受限于内膜增生等支架植入后反应,腔内血运重建术后的中远期初级通畅率仍逊于开放手术,且再干预率更高。作为血管腔内永久性金属支架植入的新型替代治疗方案,可降解支架(BRS)指由聚合物或金属材料制成的,可在体内被逐步分解、吸收并降解,降解产物可被完全排出人体的支架。BRS植入后可为狭窄段血管提供临时管壁支撑,理想状态下可在血管重塑后完全降解,恢复生理性血管反应性和内皮功能。有望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等远期并发症,进一步提升LEAD腔内血运重建疗效。目前,REMEDY、ABSORB、AMS等BRS已被用于LEAD治疗。其中,REMEDY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欠佳,其治疗狭窄性病变的效果与内膜切除和镍钛合金支架植入相比并无明显优势。ABSOR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术后1年通畅率高,靶病变再干预率较低。与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AMS支架植入后6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显著更低,无法达到有效性评价指标。此外,目前尚无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说明LEAD患者BRS植入后应如何开展抗血栓治疗。未来,应开发具备更佳材料性能、更优结构设计的新一代BRS,并将其与各类LEAD腔内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提升LEAD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45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1)与未发生组...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治疗骨缺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科中的可吸收缝线黄恭康一、在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中的缝合材料公元二世纪起,丝线或金属线就是外科常用的缝线。待聚合物化学进人工业时代后,许多人工合成的聚合物(聚酞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酞酸了酯等)均已制成外科缝线。细的单股不吸收缝线,如聚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重建后近中期的血管通畅情况以及保肢情况,发现影响结果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24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且有严重吸烟史,年龄24 ~ 43岁,平均(33±6)岁.15例(62.5%)存在足趾缺血性溃疡,7例(29.2%)表现为严重静息痛,2例(8.3%)为重度间歇性跛行.手术方法包括8例血管旁路术,7例经导管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3例球囊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6例行内膜剥脱术+取栓术.记录手术成功率、截肢率和靶血管通畅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17例(70.8%),包括血管旁路术8例、导管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4例、内膜剥脱+取栓术3例、球囊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2例.7例失败患者中围手术期截肢3例(12.5%),转行其他术式获得血管重建2例,未治疗2例.随访时间1 ~ 40个月,平均(17±11)个月,均存活.一期通畅率45.8% (11/24),二期通畅率62.5% (15/24),保肢率79.2% (19/2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管旁路术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结果(Wald=4.016,P=0.045),术前有严重缺血(溃疡)病例其预后较差(Wald =4.018,P=0.043).结论 对于重症缺血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术,首选自体静脉旁路术.没有血管旁路的病例,可尝试进行导管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其结果尚可接受.  相似文献   

6.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经历PTCA术的患者大约有70%的人需要植入支架,但是支架内再狭窄却高达20%~30%,支架内再狭窄依然是血管支架植入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了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过程,基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具体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药物被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本文也综述了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支架能减少机械扩张后的血管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的机会,但金属支架具有血栓源性,远期疗效不理想。载药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既能暂时支撑管壁,保持血管通畅,又能抑制早期的血栓形成及晚期的新生内膜增生,有效防止扩张后的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和再狭窄。本文就血管内支架的制作、形式、构成和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将外泌体负载于可吸收支架的方法。方法 应用化学连接法,通过建立支架-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聚乙二醇5000-外泌体的连接使可吸收支架负载外泌体,构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及外泌体吸收情况,飞行时间质谱对支架表面物质进行鉴定,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支架表面粗糙程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支架外观及外径,径向力检测仪检测支架力学强度;以单纯可吸收支架作为对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表面有细小不规则裂纹以及许多外泌体颗粒。原子力显微镜示5μm2取样范围其表面粗糙程度为±70 nm,而可吸收支架为±20 nm。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与外泌体在质荷比(mass charge ratio,m/z)处均有峰值,而可吸收支架无此峰值;并且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m/z73处峰值较可吸收支架明显降低。体视显微镜观察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外径在可吸收支架规格范围内且表面无明显裂纹、毛刺及凹陷;径向强度检测结果符合原可吸收支架径向强度标准。结论 应用化学连接法可以将外泌体负载于可吸收支架表面,并且支架尺寸、径向强度均...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有多种病因,而针对各种病因的治疗方法也各异,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血管内支架治疗因其创伤小、能快速而较长时间的缓解症状,且并发症少、病人的耐受性好等优势而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或辅助以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溶栓、抗凝等用于这类疾病。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皮前体细胞(EPC)移植的治疗性血管新生,成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缺血性疾病的新的治疗措施,从20世纪70年代Folkman提出血管生成的概念,经过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导入的治疗性血管新生到内皮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性血管新生,对血管新生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回顾了EPC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并对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源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的EPC移植有可能成为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血管疾病增加,对功能动脉置换的需要也日益增加,小口径动脉如膝下动脉、冠状动脉,使用合成材料移植不像大口径动脉移植物那样有较高的成功率。目前,自身静脉仍是主要移植物。然而,由于血管疾病、截肢术或血管以前已被采集,许多病人无适合的血管可使用,组织工程血管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尚德俊建国以来,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无论在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创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新体系,现对山东省中西...  相似文献   

13.
血管复生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药白果、人参、葱根等发酵制成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新药血管复生素。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血管复生素:①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作用,其镇痛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1);②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抗炎抑制率达75.33%,和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1);③具有显著扩张病变血管的功能,扩张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④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观察68例,66例获近期痊愈,治愈率为97.02%,仪器检查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免疫学检测,血清中抗血管抗体消失。证明该药具有抗栓溶栓、抑制抗血管抗体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八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末稍血管中发病率较高,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或伴行静脉的慢性血栓性阻塞,至今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重症者仍然难免于截肢〔1,2〕。我们于1983年~1997年,收治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分别做腰交感神经切除加大网膜移植术与血管再建...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学是一多学科交叉领域,综合应用细胞生物学、工程力学等多学科原理,研究用于人体病损组织或器官的修复或替代、改善其生物活性功能的一门科学[1].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为新生血管的活细胞生长提供必需的支撑支架,便于细胞黏着、生长和新陈代谢.好的血管支架会使构建的血管更接近正常血管的各项性能,并同步于全新血管的生成而植入的支架材料逐步降解[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手术成功率和长期有效率。 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06年11月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资料进行分析。3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动脉造影,选择股浅动脉下段闭塞或腘动脉闭塞股深动脉流出道良好的病人行手术治疗。分离病人的胫骨并每天缓慢迁移分离的胫骨,通过刺激胫骨骨髓再生新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网改善缺血区供血。 结果 35例中32例获得满意疗效,随访时间2~6年。临床缺血症状彻底改善。3例术后3个月后仍有严重下肢缺血行下肢截肢术。总有效率91%。 结论 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院自 1 999年 3月 -2 0 0 0年 1 2月 ,在实施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 ,使用一次性安舒栓可吸收 PDS血管夹 1 65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 7例 ,女 1 2 8例 ,男女比例为 1∶ 3 .46。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1 9岁 ,平均 46岁。术后诊断 :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1 5 5例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6例 ,胆囊息肉 4例。合并症有 :胰腺炎2例、高血压 1例、肾积水 1例、肝硬化 1例、矽肺 1例、陈旧性宫外孕 1例。使用可吸收止血夹数量分布为 :1枚 1例 ,2枚 64例 ,3枚 76例 ,4枚 2 3例 ,5枚1例。有 45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占 2 7.2 7…  相似文献   

18.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平卧位、局麻下,于病肢同侧顺行或逆向穿刺股总动脉,插入6F鞘管,造影证实闭塞病变。在电透荧屏监控下,通过鞘管插入5F的KMP导管,在0.035超硬导丝作用下,于闭塞端的侧壁内膜下开创一个夹层平面,随着导丝在内膜下向前延伸,其顶端会形成半圆形的环。然后,导管和导丝环通过内膜下的夹层持续前进;当到达闭塞段远端时,将KMP导管的顶端转向腔内,使导丝和导管进入真腔。然后退出导管,顺着导丝插入7mm×40mm或合适大小的球囊导管,应用709~811kPa压力,逐步扩张再管化段。术中如发现新形成的通道受压而呈弹性回缩现象,可以植入8mm×40mm或适当大小的镍钛合金自膨式支架。最后通过导管或鞘管造影,检测血流通道是否再建成功。结果:本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左下肢5条,右下肢6条,双下肢2例(4条),共15条肢体。11例中计13条肢体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6.7%。其中股动脉段闭塞5例(7条肢体),髂动脉闭塞段4例(4条肢体),胫闭塞段2例(2条肢体)。分别随访3~9个月(平均4.3月),均维持通畅。复查ABI为0.65~0.87,平均0.75,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A是一种应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有效而经济,近期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