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高分辨率CT(HRCT)、临床、病理表现及其特点,减少漏诊、误诊率,提高对COP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在我院临床及CT(包括HRCT)诊断并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18例COP患者,进行临床、影像、病理等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果 (1)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①病变的数目及形态学类型:18例患者中,表现为单发1种类型病变者6例(33.3%),其中实变灶5例,结节灶l例;表现为多发混合类型者10例(55.6%),表现为多发单一类型病变者2例(11.1%),多发磨玻璃样变及粟粒结节各1例。2种混合类型者5例,实变灶伴磨玻璃样变3例,实变灶伴结节灶1例,实变灶并线带状影1例;3种及3种以上混合类型病变者5例,其中实变灶并反晕环征及线带状影1例,6种混合类型(实变灶、磨玻璃样变、结节、线带状影并支气管扩张及空气潴留征)1例。②病变的分布:实变灶以胸膜下分布为主;磨玻璃样变以随机或胸膜下分布为主;大结节灶胸膜下多见,小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见;线带状影、反晕环征,胸膜下分布为主;空气潴留征1例于胸膜下。(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吸烟无明确的关系。(3)病理表现也有其特点:部位为小气道,肺泡管和肺泡内及其周围有肉芽组织形成,轻度间质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Ⅱ型肺泡上皮的增生。结论普通CT结合病变部位双相HRCT扫描是诊断COP的重要且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OP的诊断原则是临床-影像-病理的综合诊断,将三者结合起来排除各种继发性的机化性肺炎及临床影像表现相类似的疾病,就能提高COP诊断的准确性,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林健  朱丽 《西部医学》2013,25(1):66-67
目的了解急性狼疮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呼吸内科1999~2010年收治的7例急性狼疮性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6例有发热,7例均有气促、低氧血症等呼吸道症状,5例有面部盘状、堞形红斑,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下肺为主的实变、浸润影,7例均提示抗核抗体(ANA)阳性,6例提示抗dsDNA阳性,主要治疗方法为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结论临床以急性起病、气促、多系统损害为表现的女性患者,应考虑急性狼疮性肺炎可能,应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大叶性肺炎肺实变及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大叶性肺炎患儿62例,均进行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其中以CT检查作为金标准,统计超声检查诊断效能、超声诊断肺实变及合并症的价值、超声肺实变声像.图特征。结果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阳性56例,阴性6例,超声与X线检查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P<005);超声检查共检出病变52例,肺实.变54例,合并胸腔积液36例,X线检查共检出病变46例,肺实变45例,合并胸腔积液25例,超声检查肺实变、合并胸腔积液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超声诊断儿童大叶性肺炎肺实变共54例,多合并胸腔积液,主要位于实变肺与胸廓和膈肌之间;肺实变超声主要表现为胸腔内三角形或肺叶形态相似的等回声,回声与肝脏或脾脏相似,近胸廓以及膈肌表面光滑,实变肺内分支状排列含气或液管状结构,且血管呈现分支状规律分布。结论超声检查儿童大叶性肺炎肺实变及合并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高,且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对2例经过病理证实的A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48岁和43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活动后气喘、胸痛等。1例胸部CT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片状实变影,胸膜下分布为主。另1例胸部CT表现右中肺实变影,少量胸腔积液。两例患者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分别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两例患者的肺活检病理示:肺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无透明膜形成,相邻肺泡腔内见机化的疏松结缔组织,符合AFO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影像学吸收好转出院。治疗后随访,激素减量,1例病情稳定;1例病变进展,死于呼吸衰竭。结论AFOP有独特的病理表现,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对发热和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实变影的疑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无效时,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AFOP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肺活检病理确诊为COP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和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O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干咳、呼吸困难、肺部爆裂音,胸部CT以双肺多发斑片影和实变影较多见。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退为主,病理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COP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活检。肺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间质性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疗效,为临床医生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提供诊断治疗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对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特发性肺间质性肺炎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性治疗对于早期炎性渗出明显、肺内纤维化程度较轻的临床病理分型者治疗效果好。结论:根据病理示成纤维细胞灶、伴胶原沉积的瘢痕化和蜂窝样变的不同时相和部位可区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不同病理和临床分型,并与临床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OOP)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表现的认识。方法  7例BOOP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胸片和CT检查资料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证实 ,对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OO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吸气末肺部爆裂音。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功能明显减低。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检查肺泡管、肺泡腔内见单核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 ,腔内被成纤维细胞和疏松肉芽组织阻塞。X线表现为两肺多发性气腔实变阴影 ,分布无特点 ;CT表现为气腔实变阴影 ,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和 /或支气管血管束周围 ,伴或不伴毛玻璃影 ;3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线状或不规则条索状阴影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7例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点可提示BOOP临床诊断 ,但需要进一步病理证实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诊断BOOP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但以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是指无明确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和咳嗽,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为多发的双侧肺分布或局灶实变影。胸部CT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及弥漫性浸润影。COP的病理特征为肺泡内和小气道管腔内有疏松的纤维状息肉样的肉芽组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本文结合具体病例对COP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例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6±9.0)岁。咳嗽为最常见症状,其他常见症状有发热、气喘、胸闷等,半数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胸部CT表现为出现肺内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实变影(29例),单发或多发结节影(5例),10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8例存在胸膜增厚;1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于COP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确诊还需病理学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认识.方法 对32例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CT检查均有双肺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小结节样、小叶间分隔、小叶实变、磨砂玻璃样或蜂窝样改变,肺功能均存在弥散功能降低.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28例病情好转,4例病情进展,因严重低氧血症死亡.结论 ①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间质性肺炎是皮肌炎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糖皮质激素并发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确诊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结果 8例均有咳嗽,5例有三凹征和低氧血症,3例杵状指(趾),3例可闻及肺内啰音.1例4岁患儿未行肺功能检查,3例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为混合性通气障碍.8例肺部高分辨CT均显示磨玻璃影,5例以弥漫性的磨玻璃影为主,2例以网格影为主,1例以多发实变影为主;2例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1例有局限性囊泡影.5例肺组织病理为富细胞型,以肺泡间隔慢性炎症为主,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3例为混合型,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病理和排除继发因素,如结缔组织病、过敏性肺炎.糖皮质激素对富细胞型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治疗效果较好,而对混合型的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J  Song W  Jin Z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58-60,i0010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OP患者5例,行胸部CT扫描。将COP的CT表现分为实变、磨玻璃样变、肺结节、线样或网格样改变等4型;病变的分布按单肺或双肺,上肺或下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束走行等分类,对病变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可见肺实变,3例可见磨玻璃样变,2例可见肺结节改变,1例可见网格样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肺实变常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分布。磨玻璃样变和肺结节分布无特异性。结论COP最常见的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经病理确诊的侵袭性肺曲菌病21例,总结其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1例患者中11例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8例患者表现为双肺散在或弥漫磨玻璃影,5例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其中3例周围可见晕征,肺内单发或多发空洞3例。结论:肺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肿块是侵袭性肺曲菌病较早期的表现,空气新月征及空洞影提示病变趋于好转。典型的晕征、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对诊断侵袭性肺曲菌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收集分析23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12例,咳嗽18例,发热15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3例,血沉增快13例,CRP升高14例;肺功能检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轻至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9例。影像学检查:18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形态不规则斑片至大片阴影,边界模糊且密度不均一;22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拒绝进行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症状1周内改善者8例,2~3周内改善者9例,4周改善者3例,随访6~12个月病变完全吸收者20例。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影像学表现有很大差异性,呈现多态性、多变性、多复发性、多双肺受累等特点;肺功能检查均有弥散功能障碍,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氯气中毒引起吸入性肺炎的X线诊断(附8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引起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及X线诊断.方法对82例因氯气泄漏事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作常规X线胸片检查.结果8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症状.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斑片状云絮样阴影及大片状、蝶翼状增高影.积极治疗后完全吸收74例,阴影明显消散5例,治疗中死亡3例.结论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炎性渗出性病变,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过敏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过敏性肺炎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诊治的24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3岁;急性1例,亚急性16例,慢性7例。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和体重减轻,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或伴灶性实变影、马赛克征、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和网格影或伴蜂窝肺。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泡炎、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及间质性肺炎。所有病例避免抗原暴露及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胸部影像学改变明显好转。结论:过敏性肺炎诊断困难,部分病例可通过暴露病史、影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出临床诊断,但当上述表现不典型时,需加强临床、放射、胸外和病理的合作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李由 《海南医学》2010,21(8):96-9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CT表现。方法搜集11例临床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共13次胸部CT扫描(复查2例)的资料,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宽窗宽条件分别摄片。分析胸部CT影像。结果11例中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8例,3例以一个小叶实变为主。双肺病变多为大片肺实变与多发小实变灶并存;大片肺实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2—3片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动态观察短期内病灶形态变化较快,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未观察到病变越过叶间裂蔓延至邻近肺叶的现象。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斑片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胸腔积液罕见;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CT改变提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早期主要影响肺实质,后期主要以肺间质增生、纤维化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东辉  戴冽  韩智娟  曾燕 《广东医学》2003,24(12):1328-1329
目的 提高对皮肌炎合并问质性肺炎的认识。方法 对62例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3例皮肌炎中62例合并间质性肺炎,占15.4%,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X线检查均有双肺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小结节样、小叶间分隔、小叶实变、磨砂玻璃样或蜂窝样改变。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44例病情好转,18例病情进展,因严重低氧血症死亡,病死率为29.0%。结论 ①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间质性肺炎是皮肌炎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②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早期联用免疫抑制剂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18例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47-72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干咳为主)。均行胸部X线检查及胸部CT扫描。结果:13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72.2%),CT检查发现实变病变中有小空洞存在,5例右下肺可见播散病灶;3例表现为肺不张(16.7%);2例表现为小叶性干酪性肺炎(11.1%)。病变部位:右上肺11例,左上肺4例,右中下肺3例。7例(38.9%)经痰检及纤支镜检查确诊,2例(11.1%)误诊为肺癌,9例(50.0%)在多种治疗无效后1月后确诊。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大叶实变及虫蚀状空洞,一般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腔通畅,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特点,对糖尿病合并结核干酪性肺炎影像学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COP的诊断水平、尽量做到避免或降低漏诊、误诊,达到有效治疗。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研究。结果 本例患者因“反复咳嗽、胸闷5月余”就诊,先后经抗结核、抗感染及抗真菌治疗后病灶增多,最后经皮肺组织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机化性肺炎,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机化性肺炎后考虑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经糖皮质激素规范治疗近10个月后停药,病灶基本吸收,停药后定期复查,随诊2年后无复发。结论 本病例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及无创检查难以诊断本病,明确诊断需及时尽早行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有创检查,从而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