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抓取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图书馆员间知识共享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建立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图书馆员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机制模型,提炼了馆员间知识共享行为机制的8个量纲,同时以模糊集合理论对这些信念进行了量化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的药物安全性进行研究,挖掘潜在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FAERS数据库2017年第2季度到2020年第2季度数据,将度普利尤单抗进行药名标准化后以"主要怀疑药物"作为限制条件,获得与度普利尤单抗有关的不良事件记录.通过不相称测定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挖掘潜在不良事件信号,并通过MedDRA 23.0软件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进行系统分类.结果 在16684618条数据记录中获得97205条与度普利尤单抗有关的不良事件记录.根据2种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方法所得结果,以ROR值95%CI下限>1或IC值95%CI下限>0为限制条件,共得到365个不良事件信号.通过对非不良事件的去除和同义合并,最终获得82个有较大临床意义的不良事件信号,度普利尤单抗的不良事件主要为眼部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感染及传染性疾病.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结局的不良事件信号主要包括可能由该药物引起的眼部疾病、感染和炎症、是否存在加速皮肤T细胞淋巴瘤恶化、免疫系统的超敏反应、呼吸系统的支气管炎、骨骼系统的关节痛,以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的病情恶化等.在合并用药总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中,合并使用的最常发生不良事件的药物前5名均为泼尼松、环孢素、曲前列环素、泼尼松龙、甲氨蝶呤.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不良事件除轻中度的浅角膜受损和结膜炎外,角膜变性、溃疡性角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眼部检出信号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并建议在指导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及时联合眼科医师进行病情评估,对原有眼部问题的患者用药更需提高警惕.其他系统检出不良反应信号仍有待真实世界的药物不良反应长期监测加以证实.此外,度普利尤单抗的严重不良事件结局和对应的检出信号及最常发生不良事件的合并用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护理事故,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和患者利益都是有益的[1]。因此如何引导护士正确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和护理安全,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现就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引起护理人员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思考,更有效的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洪晶  张志茹 《吉林医学》2014,(27):6154-6155
护理不良事件影响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非常必要,而寻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关键。本次研究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的背景与历程出发,论述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重要性,最后阐述应用于护理不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常用的几种模型、方法、工具。  相似文献   

5.
常峰  刘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5,(12):1431-1435
目的剖析慢性病患者药店购药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合理引导慢性病患者购药流向,降低患者负担和医疗负担,发挥药店在药品市场和慢性病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9—1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社区、医院、药店多地对196例慢性病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开展小样本预调查;2014年3—6月对401例慢性病患者开展大样本调查。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对药店购药行为意向的影响,设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访谈量表,建立慢性病患者药店购药意向模型,并运用LISREL 8.70软件对实证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态度对慢性病患者药店购药行为意向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并不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强化慢性病患者对药店购药的正向态度和感知控制力是促进行为意向形成的最有效途径。药店应增强自身经营实力和慢性病管理服务资质,更好地满足患者购药需求,分流慢性病药品消费群,促进患者负担和医疗负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名老中医知识传承行为的影响机理。认为名老中医的知识垄断的心理、医院归属感以及自身传授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其传承意愿,从而间接影响其知识传承行为。提出应从建立激励机制、医院文化和政府扶持3个方面激励名老中医进行知识传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肿瘤患者在留置PICC期间做出过哪些损伤导管的行为,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置入PICC导管2个月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患者选择药店购药行为以及计划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根据对患者选择药店购药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出我国患者选择药店购药行为意向模型,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防范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在职护士50人。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从预防行为信念、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结果评价4个方面,提升急诊护士执行锐器物品操作认知水平,增强护理人员操作行为的正确性,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结果通过1年的干预,急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预防动机水平显著提高(4.02±0.15,P<0.05),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由64%下降到20%(χ2=2.56,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针刺预防行为,减少护士职业风险,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医院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的搭建与推广,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方法:搭建了以OA系统为依托的不良事件上报平台,由质量控制中心统一管理,内容涵盖医疗、护理、行政、后勤、总务、保卫等各部门,通过制度修订、流程梳理、全员培训等措施进行推广运行。结果: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运行以来,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实际上报各类不良事件例数均有明显增加,应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能力大幅增强。结论:良好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促进全院质量体系的改进,防止差错的再次发生,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的频繁就诊行为较为普遍,占用了较多的医疗资源。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患者频繁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5月通过目的性抽样和信息饱和原则抽取20例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3年持续频繁就诊行为(3年内就诊次数均在前10%)的老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的制定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为依据,主要包括认知测量、态度测量、主观规范测量、知觉行为控制测量及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或建议。根据访谈结果,探析老年人群频繁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对自己的频繁就诊行为不自知。9例对频繁就诊有具体定义,55.6%(5/9)患者定义每月就诊≥3次为频繁就诊患者。90.0%(18/20)患者认为频繁就诊行为对自己的生活或健康无不良影响,60.0%(12/20)患者认为频繁就诊能够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50.0%(10/20)患者提及频繁就诊对于控制及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签约政策(70.0%,14/20)、家人支持(45.0%,9/20)、他人行为(15.0%,3/20)均可影响到患者的频繁就诊行为。慢性疾病(100.0%,20/20)、社区医院的便捷性(90.0%,18/20)、医患关系较好(90.0%,18/20)、对自身健康的关心(60.0%,12/20)、急性病症(45.0%,9/20)、自觉健康状况不佳(30.0%,6/20)等均会促使患者的就诊行为,而行动不便(20.0%,4/20)、经济原因(10.0%,2/20)、家中琐事(10.0%,2/20)等原因会限制患者的就诊频次。结论 老年患者的频繁就诊行为受较多因素影响,需要全科医师对患者的疾病、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并解决其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秀琼 《华夏医学》2006,19(5):847-8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就医行为的效果影响。方法:对住院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职业、文化等无差异(P>0.05)。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就医行为有所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由干预前的90%下降到干预后的23%,就医、服药依从性由干预前的58%上升至干预后的98%(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就医行为,控制和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雅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98-1099
目的:探究计划行为理论干预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将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干预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将应用常规干预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均干预4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使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数据库挖掘尼达尼布的不良反应信号并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2014年7月至2023年9月以尼达尼布作为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17 547例,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 PRR)和多项伽玛分布法(multi-item gamma passion shrink-er, MGPS)进行不良反应信号的检测。结果 在FAERS数据库中共提取17 547份以尼达尼布为主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男性患者占比最高(9 709例,55.3%),65~85岁患者最多(8 856例,50.5%),美国报告最多(10 209例,58.2%),而2022年报告最多(2 876例,17.46%)。利用ROR法、PRR法和MGPS法共计得到2...  相似文献   

15.
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起步较晚,各地实施情况不一,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因素繁杂。目的 构建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方法 于2018年3-5月方便抽取杭州市社区居民956名,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自制量表,调查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签约意向和签约行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签约行为的因素。共发放问卷956份,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95.2%。结果 问卷总体Cronbach' s α系数为0.934,KMO值为0.924,Bartlett's球形检验P<0.01,总体方差解释率为76.77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有直接效应的是信息(0.529)、签约意向(0.195)及知觉行为控制(0.184),有间接效应的是遵从意愿(0.085)、正向态度(0.045)及规范信念(0.039),签约行为的决定系数(R2)为0.522(P<0.01)。结论 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对签约行为影响最大的是信息、其次是签约意向与知觉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女性海洛因滥用者的行为控制内隐认知特性,为其物质滥用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研究组的277名女性海洛因滥用者和对照组的117名正常女性,使用成人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ANSIE)、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内隐联系测验(SC-IAT)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主观规范中知觉到吸毒行为的社会压力水平不同(P<0.05);研究组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吸毒行为的认知内隐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女性海洛因滥用者行为控制认知具有外控型特性,其潜意识中对吸毒行为持中性偏肯定态度,而与正常女性相比多处于对吸毒行为较为宽容的人际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及干预前后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型量表(CHBMS)]、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心理状态[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 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试验组用药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85.11%)(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探索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服药行为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按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问卷,对南通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分析各维度对遵医服药行为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于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分别为0.35、0.29、0.32,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对于遵医服药行为的直接影响分别为0.53和0.29,整个计划行为理论对遵医服药行为的确定系数(R2)为0.54。结论:行为态度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遵医服药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则是影响遵医服药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及总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应对方式评分中面对评分高于护理前,回避、屈服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  相似文献   

20.
吴瑶  林燕铭  郭恺  吴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98-4403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定期按时服药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探究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1 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情况、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利用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包括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服药意向问卷)3部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218份,回收有效问卷1 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4.91%。1 156例患者中,892例(77.16%)服药依从性为中等依从和高依从性(视为服药依从)。经检验,将面对面随访次数、糖尿病用药指导作为协变量纳入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指标近似残差均根(RMSEA)=0.041,拟合优度指标(CFI)=0.893,简约规范适配指标(PNFI)=0.639,临界样本数值(CN)=499,拟合结果良好。面对面随访、糖尿病用药指导分别通过影响对服药的态度(0.09)、主观规范(0.08)对服药依从行为产生间接效应,标化后的总效应为0.01(P=0.013)、0.01(P=0.011)。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提供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可间接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接受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行为意向,面对面随访可增强患者坚持服药的信念,从而提高服药依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