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状况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生命质量作为一种健康结局指标,能全面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本研究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指导老年人健康生活,制定促进老年人健康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老年公寓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唐山市老年公寓老人生命质量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200名老年公寓老年人,请受试者回答由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和健康状况问卷组成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由调查者进行记录。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健康状况问卷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2个维度得分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小于70岁组显著高于80岁以上组(P<0.05);社会功能维度得分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初中及以上组和文盲组得分分别为(5.9±0.3)分和(4.2±0.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花费够不够主要影响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两个维度,生活花费足够者得分最高,不足者得分最低;婚姻状况对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的影响有显著性,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未婚、已婚和丧偶。结论年龄、婚姻状况、生活花费、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老人生命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省侗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侗族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用SF-36量表对湖南省农村地区60周岁及其以上的侗族老年人1727名进行生命质量测评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侗族老年人生理健康方面加权平均分为(60.25±16.99),心理健康加权平均分为(59.32±10.88)。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疾病和月收入影响农村侗族老人生命质量。结论农村侗族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不容乐观,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加强慢性病防治,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唐山市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病、慢性支气管炎和前列腺疾病的老年人生理功能维度得分分别为(69±24)、(68±25)、(68±24)、(54±29)、(57±23)分,身体疼痛维度得分分别为(72±24)、(75±22)、(75±22)、(67±19)、(64±17)分,活力维度得分分别为(63±18)、(64±17)、(64±16)、(59±17)、(48±20)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分别为(75±23)、(77±25)、(77±25)、(70±24)、(66±24)分,与未患上述疾病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历与未经历老伴去世的老年人在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69±14)分和(7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历与未经历子女生活受挫的老年人总体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51±8)分和(54±11)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分别为(73±27)分和(8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和睦与不和睦的老年人生理功能维度得分分别为(74±23)分和(61±30)分,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71±15)分和(6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困难与经济不困难的老年人活力维度得分分别为(63±18)分和(67±15)分,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67±15)分和(7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病难与不难的老年人活力维度得分分别为(64±17)分和(69±14)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分别为(79±22)分和(84±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某些慢性疾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及负性心理感受可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P<0.05).结论 年龄增长、患慢性疾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及负性心理感受等均可导致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下降,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唐山市老年公寓老人生命质量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200名老年公寓老年人,请受试者回答由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和健康状况问卷组成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由调查者进行记录.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健康状况问卷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2个维度得分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小于70岁组显著高于80岁以上组(P<0.05);社会功能维度得分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初中及以上组和文盲组得分分别为(5.9±0.3)分和(4.2±0.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花费够不够主要影响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两个维度,生活花费足够者得分最高,不足者得分最低;婚姻状况对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的影响有显著性,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未婚、已婚和丧偶.结论年龄、婚姻状况、生活花费、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老人生命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农村佤族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少数民族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48例老年人进行生命质量的测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经济状况、职业、性别是SF-36总体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回归系数分别为:6.02、9.53、-4.82.结论农村佤族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某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Q-5D量表和调查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的162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总体评价较好,其EQ-5D平均分为0.841分,95%CI:0.644-1.038。老年人对自身的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评价较好,对自身疼痛或不适评价较差。结论躯体健康状况是影响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唐山市6个行政村中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慢性病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年龄、经济状况及性别。结论慢性病、年龄、经济状况及性别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防治,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医疗保健条件,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对随机抽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分析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病情、病程、医疗费用等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患者生命质量因子得分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生命质量与母亲文化程度、全家年收入呈正相关,与居住于大中城市、起病形式、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整体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增加人均收入,减轻城市居民的身心压力。  相似文献   

10.
衡阳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衡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使用中文版SF-36 v2量表对衡阳1 040例农村老年人进行测定.结果 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加权平均分为(36.43±13.26).心理健康加权平均分为(41.74±8.47).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是否还有慢性病、两周内是否有身体不适.结论 卫生管理部门及老年工作者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年3-12月在南京市秦淮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1454名。按是否患有慢性病,将其分为慢性病组和无慢性病组。采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制定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对2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2.2%(1050/1454)。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躯体机能、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得分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自理和记忆功能得分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及白内障的老年人,其总体健康得分与未患该病的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饮酒情况及退休前职业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躯体机能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学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自理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和居住状况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情绪性格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居住状况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功能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居住状况、学历及年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适应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居住状况、饮酒情况及学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学历、退休前职业、居住状况及饮酒情况,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社会卫生措施。方法 采用”十五”攻关课题组统一编制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医疗后果调查表对武汉地区150例患者调查,采用广义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反映生命质量的SF-36总分平均值为566.15,95%可信区间为543.431~588.864分。患者的婚姻状况、病程、居住方式、医疗保健形式、骨痛史、营养不良是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注重营养饮食,完善家庭功能,对初患病的和长期患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卫生行政部门则应注重弱势人群的医疗保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驻沈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状况,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量表对高校教师及对照人群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普遍低于对照人群。自感压力对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绝大多数维度有显著影响。影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生理健康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每周工作时间、家庭人口数和自感压力;影响精神健康方面的主要因素有性别、职称、个人收入、宗教信仰和自感压力。结论:高校教师生命质量低于对照人群,压力可能是影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生命质量社区干预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问卷(SCSQ)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6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量化及数据处理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总评(PC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数量、疾病认识程度、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和消极应对(OR值分别为0.300、0.207、0.304、0.357、3.073、0.583、2.320、0.650),影响心理健康总评(MC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OR值分别为0.327、1.985、0.078、2.300、1.492).结论 影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QOL的因素包括人口学和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社区干预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慢性胃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G)对124例住院CG患者分别测量治疗前后2次生命质量并应用配对检验比较其得分,利用独立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CG患者治疗前后2次各领域得分、特异模块总分和量表总分均有差异;CG患者生命质量受治疗、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较大(P〈0.05).结论合理治疗对CG患者生命质量提高较大,但还需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躯体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心理健康状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婚姻状况、体育锻炼等因素相关;并认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预防老年性疾病、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等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能还有明显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尚未发现,有些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云南省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适合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保障措施。通过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精神慰藉等相应举措提高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自身健康满意度及自我护理的知识,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桃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量量表(SF-36)对桃源社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150名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前后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同时与对照社区的150名老人进行比较。结果居家养老后,桃源社区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为16.16±5.11,明显好于干预前的17.36±5.26(t=1.98,P〈0.05),也明显好于对照社区老人的17.42±5.49(t=2.06,P〈0.05);实施居家养老后,桃源社区老人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得分有明显提高。结论社区居家养老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养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农村侗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60岁以上能够正常交流的农村侗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州农村侗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61.15±15.55)分,其中年龄、睡眠质量、自理能力、近两周是否患病、近一年是否住院、总体生活满意程度6个因素(P <0.05)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贵州农村侗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呈中等水平,需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心理素质、转变养老旧思想观念和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等方面,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贵阳市居家老人生命质量(QOL)现况,探讨其日常生活能力(ADL)对QOL 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贵阳市1 898 名年龄≥ 60 岁的居家老年人进行ADL 和QOL 调查,ADL 对QOL 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贵阳市居家老年人QOL 总分为(560.47±136.27)分;QOL 维度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和是否患慢性病、体育锻炼及文化程度和性别。在控制上述因素后发现,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对老年人总体QOL 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职能(MH)5 个维度有影响(P <0.05);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对老年人总体QOL 的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及SF 5 个维度有影响(P <0.05)。结论 不同ADL 对QOL 及各维度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