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我国的SCI期刊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路径。方法 以2012年JCR收录且有指标值的127种我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排序、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排序等四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通过指标比较,发现相对于我国的SCI发文量,我国的SCI期刊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待提高。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可从提高认识、加强监管、完善审稿、扩大开放、提高期刊学术水平、打造中国顶尖学术论文展示平台等几个方面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英语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学术影响力差异程度及非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方法】 以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以WoS数据库和JCR为数据来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期刊PR8指数为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差异。【结果】 非英文期刊(荷兰语期刊除外)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10个非英语国家中,有9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而且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因子很大程度上由国内学者贡献(中文期刊尤其明显)。【结论】 非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因此,中文科技期刊不宜提倡国际化;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可以考虑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分析加快医学期刊国际化的途径和策略。【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以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6种入选PubMed数据库和6种未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SPSS20.0分别对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期刊在SC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做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入选PubMed的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未入选PubMed的期刊(P<0.05),而两组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医学期刊的国际化除加入SCI外还可考虑加入PubMed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中国第一本被SCI/SSCI收录的体育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为例,探讨国际化编委会在英文科技期刊被SCI/SSCI认可及收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 结合《运动与健康科学》国际化编委会组建及日常工作实践,着重讨论编委会在组稿、审稿、宣传推广、推荐人才方面的工作以及具体实践方式。结果 实践证明,国际化编委会对于期刊提高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国际化编委会的各方面作用,从而推动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SCI来源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及作者国际化水平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以我国英文版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剔除了自引率≥20%者。引入期刊作者国际化分数(Fraction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FAI)和作者国际化指数(Index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IAI)表征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对FAI1、FAI2、IAI1、IAI2与2014年版JCR中期刊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标准化影响因子、标准化论文影响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0种期刊FAI1、FAI2、IAI1、IAI2差异较大,Light-SciApplCurrZoolCellResJPlantEcolCommunComputPhysIntegrZoolNanoRes作者国际化水平较高。FAI1、FAI2、IAI1、IAI2与多数期刊影响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分析国际权威科技期刊非可被引文献(NCD)的引证特征以及其对影响因子(IF)的贡献。【方法】选择2014年被SCI数据库收录的、IF较高且发文数量较大的10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2年引证时间窗口下,各刊可被引文献(CD)数量、NCD数量、被引频次、自引等情况;分析NCD的被引和NCD对CD的施引情况;最后对不同类型NCD的引证效率以及其对IF的贡献进行研究。【结果】10种国际权科技威期刊发文数量、被引频次、自引量百分比较高的NCD类型是社论、信稿、科技新闻,3种文献引证效率也较高;NCD的被引量和NCD对CD的引用量在IF被引量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最高达42.66%;NCD对IF的贡献率最高达32.83%。【结论】NCD不仅可被引而且还对文献进行施引,社论、信稿、科技新闻对期刊被引频次和IF的贡献较高,NCD对IF的贡献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促进我国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法 使用2014《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33种SCI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和出版语言。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指标。结果 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低。出版平台、出版文种、出版周期等期刊国际化显示度影响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期刊定位、文献类型、稿源质量和自引率等也影响IF值。多文种期刊混刊论文有助提高其国际化显示度。结论 中国核科学技术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台,组约国际化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出版国际化专刊,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杜绝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方法 以《癌症》杂志为例,介绍了杂志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探索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结果 《癌症》杂志自2010年变更文种为英文出版后,通过组建国际性编委会、聘请美国编辑、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多种举措,使杂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于2014年7月被SCI收录。结论 在科技期刊国际化这条路上,相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老牌的中文期刊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 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 (1)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 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及中国对该领域的贡献。【方法】利用JCR统计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并研究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结果】中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3种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中国论文在Top100高被引论文中占43%。【结论】整合替代医学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国内整合替代医学期刊的水平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以留住国内优秀稿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使更多的中国科技期刊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方法,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扩大国际话语权,传播更加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方法】 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科技期刊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受语种的影响较大,而且某些学科领域期刊被收录的数量不足。【结论】 为使更多的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检索系统,需要打破语种的限制,提升科技期刊的英文水平;从多方面出发,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充分调研,加强与国际检索机构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方法】 以Scopus数据库为例,对比分析其收录与非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相关数据。【结果】 Scopus数据库收录可以极显著提升航空、航天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环境科学等10个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药学等7个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但作用不显著;对电工技术和地质学期刊影响力提升没有影响;Scopus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内容更全面、规范,提供论文引用格式、摘要和全文在线浏览、论文免费下载,并有一定比例的期刊建有英文网站。【结论】 建议中文科技期刊根据Scopus收录标准核查自身情况并进行完善,以提高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概率,借助国际数据库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李红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6):816-61
【目的】 从调研陶瓷学会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出发,分析国内外陶瓷学会的办刊现状和期刊竞争力,总结国内外陶瓷学会的办刊特点,为我国学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研究国内外陶瓷学会的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并重点调研欧洲陶瓷学会、国际陶瓷学会和美国陶瓷学会的期刊建设特色。 【结果】英语出版、双语出版、收费会员制、评奖是国内外陶瓷学会为促进期刊发展而普遍采取的措施。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的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力已经领先于国外同类学会,但在SCI收录期刊数量和年载文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结论】 当前国内学会期刊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契机,建设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或者增加现有高影响力期刊的载文量,可以作为学会期刊的主要努力方向。学会可在制度制定、编辑队伍建设、出版宣传等方面支持期刊建设,推动一流学会和一流期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中文科技期刊更好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准确地反映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显示度。【方法】针对我国一些较有影响的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刊名与国外英文期刊的刊名雷同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应对策略。【结果】指出中文科技期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应注意自身英文刊名的唯一性。【结论】相关期刊和期刊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以免因英文刊名雷同给读者、文献情报人员带来不便,影响期刊在国际上的有效传播和期刊的显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SSCI收录的我国社科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整体水平和国际排名。方法 把我国(不含台湾省6种SSCI期刊)与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国家(韩国、印度和俄罗斯)SSCI收录社科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013年SSCI收录的我国社科期刊数(13种)和年均发表论文数都较少,但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位居11个国家中第5位,即年指标位居第4位,引用半衰期长,只短于法国和俄罗斯。2013年SSCI收录的我国社科期刊的自引率相比其他国家较高,而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较低。结论 今后SSCI收录的我国社科期刊应增加期刊年均发表论文数、控制期刊自引、缩短引用半衰期等,不断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而尚未被SSCI收录社科期刊也可从以上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英文复合式标题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策略,以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传播效率。【方法】检索我国和美国2008 2011年三个理科学科的权威期刊英文复合式标题,对比分析复合式标题的使用频率、形式结构、句法结构及常用表达。【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英文复合式标题使用频率低,形式结构不灵活,句法结构类型单一,过多套用某些词汇表达模式。【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英文复合式标题缺乏吸引性和简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 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 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从科技文摘到学术期刊的转型之路,为我国科技期刊精品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中国光学》为例,从加强编委会建设、突出品牌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建设精品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结果】卓有成效的办刊思路与模式,使《中国光学》CJCR影响因子连续两年蝉联学科第一,入选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结论】通过探索学术期刊的转型之路,在新形势下,强化集群化办刊模式,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将促进精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近年发展状况。【方法】依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研究了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的变化,并与前人研究核心期刊2008—2013年主要计量指标均值变化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扩刊版刊均海外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和机构分布数增幅较大,而影响因子、他引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总体变化不大。部分指标增长趋势不稳定,如影响因子、海外论文比、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在2010年达到次高后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核心期刊主要均值指标变化相比,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两者增速相差不大,而扩刊来源文献量增长速度要远高于核心期刊,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结论】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在向前发展,对于海外作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但其发展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