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方法  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脑卒中组)。急性期24h空腹抽血测定其急性期尿酸、总胆红素、三酰甘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等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体重指数(BMI)、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病例组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 <0.01);尿酸与BMI、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尿酸与总胆红素和收缩压呈负相关(P <0.01);总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 <0.01),与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呈负相关(P <0.01);低密度脂蛋白与BMI、尿酸、血糖、ApoB/ApoA1、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 <0.01),与年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 <0.01);并且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的升高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这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相关因素协同作用,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的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对上海市宜川社区60岁以上常住2588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血压,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心电图等。结果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55.72%,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23.03%,高血压的检出率为53.40%,高血糖检出率为11.31%,高TC检出率为10.56%,高TG检出率为20.21%,低HDL-C检出率为23.87%,高LDL-C检出率为12.45%,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49.55%。BMI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H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9、0.111、0.109、0.191、-0.356(P<0.01)。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H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0.108、0.140、0.159、-0.323(P<0.01)。空腹血糖与收缩压、TC、TG、H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4、0.040、0.126、-0.138(P<0.05)。空腹血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以及血脂的各项指标密切相关,空腹血糖与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芳  蒋一倩  马志红  周桂英 《海南医学》2013,24(21):3164-3167
目的 探索和评价营养和行为干预对肥胖患者体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体检中心100名肥胖患者,检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BP)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同时采集研究对象血样,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FPG)和血尿酸(UA).进一步通过单纯随机抽样选取50例,一对一进行营养知识行为指导,进行合理膳食结构调整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50例对照组仅给予医学对症处理,干预时间为1年,之后重新测定患者体重及生化指标.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BMI (P<0.001)、TG (P<0.001)、TC(P=0.036<0.05)、LDL-C (P=0.001<0.05)、FPG(P=0.006<0.05)和UA (P<0.001)均较干预前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后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舒张压(P=0.02<0.05)三酰甘油(P<0.001)、胆固醇(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血糖(P<0.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合理的营养和行为干预是改善肥胖患者体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体质量指教正常人群胃底黏膜组织Obestatin表达水平,探讨Obestatin在肥胖症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于2010年10月-11月收集同济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诊断结果正常的患者55例,依据不同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消瘦组和正常组,三组人群均在胃镜下取胃底黏膜一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Obestatin的相对含量,同时测量三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三组比较,Obesta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Obestatin和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01),而和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关系(r>0.05).结论 Obestatin可能在肥胖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趋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29 339例广州地区居民的健康体检数据,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男性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于女性组,60岁以上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体重、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25羟基维生素D等指标在血糖正常和糖尿病前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龄增大、腰围增大、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减低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地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其危险因素主要是腰围增大、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减低,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探讨城市成人代谢综合征(MS)的社区综合防治。方法 对体检出来的符合中华医学会糖 尿病分会(CDS)2004年MS诊断标准的306例患者,分别采用进行健康教育、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药 物控制血压、调脂等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结果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MS患者中采用健康生活方 式的比例显著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达标率明显提高(P〈0.05);腰围、体重指数(BMI)达标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综合干 预对降低成人代谢综合征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女性与非PIH女性远期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发生情况,探讨PIH对女性远期NAFLD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3595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H患病史,非PIH者3047例,PIH者548例。比较两者妊娠、分娩特征及体检特征,观察健康体检时NAFLD的检出情况,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PIH者分娩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年龄及腹围均高于非PIH者( P<0.05),而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则低于非PIH者(P<0.05),两者新生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IH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非PIH者(P<0.001), NAFLD发生率也高于非PIH者(P<0.001),而两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体检时年龄、BMI、腹围、TG、FBG和UA水平是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而PIH并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PIH与女性远期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老年和中青年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5—6月对在火箭军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 8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感染H.pylori分为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再以年龄≥60岁为界,分为老年H.pylori阳性亚组、老年H.pylori阴性亚组,中青年H.pylori阳性亚组、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收集体检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C呼气试验结果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H.pylori阳性组(n=580)收缩压、舒张压、餐后血糖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异常率高于H.pylori阴性组(n=1 248)(P<0.05)。老年H.pylori阳性亚组(n=143)的舒张压、空腹血糖异常率高于老年H.pylori阴性亚组(n=287)(P<0.05)。中青年H.pylori阳性亚组(n=437)收缩压、舒张压、餐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异常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高于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n=96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后会对代谢指标产生影响,其对中青年代谢指标的影响明显大于老年。应该对于中青年感染人群应该积极地行根除H.pylori治疗,对于老年感染者应该个体化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于2014年4—12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定海、殷行、江浦、长白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人群4 036例。记录受试者临床资料,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根据血糖水平将受试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均行甲状腺B超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正常血糖组1 995例,其中男611例、女1 384例,糖代谢异常组2 041例,其中男686例、女1 355例,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P=0.042)。两组身高、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组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糖代谢异常组甲状腺结节、多发结节、两叶结节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两组单发结节、左叶结节、右叶结节、峡部结节、结节大于1 cm、伴钙化、伴弥漫性病变、囊性结节、混合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代谢异常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糖代谢异常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且多为多发、两叶结节。性别、年龄、糖代谢异常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对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抽取空腹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就临床结果与同期选取的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含胆固醇量均居较高水平(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所含胆固醇量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视糖尿病患者血脂定期检验,对疾病诊治和并发症的预防意义重大,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汉伟  蔡雪  严达尊  付会斌 《重庆医学》2015,(25):3565-356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体系的构建及其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中山市小榄镇埒西一等3个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共2716人),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筛查出相关人群,对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社区干预。结果代谢综合征组干预前后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能量、脂肪、膳食纤维、胆固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干预前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胆固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和评估社区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的防治体系,并对其进行干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利于优化和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300例体检人群的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期间1300例来院体检人群,调查所有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包括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几项指标。结果:1300例体检人员中血糖异常的有79例,总胆固醇异常的150例,三酰甘油异常的317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164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179例。其中3组人员的三酰甘油异常人数最多,5组人员的血糖异常人数最多,3组人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人数最多,与其他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密度低脂蛋白胆固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增高。51岁-60岁人群的血脂异常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三城市(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老年前期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各抽取两个社区,共1 163例老年前期居民,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1 0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SHSQ-25)对纳入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比较并分析不同健康状态老年前期居民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三城市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53.51%(549/1 026),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不同舒张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男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及不同BMI、收缩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不同FPG、TC女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及不同BMI、收缩压、舒张压、TG、LDL-C、HDL-C女性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FPG及TG对男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FPG对女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城市老年前期居民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FPG及TG是男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年龄、劳动强度、1周内服药情况及FPG是女性老年前期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青年体重异常女性胆红素与血脂及血压的关系.方法 中青年女性479人,低体重组46人,正常体重组371人,超重或肥胖组62人.测定479人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体重增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渐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渐增高.超重或肥胖组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低于正常体重组、三酰甘油及血压高于正常体重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者组直接胆红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正常体重及超重或肥胖组,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直接胆红素与年龄、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间接胆红素与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年龄、血脂及收缩压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胆红素与女性年龄及体质指数密切关联,超重与肥胖女性血脂及血压增高,胆红素减低.低体重、年龄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也较低,胆红素处于较高水平.胆红素对舒张压的维持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 选取2010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主城区居民79 092例,年龄18 -95岁,其中男性45 495例,女性33 597例,测定血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分析血尿酸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22.19%,女性6.05%,P<0.01);男女组的体质量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1);血尿酸水平与MS患病风险性密切相关.无论男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MS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MS密切相关,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MS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居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密切相关文献,探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共纳入文献15篇,采用RevMan 4.2.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VD的重要因素有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质指数(BMI)、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 h血糖(P2BG)则对PVD是否发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确定年龄、病程、HbA1c、TC、收缩压、LDL-C、TG、FPG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VD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临床上PVD的早检测、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理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脂质代谢紊乱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探讨VTE发病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9年11月确诊的100例特发性VTE(排除了目前已知的VTE危险因素)患者资料.对照组选择了100例年龄和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VTE患者组都是在空腹12 h后的上午7:00采取静脉血,化验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结果 VTE组患者三酰甘油和脂蛋白(a)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脂蛋白(a) >30mg/dl及三酰甘油>2.26 mmol/L可能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与VTE的发病无关.脂蛋白(a) >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可能是特发性VTE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查体人群体检资料240例,根据体检结果分为CHD组和正常对照组.记录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并通过鲎试剂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纤维蛋白原、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随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增高(P<0.01).CHD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与CHD相关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促进CHD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2级及3级患者共65例,分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病程12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AP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溏(FBS),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药物对APN的影响。结果 (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组APN治疗前(1.95±0.88)μg/mL,上升至治疗后(4.27±3.2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升高APN的作用,提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增加AP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IR)来达到一定的降压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