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骨代谢指标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患者生化指标、25-(OH)D及骨代谢指标,并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或(和)糖尿病肾病(DN)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微血管病变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OH)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骨代谢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和N-端骨钙素(N-MID)]相关性。 结果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171例,女115例;年龄(65.9±12.0)岁;维生素D不足者251例(87.76%),维生素D正常者35例(12.24%);发生微血管病变患者125例(43.71%),无微血管病变患者161例(56.29%)。维生素D不足组女性比例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FINS)等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血管病变组患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维生素D正常患者血清β-CTX显著低于维生素D不足患者(P<0.05),而维生素D正常患者与维生素D不足患者PINP、N-M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β-CTX呈负相关(r=-0.536,P<0.05),而与PINP、N-MID表达无相关性(r=-0.087,0.064,均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不足较为严重,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骨代谢情况有关,改善患者维生素D不足可能对患者疾病进展及骨代谢状况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骨科就诊患者维生素D在体内经25羟化酶催化合成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5例就诊于北京医院的骨科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骨科老年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引起的骨代谢变化特点。方法 调取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骨科1 831例老年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人血清和血浆中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1NP)、N端中段骨钙素(OCN)以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验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不同季节患者血清25-OH-D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特点,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就诊类型患者之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清25-OH-D水平无论季节变化,均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夏、秋两季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两季(P <0.05),且夏、秋两季男性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 <0.05);门诊患者一年四季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住院患者(P <0.001),t P1NP及β-CTX水平均低于住院患者(P <0.05)。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维生素D水平夏秋季节最高;性别及就诊类型对维生素D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存在相关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N端骨钙素(N-MID)、降钙素(CT)、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411例,其中女316例,男95例;平均(69.29±12.21)岁。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住院患者25-羟维生素D、PTH、N-MID、CT、BALP的水平,探讨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结果25-羟维生素D与PTH、BAL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CT、N-MID则无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回归方程为Y=19.02-0.066PTH-0.09BALP。结论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降低与PTH、BALP均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相关骨密度、骨生化与骨转换等指标变化。方法应用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足踝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应用偶氮胂Ⅲ法检测血钙与钼酸盐法检测血磷,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 8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自我筛查(OSTA)指数属高风险22例,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OSTA指数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风险分组与骨密度相关(P=0.01)。另外,男性与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25(OH)D含量与骨形成指标(PTH、BGP、P1NP和BALP)均具有相关性(P〈0.01),女性患者血Ca2+、血P3+、25(OH)D3、PTH、BGP和P1NP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现象,且女性患者尤为严重,有必要进行骨质疏松综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按一定剂量规范补充维生素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仅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治疗;另一组作为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同时每日辅以25μg的维生素D治疗。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跟踪时间持续1年,其间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计算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均值及变异系数,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清25(OH)D水平为(110.3±24.5)μg/L,收缩压为(144±16)mm Hg,收缩压的变异系数(CV1)为11.1%,舒张压(87±9)mm Hg,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2)为10.3%;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为(30.1±14.9)μg/L,收缩压为(145±27)mm Hg,CV1为18.6%,舒张压(89±10)mm Hg,CV2为12.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5(OH)D水平、C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及CV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定剂量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控制,但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按其高血压程度分为高血压1级组(30例)、高血压2组(40例)和高血压3级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别,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高低与高血压的高低无关,但普遍缺乏维生素D,建议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肺炎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新生儿肺炎的预防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行拉氧头孢治疗,观察B组行拉氧头孢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维生素D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高于治疗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B组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高于观察A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低于观察A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25-(OH)D浓度,并完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及尿β_2-微球蛋白检查,作为评估眼底、心脏、肾脏损伤的指标。根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Ⅰ期组(89例)和Ⅱ期组(36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将研究对象分为靶器官损害组(71例)和无靶器官损害组(54例),观察血清25-(OH)D浓度与高血压儿童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期组血清25-(OH) D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5,P=0.956)。靶器官损害组血清25-(OH) D浓度明显低于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t=3. 631,P=0. 000)。血清25-(OH) D浓度与不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肾损害具有负相关性(r=-0.273,P=0.002),其中,血清25-(OH)D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负相关性(r=-0. 221,P=0.013)。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血清25-(OH) D浓度与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其中血清25-(OH) D浓度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阿伦膦酸钠维D3与钙剂等骨质疏松干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生化与转换相关指标变化。方法应用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足踝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应用偶氮胂Ⅲ法检测血钙与钼酸盐法检测血磷,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除血Ca2+、血P3+分别互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430,1.528,P>0.05)外,25(OH)D3、PTH、BGP、P1NP、BALP与β-CTX分别互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25.964,-3.441,-3.079,-2.074,4.182,5.149,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后伴肢体瘫痪患者在常规应用脑梗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治疗同时给予阿伦膦酸钠维D3与钙剂等骨质疏松干预治疗,对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固醇类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多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目前维生素D在高血压领域仍然有许多探索的地方.本文将对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病(CK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骨量减低相关性。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以年龄≥60岁参与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权Logistic回归,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种族、体质量指数、休闲运动、吸烟、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分析25(OH)D水平与骨量减低的相关风险,以及CKD对这种相关关系的修饰效应。结果 最终6 851例参与者纳入研究,CKD患者1 502例,非CKD患者5 349例。CKD患者骨量减低患病率高于非CK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5(OH)D缺乏组(水平<50 nmol/L)比较,25(OH)D不足组(50~75 nmol/L)和25(OH)D充足组(水平≥75 nmol/L)均与较低的骨量减低率相关(OR=0.82,95%可信区间:0.69~0.97;OR=0.81,95%可信区间:0.68~0.98),这种相关性在CKD组和非CKD人群同样适用,交互作用P值为0.292。结论 与非CKD老年患者相比较,合并CKD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住院及体检的人群219例,其中对照组61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51例。探讨25羟维生素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并对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EH组比较,EH合并HUA组患者25(OH)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与EH合并HUA呈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低水平的25(OH)D是EH合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0.245(95%CI:0.111-0.540,P<0.001)。结论 EH合并HUA患者中25(OH)D水平明显低于EH组及对照组,血清25(OH)D与EH合并HUA呈负相关。低水平的25(OH)D是EH合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3例,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AASI根据24 h动态血压计算。结果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AASI(0.72±0.12 vs 0.57±0.10,P=0.029)、颈动脉IMT[(1.16±0.31)mm vs(0.98±0.30)mm,P=0.026]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5.9%vs 40.5%,P=0.012)均明显增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IMT(r=-0.41,P=0.025)、AASI(r=-0.23,P=0.034)及斑块检出率(r=-0.40,P=0.021)均呈负相关。结论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促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了解维生素D在糖尿病控制方面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VD)缺乏组和VD非缺乏组。分析25(OH)D的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VD缺乏组和VD非缺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吸烟年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缺乏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VD非缺乏组高(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C肽、白蛋白、TC、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缺乏组血清肌酐、空腹C肽、TG、VLDL高于VD非缺乏组(P<0.05)。VD缺乏组25(OH)D、Hb、eGFR明显低于VD非缺乏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25(OH)D与患者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与eGFR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或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尤...  相似文献   

17.
汪巧珍  陈刚 《大医生》2023,(23):43-46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骨代谢指标[磷(P)、钙(Ca)、骨碱性磷酸酶(BAP)、N端中段骨钙素(N-MID)及维生素K2]水平、骨密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G、HbA1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BAP、N-MID及维生素K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P、N-MID及维生素K2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国内外关于瘦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结果也不一致。研究血清瘦素、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探讨瘦素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7老年医学科住院的98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瘦素与其它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肥胖组(BMI&;gt;25kg/m^2)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BMI&;lt;25kg/m^2),P&;lt;0.01。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5.2&;#177;2.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177;1.7)μg/L】,(P&;lt;0.01),经协方差分析,校正BMI和年龄后,两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校正年龄及BMI后,瘦素浓度仍与收缩压(r=0.333。P&;lt;0.05)及舒张压(r=0.376,P&;lt;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及BMI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瘦素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及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妇女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对缺乏或不足者给予补充,观察治疗前后绝经早期妇女维生素D水平及骨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绝经早期妇女,给予维生素D3片口服3个月,检测试验前后维生素D、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N端骨钙素(NMID)水平,比较其变化率。结果大多数绝经早期妇女维生素D水平处于明显不足状态。经过12周的维生素D补充后,骨吸收水平明显降低,而维生素D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维生素D可明显影响3种骨标志物的水平。3种骨标志物(β-CTX、P1NP、N-MID)分别下降了25.0%、12.0%和10.0%,而维生素D则上升了21.5%。结论持续进行合理补充维生素D,能减少骨吸收和骨量丢失的风险,从而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泸州地区VDR基因FokI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泸州及周边地区常住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组415例,血压正常组415例,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与DNA测序相结合的方式,检测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分析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组中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及比值比(ORs),来预测高血压的风险,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和高血压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VDR基因FokI位点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之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高血压组Ff+ff基因型分布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69.5%vs.62.3%),以FF基因型为对照,Ff+ff基因型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OR=1.488,95%CI=1.080~2.052,P=0.015),两组间F/f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R基因Ff+ff型血清三酰甘油、肌酐水平与FF基因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okI多态性、三酰甘油、肌酐是高血压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地区VDR基因FokI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